A | A | A

第二十五章:七七事变的枪声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章节无错乱精修!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的北平,天刚蒙蒙亮,杂院的老椿树就被蝉鸣叫醒。孟明漪坐在院中的石桌前,手里攥着竹绷子,绷子上是块刚绣了一半的帕子——她要绣完正阳门的城墙,砖缝里的槐树叶己经绣出了细脉,正准备换根深灰的丝线,勾勒城墙上的弹痕,那是前几年城墙争议时留下的印记 。

绣线刚穿进针孔,远处突然传来“砰——”的一声响,沉闷又突兀,像惊雷炸在半空。孟明漪的手猛地顿住,钢针戳在指腹上,渗出一点血珠,她却浑然不觉,只是抬头往枪声传来的方向看——是西南角,卢沟桥的方向,平日里从杂院能看见那边的炊烟,此刻却只有沉闷的枪声,一声接一声,“砰砰”地响,越来越密,越来越近 。

“怎么回事?哪来的枪声?” 张姐抱着刚睡醒的小桃,慌慌张张地从屋里跑出来,小桃还揉着眼睛,被枪声吓得往张姐怀里缩。赵阿姨也拽着小玲的手冲出来,手里还攥着给小玲做的小旗袍,脸色惨白——她太熟悉这种声音了,当年日军占东北时,村里也是这样的枪声,紧接着就是烧房子、抢东西,是她一辈子的噩梦 。

杂院的人很快都聚到了院里,王大爷拄着拐杖,站在院门口往卢沟桥方向望,眉头皱成了疙瘩。他年轻时当过兵,听得出这是步枪的声音,而且不是零星的枪响,是成规模的交火。“是卢沟桥那边,” 王大爷的声音发颤,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昨天我去城墙根捡砖,听见巡逻的士兵说,日本人在卢沟桥附近增兵了,还不让咱们的军队过桥,这是打起来了 !”

“打起来了?那会不会打到北平城里来?” 张姐抱着小桃,眼泪顺着脸颊往下掉,小桃被母亲的哭声吓着,也跟着“哇哇”哭起来。赵阿姨攥着小玲的手更紧了,指节泛白:“会的……会打进来的,当年日军占东北,也是先开枪,然后就进城烧杀抢掠,我们娘俩就是这么逃出来的 。” 院里的气氛瞬间沉到了底,蝉鸣停了,连风都像是冻住了,只有远处的枪声,像催命的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

孟明漪攥着手里的绣帕,帕子上的城墙被她捏得变了形,深灰的丝线缠成一团。她想起父亲藏在樟木箱里的旧朝珠,想起李叔运去房山老家的古玩,想起沈砚青报社里的采访本——那些被他们小心翼翼守护的东西,难道要毁在日军的枪声里吗?她刚要开口说“咱们把值钱的东西藏起来”,就听见胡同口传来“叮铃铃”的自行车铃声,急促又慌张 。

“明漪!王大爷!张姐!快收拾东西!” 沈砚青骑着自行车冲进来,车把晃得厉害,他连车都没停稳,首接跳下来,自行车“哐当”倒在地上。他的中山装沾着尘土,额角渗着汗,手里还攥着张皱巴巴的纸条,是报社收到的紧急消息,“卢沟桥那边打起来了,日军己经开始往城里调动,巡捕房的人都在往胡同深处躲,你们快收拾点值钱的、常用的东西,跟我去煤渣胡同的报社地窖,那里隐蔽,能躲人 !”

“报社地窖能躲下咱们这么多人吗?” 王大爷拄着拐杖走过来,胡吉拍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声音虽然发颤,却还保持着镇定。“能!地窖大,我们之前囤了粮食和水,够咱们十几个人躲一阵子。” 沈砚青把纸条塞给孟明漪,“这是周先生刚收到的消息,日军可能下午就进城,咱们得抓紧时间,现在就走 !”

孟明漪展开纸条,上面是周先生潦草的字迹:“日军进攻卢沟桥,北平城防告急,速转移杂院街坊至报社地窖”。她赶紧把绣帕和竹绷子塞进怀里,又跑回屋里,把父亲的旧朝珠、母亲的玉兰香皂,还有沈砚青送的两支钢笔,都装进一个小布包——那些都是她的念想,是北平的念想,就算逃难,也要带在身边 。

“张姐,你别光哭,快把小桃的衣服、奶粉装起来!” 孟明漪跑过去,帮着张姐收拾东西,张姐这才反应过来,抹掉眼泪,慌慌张张地往包袱里塞小桃的衣物和口粮。赵阿姨也醒过神,抱着小玲跑回屋,把从东北带来的酸菜坛、小玲的布娃娃,还有孟明漪送她的绣帕,都装进包袱,她不敢再丢下任何东西,那些都是她和女儿在乱世里的依靠 。

王大爷没有回屋收拾东西,而是走到院门口,把堆在那里的城砖一块块往马车旁搬——那是他攒了九年的城砖,原本要砌花坛的,现在他要带着这些砖一起走:“这是北平的砖,带着它们,就像带着北平的根,走到哪都踏实 。” 沈砚青见状,赶紧过去帮忙,两人把城砖装进一个大布包,搬上自行车后座 。

“走!现在就走!” 沈砚青扛起装城砖的布包,又帮张姐拎起装衣物的包袱。王大爷拄着拐杖,牵着小桃;赵阿姨抱着小玲,背着包袱;孟明漪扶着母亲周玉茹,怀里揣着绣帕和布包,一行人跟在沈砚青身后,快步往胡同口走。路过杂院的老椿树时,孟明漪回头看了一眼,树叶在风里簌簌作响,像是在和他们告别 。

胡同里己经乱成了一团,街坊们都拎着包袱往深处跑,有的哭,有的喊,还有人抱着家里的老物件,舍不得丢下。远处的枪声越来越近,偶尔还能听见日军的叫喊声,刺耳又嚣张。沈砚青走在最前面,时不时回头喊“大家跟上,别掉队”,他的声音虽然有些沙哑,却给了众人莫大的安慰——有他在,就有方向,就有希望 。

孟明漪扶着母亲,一步步跟着往前走,怀里的绣帕硌着胸口,帕子上的城墙纹样,像一道坚固的屏障,支撑着她往前走。她想起李叔说的“等赶走日本人,咱们回琉璃厂开古玩店”,想起沈砚青说的“报社还在,我还在”,想起王大爷说的“带着城砖,就像带着北平的根”——就算枪声再近,就算前路再难,只要他们还在一起,还守护着那些念想,北平就不会倒下,他们就能等到胜利的那天 。

沈砚青突然停下脚步,回头对众人说:“前面就是煤渣胡同了,大家低头快走,别说话,遇到日军就躲进旁边的门洞里。” 众人赶紧点头,跟着他加快脚步,远处的枪声还在响,可他们的脚步,却比刚才更坚定了——他们要活着,要守住北平的念想,要等到日军被赶跑的那天,再回到杂院,再看老椿树开花,再绣完那块没绣完的城墙绣帕 。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