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二十六章:逃难的杂院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章节无错乱精修!
 

民国二十六年七月七日的午后,北平的太阳被硝烟蒙了层灰,原本透亮的天光变得暗沉。孟明漪扶着母亲周玉茹,跟着沈砚青往煤渣胡同走时,琉璃厂的街面己经变了模样——日军的卡车轰隆隆地碾过青石板,车斗里的士兵端着步枪,枪托上的刺刀在灰光里闪着冷芒;街边的古玩店、洋布店门帘都被扯烂,货架倒在地上,瓷器碎片、布料残渣混着尘土,铺了厚厚的一层,是日军搜查抢掠后留下的狼藉 。

“低头快走,别往两边看。” 沈砚青走在最前面,声音压得极低,时不时回头确认众人都跟上。王大爷拄着拐杖,攥着装城砖的布包,每一步都走得稳当,却难掩腿上的颤抖;张姐把小桃紧紧抱在怀里,用自己的中山装外套裹住孩子的头,生怕她看见街面上的惨状;赵阿姨牵着小玲的手,指尖因为用力,掐得孩子的小手泛红,小玲却懂事地没哭,只是紧紧贴着母亲的衣角 。

煤渣胡同深处的煤棚,藏在两家老宅子中间,是沈砚青和同事们提前收拾出来的——原本是堆放印刷废料的地方,不大,只有十几平米,地面铺着旧木板,墙角堆着几袋煤块和一坛清水,棚顶的通风口用破布挡着,既能透气,又不会漏出光亮。沈砚青推开棚门,一股浓重的煤烟味扑面而来,混杂着潮湿的霉味,却成了此刻最安全的气息 。

“大家先进来,把棚门掩上,别留缝。” 沈砚青扶着王大爷先走进棚子,又转身接过张姐手里的包袱。十几个人挤在小小的煤棚里,几乎没有转身的余地,周玉茹和赵阿姨靠着墙角坐下,张姐抱着小桃缩在煤袋旁,王大爷把装城砖的布包放在脚边,像守住了最后一道防线。沈砚青从怀里掏出个小煤油灯,拧开灯芯,昏黄的光只照亮了一小块地方,却让众人慌乱的心稍稍安定了些 。

“委屈大家了,这地方小,只能先凑活住。” 沈砚青搓了搓冻得发僵的手,从包袱里掏出几袋饼干,是报社囤的应急口粮,“咱们省着点吃,每人先分两块饼干,多喝水,等晚上巡逻队少了,我再出去找些吃的 。” 他刚把饼干递到小桃手里,远处就传来“咚咚”的皮靴声——是日军的巡逻队,脚步声从胡同口由远及近,踩在石板上的声音格外清晰,像敲在每个人的心上 。

“别说话!把灯吹灭!” 王大爷突然压低声音,伸手按住沈砚青手里的煤油灯。沈砚青赶紧拧灭灯芯,煤棚里瞬间陷入黑暗,只有通风口漏进一丝微弱的天光。所有人都屏住呼吸,连大气都不敢喘,张姐紧紧捂住小桃的嘴,生怕孩子发出一点声音;赵阿姨把小玲搂进怀里,用自己的身体挡住孩子,指尖在孩子的背上轻轻拍着,安抚她的恐惧;孟明漪攥着怀里的钢笔,笔帽上的“北平”二字硌着手心,冰凉的触感却让她保持着清醒——她要活下去,要看着日军被赶跑,要回杂院看老椿树,要帮李叔开起聚宝阁 。

皮靴声越来越近,停在了煤棚门口。有人用生硬的中文喊:“里面有人吗?出来检查!” 棚子里的人都僵住了,王大爷的手紧紧攥着拐杖,指节泛白;沈砚青悄悄摸向墙角的一根木棍,那是他提前准备的“武器”,万一被发现,至少能拼一下 。

门口的日军顿了几秒,又用刺刀捅了捅棚门,破布门帘被戳出个小洞,冷风灌了进来。孟明漪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她能看见刺刀的寒光从洞口透进来,离王大爷的脚只有一尺远。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哨声,日军骂了句听不懂的日文,皮靴声又“咚咚”地远去了——是巡逻队集合的哨声,暂时救了他们一命 。

首到皮靴声彻底消失,棚子里的人才敢慢慢呼吸。张姐松开捂住小桃嘴的手,小桃的脸憋得通红,肚子“咕噜”叫了一声,接着就小声哭了起来:“娘,我饿……我想回家……” 张姐赶紧把孩子搂进怀里,眼泪无声地掉下来,却不敢哭出声音 。

“小桃乖,阿姨这里有窝头。” 赵阿姨从包袱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半块干硬的窝头——是她昨天从杂院带的,原本想留给小玲当宵夜,现在却毫不犹豫地递了过去。她把窝头掰成小块,用嘴含软了,再喂给小桃:“慢慢吃,别噎着,吃完就不饿了 。” 小桃含着窝头,呜咽声渐渐小了,昏暗里,能看见她小小的手紧紧攥着赵阿姨的衣角 。

孟明漪摸出怀里的钢笔,借着通风口的微光,轻轻着笔帽上的“北平”二字。她想起沈砚青送她钢笔时说的“有事给我写信,报社还在,我还在”,想起自己绣的那些帕子——绣着杂院椿树的、绣着报社木牌的、绣着正阳门城墙的,那些帕子都被她装在布包里,贴身带着。她突然觉得,这小小的煤棚里,藏着的不仅是十几个人的性命,还有北平的念想:王大爷的城砖、她的钢笔和绣帕、赵阿姨的酸菜坛、张姐的小桃……这些都是支撑他们活下去的力量 。

“沈记者,你说……咱们还能回杂院吗?” 周玉茹的声音在黑暗里轻轻响起,带着点颤抖。沈砚青沉默了几秒,语气坚定:“能!等把日军赶跑了,咱们就回杂院,王大爷要砌的花坛,还等着用那些城砖;明漪要绣的帕子,还没绣完城墙;小桃还要在椿树下跳皮筋,咱们都能回去 。”

王大爷点点头,摸了摸脚边的城砖布包:“没错,咱们北平人,最能熬。当年八国联军来的时候,北平都没垮,现在也一样。只要咱们活着,守住这些念想,总有一天,能光明正大地走出去,能回杂院,能看北平的太阳 。”

夜深了,煤棚里静悄悄的,只有众人浅浅的呼吸声,还有偶尔传来的日军巡逻队的皮靴声。孟明漪靠在母亲身边,怀里揣着钢笔和绣帕,手里攥着一小块饼干——是沈砚青分给她的,她舍不得吃,想留给小桃。她闭上眼睛,脑海里浮现出杂院的模样:老椿树在月光下摇晃,石桌上摆着月饼和红烧肉,小桃和小玲拿着绣帕跑,王大爷蹲在城砖堆旁抽烟……这些画面,像一束光,照在黑暗的煤棚里,照在每个人的心里 。

她摸了摸怀里的钢笔,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活下去,为了自己,为了杂院的街坊,为了北平的念想,为了等到日军被赶跑的那天,能重新站在杂院的老椿树下,绣完那块没绣完的城墙绣帕,能看着王大爷用那些城砖,砌起一个开满月季的花坛 。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最新章节随便看!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北平往事,烽火未许换年华 http://www.220book.com/book/XXXQ/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