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22章 领导的质疑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巨匠从车间到时代引擎 http://www.220book.com/book/24LU/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巨匠从车间到时代引擎》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林宇把搪瓷缸重重磕在车间的铁皮柜上时,杯底还凝着没化开的茶叶渣。

陈默从工具箱后面探出头,眼镜腿上沾着机油:"又收到通知了?"

"厂办的王主任刚送来的。"林宇扯下蓝布工装,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的确良衬衫,"明早八点,厂领导班子扩大会,主题是'工厂发展方向'。"他把通知往桌上一拍,纸角卷着前晚画的悬挂系统草图。

陈默摘下手套,用袖口蹭了蹭镜片。

窗外的杨树叶沙沙响,漏下的光斑在他脸上忽明忽暗:"老张最近总往二车间跑。"他指的是副厂长老张,"前天我看见他跟李主任在看卡车生产线,李主任说这个月的载重卡车订单排到十月了。"

林宇摸出裤兜里的系统提示——昨晚他对着发动机缸体发呆时,脑海里突然浮现金色字迹:"高层会议或成关键节点,需准备数据支撑可行性。"他想起前天礼堂里部里同志拍他肩膀时说的"技术交流会",又想起刘强举着相机的模样,后颈的疤突然发烫。

"得把报告再理一遍。"林宇翻开陈默的牛皮纸文件袋,里面是一沓画满曲线的坐标纸,"热效率提升的数据要标红,焊缝应力测试的对比图得放大。

对了,"他抬头,"上次在废品站捡的进口轿车底盘照片,夹在第几页?"

陈默从抽屉最底层摸出个布包,展开是三张泛着黄斑的外国杂志页。

他的手指抚过照片里的底盘结构:"爸下放前在图书馆工作,这些是他走前塞给我的。"他声音低了些,"他说'要是有天能用上,记得替我看看咱们自己的车'。"

林宇喉头一紧。

他想起前晚在车间加班,陈默举着矿灯给他照着图纸,光打在对方脸上,像照着块温润的玉。

系统提示就是那时候跳出来的,说"原型机建造师"阶段的碎片又拼上一片。

深夜的车间只有他们的台灯亮着。

陈默用红笔在报告上画重点,笔尖戳得纸页沙沙响:"老张最在意的是产能。

咱们得算清楚,搞轿车研发会不会耽误卡车生产。"他突然停笔,"对了,上次改良的卡车变速箱齿轮,这个月故障率降了12%,这个数据能当引子。"

林宇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深痕:"先讲现有技术储备,再提轿车的延伸价值。

就说研发过程中改良的焊接工艺、冲压技术,都能反哺卡车生产线。"他抬头时,看见陈默眼睛发亮,像小时候他们偷爬锅炉房看蒸汽机车时那样。

第二天清晨,林宇对着车间的破镜子系领带。

蓝布工装换成了洗得发硬的灰西装,是陈默从他哥那儿借来的。

陈默站在他身后,帮他调整领结:"别紧张,昨晚咱们对了八遍数据。"

会议室的木头门吱呀一声开了。

林宇刚跨进去,就撞上老张的目光。

副厂长坐在长桌主位右侧,茶杯沿压着本《机械制造》,封皮边角卷得像被人反复捏过。

刘书记在主位,正低头翻着什么,抬头时冲他们笑:"小宇,小陈,坐我右手边。"

会议开始十分钟后,老张的茶杯"咚"地磕在桌上。

林宇数着他第二颗金牙的反光,听见他说:"林宇同志,我得说说你最近的'创新'。"老张的声音像砂纸磨铁板,"钳工的本分是修设备、装零件,不是带着几个人在仓库搞什么'地下研发组'!"

林宇的后颈又开始发烫。

他看见陈默的手指在桌下轻轻碰了碰他的手背。

系统提示突然在脑海里炸响:"关键反驳点:技术改良反哺主业。"

"副厂长,"林宇站起来,西装袖口蹭过桌沿的木纹,"上个月咱们改良卡车变速箱齿轮用的等温淬火工艺,就是研发组在研究轿车半轴时琢磨出来的。"他翻开报告,推到老张面前,"二车间王师傅说,现在齿轮寿命延长了20%,维修时间缩短半小时。"

老张的眉头皱成川字。

他抓起报告扫了两眼,又"啪"地拍回桌上:"那也不能本末倒置!

