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刘氏酱园”上下为扩大生产、提升管理而忙碌时,一场意想不到的风波,正悄然酝酿。
这风波,起初只是饭桌上的一句闲话。
镇上另一家也曾被胡搅供过货的“兴隆饭馆”老板,在一次同行的小聚上,半开玩笑半是酸溜溜地对春风饭店的赵师傅说:“老赵,还是你们春风饭店厉害啊!用上了特供的‘刘氏酱油’,这菜价是不是也得往上提提啊?咱们这些小门小户,可用不起那么金贵的酱油哦!”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饭桌上其他几个饭馆老板心里都犯起了嘀咕。是啊,这“刘氏酱园”的酱油好是好,但价格确实比普通酱油贵上一截。以前量小还不觉得,现在听说他们家搭上了县副食品公司,这产量上来了,成本应该降了才对,怎么不见降价呢?
是不是这刘金凤现在名气大了,开始店大欺客了?
这种情绪像瘟疫一样,在镇上的一些小商户之间悄悄蔓延。有人开始减少“刘氏酱园”酱油的采购量,转而重新使用价格更便宜的杂牌酱油,或者观望。
最先察觉到这股暗流的是王大刚。他去给几家原本合作不错的小卖部送货时,发现老板们态度不如以往热情,订货量也有所下降。他敏锐地感觉到不对劲,回来立刻告诉了刘金凤。
“妈,我感觉有点奇怪。老陈叔那边这次只要了五斤,上次还说十斤不够卖呢。还有街口的张婶,说话也支支吾吾的。”
刘金凤眉头微蹙:“你没问问怎么回事?”
“问了,他们都说最近生意淡,用不了那么多。”王大刚挠头,“可我看着不像。”
刘金凤沉吟起来。她做生意讲究诚信,价格也是根据成本和品质定的,自问并没有因为客户大小而区别对待,更谈不上“店大欺客”。
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种无形的舆论,有时候比明刀明枪的竞争更可怕。
“这事不能掉以轻心。”刘金凤对儿女说,“刚子,你这几天送货,多留个心眼,跟相熟的老板们多聊聊,听听风声。小花,你把咱们的成本账再仔细算算,看看有没有下调价格的空间,或者,想想有没有别的办法。”
她顿了顿,眼神锐利起来:“咱们行得正坐得端,不怕人说。但也不能任由别人往咱身上泼脏水!得想办法把这股邪风压下去!”
与此同时,县副食品公司那边也传来一个不算好的消息。李主任私下告诉王大刚,最近有其他县的酱油厂也来找过他们,报价比“刘氏酱园”要低一些,虽然品质可能不如,但给了公司内部一些主张降低成本的人以口实。
“树大招风啊。”刘金凤听完儿子的汇报,喃喃自语。
内忧外患似乎同时袭来。“刘氏酱园”这艘刚刚起航不久的小船,迎来了第一场真正的风浪。刘金凤知道,考验她智慧和定力的时刻,到了。
面对悄然兴起的舆论压力和潜在的竞争威胁,刘金凤没有慌乱,而是沉下心来,召开了一次核心家庭会议。
(http://www.220book.com/book/XZT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