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和镇上的支持,加上副食品公司提前支付的部分货款,购买电机的资金终于凑齐了。经过一番周折,那份至关重要的介绍信也批了下来。
当王大刚和请来的电工师傅一起,将那个刷着绿漆、沉甸甸的电动机,以及配套的小型粉碎机抬进院子时,整个“刘氏酱园”的人都围了上来,像看什么稀世珍宝。
“这就是电机啊……”
“乖乖,这么大个铁疙瘩,真能自己转起来磨豆子?”
孙彩娟、周大姐几人小声议论着,既好奇又期待。
王大刚更是激动,围着电机转了好几圈,用手小心翼翼地摸着冰凉的铁壳。
接电、安装、调试……电工师傅忙活了大半天。最后,在众人紧张而期盼的目光中,电工师傅合上了电闸。
“嗡——”
一声低沉而有力的轰鸣骤然响起,电动机的转轴开始快速旋转,带动着旁边的粉碎机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电工师傅将一把泡发好的豆子倒入进料口,只见豆子瞬间被卷入,机器内部传来一阵密集的碎裂声,出口处,细腻的豆粕如同雪花般飘落下来。
成了!
“哎呀!真快!真细啊!”孙彩娟第一个惊呼出声。
“这可比石磨快多了!还不费力气!”周大姐也满脸喜色。
王小花看着那均匀细腻的豆粕,立刻想到这将大大提升发酵的均匀度和效率。
刘金凤看着轰鸣的机器和欢呼的众人,长长舒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一步,虽然艰难,但终究是迈出去了!
电机的投入使用,如同给“刘氏酱园”装上了强劲的心脏。原本最耗时的磨豆工序效率提升了数倍,解放出来的人力可以投入到更精细的制曲、翻缸和晾晒环节。整个生产流程变得更加顺畅,产量和质量稳定性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王大刚几乎成了这台电机的“专职保姆”,每天开工前检查,结束后维护,擦拭得锃亮,还跟着电工师傅学了些简单的故障排除。
轰鸣的电机声,成为了“刘氏酱园”新的背景音,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重生五十五:老妈她只想搞钱 也宣告着这个家庭作坊,正式踏上了半机械化的新征程。
电机问题解决后,场地狭小的矛盾就更加突出。刘金凤寻找新场地的步伐加快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打听和比较,她最终看中了镇子东头河边一个废弃的旧粮站仓库。仓库面积足够大,虽然有些破旧,但主体结构坚固,而且靠近水源,方便取水清洗,门口还有一块平整的场地可以用于晾晒。
最关键的是,镇里为了盘活闲置资产,支持个体经济发展,给出的租金相当优惠。
刘金凤当机立断,签下了五年的租约。
搬迁是个大工程。
那段时间,“刘氏酱园”全员出动,连同新招的两名工人,一起忙得昏天暗地。小心翼翼的搬运那些承载着家族传承和心血的老酱缸、发酵缸;拆卸、安装电机和粉碎机;清扫、修补破旧的仓库……
王大刚发挥了顶梁柱的作用,重活累活抢着干,协调搬运车辆,指挥物品摆放,展现出了不错的组织能力。
王小花则负责清点物资,规划新场地的功能分区——哪里是原料区,哪里是发酵区,哪里是晾晒区,哪里是包装和仓库区,都画了简单的草图。
刘金凤坐镇指挥,查漏补缺。
当最后一个酱缸在新仓库的发酵区安稳落地,当电机的轰鸣声再次在新的工作间里响起,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随即涌起一股在新家园开创新事业的豪情。
然而,新环境也带来了新挑战。
仓库毕竟年久失修,通风和湿度控制不如原来的小院精准,头几批酱油的发酵出现了轻微的不稳定。而且,场地大了,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物料堆放、人员分工都需要重新规划和适应。
刘金凤带着王小花,日夜守在新仓库,反复调整通风口,增加温度计和湿度计,更加精细地记录数据,摸索新环境下的最佳工艺参数。
王大刚则负责带着男工加固门窗,修葺屋顶,确保生产安全。
这是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但也是一个被迫提升管理水平和工艺控制能力的过程。在克服一个个新难题中,“刘氏酱园”的根基被打得更加扎实。
(http://www.220book.com/book/XZT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