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离军团如同一块投入激流中的巨石,在关中战场激起了巨大的涟漪,其影响深远而复杂。龙且兵败北地郡,楚军侧翼暴露,迫使项羽不得不暂缓对咸阳的疯狂进攻,转而抽调精锐北上,以项声为主将,汇合龙且残部,在泾水一线构筑防线,全力阻击王离军团可能的南下兵锋。这一战略重心的转移,如同为久困的咸阳宫松开了一道紧箍咒,虽然外围的包围圈依然存在,联军游骑的警戒依旧严密,但那种泰山压顶般的、日夜不停的猛烈攻势终于缓和下来,给了胡亥及其麾下将士一丝极其宝贵、却也无比短暂的喘息之机。
咸阳宫内,那种弥漫在空气中、几乎令人窒息的紧绷感悄然消散了几分。宫墙之上,值守的陷阵营士卒依旧甲胄鲜明,警惕地注视着远方联军营寨的动静,但眉宇间那份与死亡对视的决绝,多少缓和了些,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疲惫以及抓紧时间修复工事、积蓄力量的专注。工匠和民夫们在白马义从的监护下,日夜不停地搬运砖石木料,修复着破损的垛口和墙体,叮叮当当的敲打声取代了震耳欲聋的喊杀,成为宫城的主旋律。伤兵营里,随着更多草药的筹集和医官的全力救治,痛苦的呻吟声逐渐被压抑的交谈和偶尔响起的、标志着伤情好转的轻微鼾声所替代。
胡亥深知,这暂时的平静并非胜利,而是暴风雨间歇的假象。王离的介入改变了力量对比,但也将联军,尤其是项羽的怒火和注意力部分转移到了北方。咸阳的压力减轻,意味着王离的压力增大。同时,刘邦的态度愈发暧昧难测,联军内部的裂痕在王离这个外部变量的刺激下,只会进一步扩大而非弥合。这段时间,是巩固内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关键窗口,绝不能有丝毫浪费。
在临时充作朝堂和军机处的偏殿内,烛火常常燃至深夜。胡亥与赵云、陈平、桑弘羊等人的会议变得更加频繁和深入。议题从迫在眉睫的城防修复、伤员救治、粮草筹措,逐渐扩展到更长远的内政整顿、军制改革以及对外战略的谋划。
“陛下,当前首要之务,乃稳固根本。”陈平指着新绘制的、标注了咸阳宫内外详细布防及资源点的绢图,冷静分析,“王离将军在北地吸引联军主力,为我等赢得了时间。然此时间有限,项羽绝非庸才,一旦其在北线稳住阵脚,或与王离将军形成僵持,必会再度将矛头对准咸阳。故,我军必须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并增强战力。”
赵云接口道:“陈先生所言极是。经连日血战,禁军折损颇重,新补士卒虽勇,然缺乏战阵历练,需加紧操演。臣己重新编练各部,以陷阵营与白马义从老兵为骨干,分作三班,日夜轮训,着重演练巷战、守城协同及应急出击。另,缴获及新制之连弩,己优先配发给精锐弩手,集中使用,以形成局部火力优势。” 他的练兵之法,既继承了秦军严苛的纪律,又融入了自身灵活机动的特点,成效显著。
桑弘羊则汇报了财政与后勤方面的进展,眉头虽仍紧锁,但语气中己带上一丝希望:“托陛下洪福,清查赵高余孽家产所得,加之宫中竭力节流,府库略有盈余,己能支撑两月之需。然,若要应对长期围困或未来可能的大战,仍远远不足。臣己遣心腹,通过几条隐秘渠道,尝试与宫外尚存信义的商贾接触,许以重利,购运粮秣盐铁,己有两家愿冒奇险一试,只是数量有限,且价格高昂。”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胡亥决然道,“价格高些无妨,只要能运进来,便是大功一件。桑先生可全权处置,必要时,朕之内帑乃至宫中非必需之物,皆可动用。” 他知道,经济是命脉,再难也要打通。
