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花牵头拟定的“选择性资产收购”方案,成为了“刘氏”与市里、以及市国营食品厂(以下简称“味丰厂”)谈判的基础。然而,谈判桌远非想象中那么风平浪静。
市里负责此事的是一位姓胡的主任,态度强势,一上来就试图将“味丰厂”这个包袱整体甩出来:“刘总,王总,我们市里是很有诚意推动企业改革的。‘味丰’是老牌子,底子厚,职工队伍成熟,只要你们‘刘氏’注入资金和管理,一定能重焕生机!至于债务和人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可以慢慢消化嘛……” 话里话外,还是希望“刘氏”全盘接手。
王小花不卑不亢,将精心准备的方案推过去:“胡主任,我们理解市里的难处,也看到了‘味丰’潜在的价值。但正因为重视,我们才提出了这份更务实、更具操作性的方案。您看,我们愿意出资收购‘味丰’的品牌所有权、部分尚可使用的设备资产,并优先接收五十名自愿且通过我们考核的技术工人。这不仅能盘活部分国有资产,也能解决部分优秀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至于其他债务和大部分职工的安置,我们认为,由市里统筹解决更为合适,毕竟牵涉到政策和社会稳定。”
胡主任看着方案,眉头紧锁:“只接收五十人?那剩下的一百多号人怎么办?债务问题市里也有困难啊……”
王大刚在一旁听着,忍不住插话:“胡主任,不是我们不想多接收,实在是能力有限。我们‘刘氏’也是刚起步,摊子铺太大,管理跟不上,到时候两头都落不着好,反而辜负了市里的期望。”
谈判陷入了僵局。
与此同时,“味丰厂”内部也是暗流涌动。高厂长态度暧昧,既希望厂子能被接手,让部分工人有出路,又担心自己失去位置。部分老职工听说“刘氏”只打算要少量人,而且还要考核,顿时炸了锅,议论纷纷,甚至有人跑到临时谈判会议室外来打听消息,情绪激动。
“凭啥不要我们?我们为厂子干了一辈子!”
“就是!私人老板就是靠不住!”
“听说他们管理可严了,规矩多得很!”
面对内外的压力,王小花始终保持冷静。她一方面与胡主任据理力争,反复强调“刘氏”的承受能力和选择性收购才是对“味丰”品牌最好的保护;另一方面,她让王大刚和杨建主动接触“味丰厂”的一些老师傅,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技术水平,同时也委婉地传递“刘氏”重视人才、按劳分配的管理理念。
几天谈判下来,胡主任见“刘氏”态度坚决,丝毫不肯在整体兼并上松口,而市里也确实难以独立承担所有安置成本,态度终于有所软化。
“这样吧,”胡主任揉了揉眉心,“你们的方案,市里可以考虑。但是,接收职工的人数,能不能再增加一些?哪怕多二十个,也能缓解我们不少压力。另外,‘味丰’这个品牌的使用,我们希望能保留一定的监督权。”
(http://www.220book.com/book/XZT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