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7章 长江回响

小说: 云上的勋章   作者:龙湾三大爷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云上的勋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XY3C/ 章节无错乱精修!
 

托马斯在成都双流机场登机时,行李箱里多了一卷画。唐丽教授创作的《山城灯火》用油彩凝固了重庆的夜晚,画布上现代霓虹与历史油灯交织,仿佛时光在长江水面重叠。

"这幅画应该让更多人看到。"登机前他给唐丽发信息。

飞机爬升时,他俯瞰舷窗下的西川盆地。长江如一条银线蜿蜒东去,让他想起父亲日记里对这条"巨龙之河"的描写。1944年劳森乘船顺江而下时,曾在日记里写:"这河水见证过太多离别,却依然奔流不息。"

回到波士顿的公寓,托马斯将新获得的资料整理归档。唐丽寄来的快递箱里有一本泛黄的相册,封面用钢笔写着"1944·重庆"。翻开第一页就是张震撼的照片:上百名中国民工正在用箩筐挑土石修建机场,远处是B-29轰炸机的轮廓。

相册主人是位美军地勤人员,照片背后详细标注着:"中国工人用最原始的工具,十天建成一条跑道。"其中一张照片里,几个孩子正帮着大人抬竹竿,旁边注释:"这些孩子后来都成了我们的'眼睛',帮我们警戒日军空袭。"

托马斯开始着手将这次中国之行的见闻写成文章。但当他打开文档时,发现文字难以承载那些鲜活的记忆——张老火锅店里的邂逅,唐丽画室里松节油的气味,长江夜航时的江风。

他决定换个方式,创建一个数字档案库。第一个上传的是段珍贵影像:重庆南岸区一位百岁老人用当地方言回忆:"美国飞行员个子高,过门要低头。他们教我们唱'Yankee Doodle',我们教他们划拳。"

这段视频引起威斯康星州一位历史教授的注意。教授来信说:"我父亲是驼峰航线飞行员,他总说中国村民的灯笼比雷达更可靠。"

随着档案库内容增多,托马斯收到段来自泸州的视频。视频里,唐丽正在工作室创作新画《长江回响》。画布上,不同年代的船只同时在江面航行:1940年代的木帆船,1980年代的客轮,现在的集装箱船。

"长江是时间的见证者。"唐丽在视频里说,"它记得每一个在它怀抱里逝去的生命,也记得每一段情谊。"

最让托马斯动容的是一组"寻找"系列照片。成都一位摄影师用十年时间追踪拍摄飞虎队老兵与中国救援者的后代。其中一张照片里,美国老兵的孙女与中国老人的孙子在重庆南山合影,背后是同样的山城夜景。

"这种联结比战争更持久。"摄影师在邮件中写道。

托马斯开始整理父亲与李啸山的通信。这些信件跨越近半个世纪,从战火纷飞的1942年到两岸通邮的1990年代。最后一封信是李啸山在病榻上口述的:

"塔德吾友:今晨护士推我至窗前,见木棉花落。想起浙东悬崖边你问我'为什么救陌生人'。当时未答,今补上:因我们都是长江水珠,终将汇入同一片海。"

2019年底,托马斯受邀参加杜立特行动七十七周年纪念活动。在华盛顿的会场,他展示了数字档案库的成果。当《长江回响》的投影映满整面墙时,一位白发老人颤巍巍站起:

"我父亲是B-29飞行员,1944年被中国村民所救。他临终前说,最怀念的是长江上的渔歌。"

活动结束后,托马斯收到个特殊包裹。打开是件褪色的儿童棉袄,内衬绣着"谢谢美国叔叔",还别着枚生锈的飞虎队徽章。附信写道:"这是我父亲小时候收到的礼物,现在物归原主。"

2020年疫情爆发后,托马斯的数字档案库意外成为跨国交流平台。中美志愿者共同翻译历史资料,武汉网友上传了祖辈救助飞行员的口述历史,旧金山华侨发来当年募捐支援中国的收据照片。

"病毒隔离了距离,但隔离不了记忆。"托马斯在项目日志中写道。

最令他感动的是段手机视频:重庆某隔离小区居民在阳台集体举灯,拼出"加油"字样。拍摄者解说:"这是我爷爷那辈人教我们的——灯火永远是最好的语言。"

如今,托马斯仍在更新这个数字档案库。最新一条记录是2021年清明,岭下村儿童在杜立特行动纪念碑前放飞纸飞机。视频最后,个孩子用中英文说:

"和平像长江水,流啊流,永远不停。"

夜深人静时,托马斯常打开档案库的地图界面。上面标记着所有与这段历史相关的地点:浙江的坠机点、重庆的南山、成都的人民公园...光点连成线,恰似一架B-25的航迹,永远定格在太平洋上空。

他想起唐丽信中的话:"长江入海时不会忘记源头,就像我们不会忘记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点亮灯火的人。"

龙湾三大爷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XY3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云上的勋章 http://www.220book.com/book/XY3C/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