除了军事和内政,胡亥更加注重情报的搜集与分析。陈平建立的秘密情报网络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联军大营的动向——如项羽增兵北线、刘邦所部频繁调动、联军各部之间摩擦增多——被源源不断地传回,就连关中各地尚在观望的秦朝旧吏、地方豪强的态度,也逐步被摸清。一些靠近咸阳的城邑,见宫中坚守不下,王离大军又至,态度开始发生微妙变化,虽未公然反正,但暗中传递消息、甚至小规模接济物资的情况开始出现。这无疑是积极的信号。
胡亥也并未忘记系统的力量。这段时间,他通过完成一些日常任务(如稳定人心、成功完成一次小规模军事演练等)以及王离介入带来的战略转折,又积累了一笔可观的功绩点。他谨慎地使用这些点数,一方面继续兑换急需的基础资源(如优质皮革用于加固甲胄、精铁用于打造兵刃),另一方面则开始投资于更长远的技术研究。他解锁并加速研究了【基础队列训练法】和【简易医疗包扎术】,将相关知识要点整理后,交由赵云和医官推广,虽然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对提升军队整体素质和降低伤亡率有着深远意义。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这一日,陈平带来了一份来自北地郡的最新密报,内容却并非全是捷报。
“陛下,王离将军遣使密报。”陈平呈上一卷细小的帛书,面色凝重,“龙且虽败退,然其与项声合兵后,据守泾水险要,兵力仍盛,王离将军急切难下。且……北地郡以北,匈奴左贤王部似有异动,游骑频繁出没于长城沿线,恐有趁火打劫之意。王离将军担忧,若匈奴大举南下,其将腹背受敌,不得不分兵防备,南下会师之期,恐要推迟。”
匈奴!胡亥的心猛地一沉。这个北方巨患,终究还是被关内的战乱吸引了过来。王离军团之所以能及时南下,恐怕也是因为匈奴前期压力尚未达到顶峰。如今,匈奴见有机可乘,蠢蠢欲动,这无疑给刚刚看到的曙光蒙上了一层阴影。王离若被匈奴牵制,甚至被迫北返,那么咸阳将再次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匈奴……”胡亥的手指敲击着案几,眼中寒光闪烁,“真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告诉王离将军,朕知晓他的难处,北防匈奴乃国之大事,万不可懈怠。南下之事,可从长计议,务必稳扎稳打,朕在咸阳,尚能支撑。” 他必须给予王离足够的信任和战略自主权,绝不能催逼过甚。
与此同时,陈平安插在刘邦军中的暗线也传回一个耐人寻味的消息:刘邦的重要谋士张良,近日曾秘密会见了一名来自关东的神秘客商,会谈内容不详,但会后,刘邦军中的备战状态似乎发生了一些不易察觉的变化,部分精锐部队开始向靠近武关的方向移动。
“刘邦……他到底想干什么?”胡亥陷入沉思。向武关移动,是准备见势不妙随时撤回关东老巢?还是……另有图谋?比如,假意撤退,实则寻找机会,偷袭咸阳或王离军的侧后?亦或是,他也在暗中与匈奴或其他势力接触?
局势非但没有因王离的到来而简化,反而变得更加错综复杂。北方的匈奴,东方的刘邦,西边态度暧昧的诸侯,以及依旧强大的项羽主力,如同一张巨大的网,从西面八方笼罩着咸阳和北地郡。短暂的喘息,是为了迎接下一场可能更加狂暴的风雨。
胡亥走出殿外,深吸一口带着泥土和草木清香的空气,抬头望向北方阴沉的天空。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他必须利用这宝贵的时间,让自己和这支刚刚经历血火洗礼的队伍,变得更加强大。未来的路,注定布满荆棘,但他己别无选择,唯有前行。
(http://www.220book.com/book/XZB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