咱们厂是国家重点卡车厂,轿车?

那是一机部的事儿!"他的手指敲着桌面,"你知道私自搞研发要担多少责任吗?

材料科的同志说,你上个月领了三次钢板,说是'实验用'——"

"是给卡车大梁做的加强测试。"陈默突然开口,声音沉稳得像压了秤砣,"我们用Q235钢加厚两毫米做的试样,抗冲击性能比原设计高35%。

报告第三页有二车间的测试记录。"他把报告翻到那页,推过林宇的位置。

会议室里响起几不可闻的抽气声。

赵科长从后排探过身,扶了扶眼镜:"加厚两毫米?

那重量会不会超标?"

"我们换了冲压工艺。"林宇感觉掌心的汗浸透了报告边缘,"加热到800℃再冲压,同样厚度能减重15%。

上周三车间试做的三根大梁,己经跟着307车队跑了五百公里,没出一点问题。"

老张的脸涨得通红。

他刚要开口,刘书记轻轻咳了一声。

党委书记放下手里的笔记本,目光扫过全场:"老张,我记得年初部里来检查时说过,'要在保证主业的前提下,探索新技术'。"他转向林宇,"小宇,把你们的轿车研发计划,跟各位领导详细说说。"

林宇的喉咙发紧。

他摸出兜里的模型——巴掌大的"星火",是用硬纸板和铁皮敲出来的。

底盘的焊缝在阳光下泛着细鳞般的光,那是他和陈默在仓库焊了三个通宵的成果。

"这是我们设计的底盘。"他托起模型,"没有进口散件,用的是咱们自己的Q235钢。"他指着底盘上的散热片,"密度调整后,发动机热效率从22%提到28%;焊缝应力降了18%,能扛住120公里的时速——"

"120公里?"技术科的周工猛地坐首身子,"咱们的卡车最高才跑80!"

"轿车的重心低,风阻小。"陈默翻开数据本,"我们参照了国外杂志的空气动力学数据,做了十六版风洞模型。"他的手指划过纸上的曲线,"现在这个形状,风阻系数比进口组装车低0.03。"

会议室里的铅笔尖沙沙作响。

林宇看见刘书记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圈,圈里写着"可行性";赵科长在摸兜里的烟,又想起什么似的放下;老张的茶杯空了,他盯着模型的眼神不再像刀,倒像在看块没打磨的玉。

"那...研发需要多少材料?"后勤科的李主任突然问,"钢板、焊条、轴承,这些都得从生产指标里扣。"

"前三个月的材料我们用的是边角料。"林宇脱口而出,"仓库西边的废铁堆,还有机修车间换下来的旧零件。"他想起昨晚在仓库翻找时,陈默被生锈的钢板划了道口子,血滴在废铁上像朵小红花,"从第西个月开始,每个月需要两吨钢板,半吨特种焊条——"

"两吨?"老张的声音又高了,"咱们这个月的钢板配额才五十吨!"

"但能换回来三项技术专利。"陈默突然说。

他推了推眼镜,目光扫过全场,"等温淬火工艺、冲压加热参数、底盘结构设计。

这些技术不仅能用于轿车,还能提升卡车的抗冲击性、耐用度。"他翻开报告最后一页,"按二车间的测算,推广后每年能省三十万维修成本。"

会议室里静得能听见挂钟的滴答声。

林宇看着刘书记在笔记本上写下"三十万",墨迹晕开个小圈。

老张的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桌面,节奏慢了下来。

"继续说。"刘书记抬头,眼里闪着光。

林宇深吸一口气。

他想起前世修车时,蹲在车底看进口轿车的底盘,金属在阳光下泛着冷光;想起系统第一次提示时,他摸着卡车零件,脑海里突然浮现"加热至800℃"的字样;想起陈默在仓库里举着矿灯,说"咱们得给后世留个能喘气的汽车工业"。

他托起模型,转向老张:"副厂长,您当年参与设计'红旗'牌卡车时,是不是也有人说'造载重五吨的卡车是异想天开'?"

老张的手顿住了。

他盯着林宇,像是在看年轻时的自己——那个蹲在车间画图纸,被老厂长骂"不切实际"的毛头小子。

林宇的声音轻了些,却像钢钉钉进木头:"我们不是要丢了卡车,是想让红旗厂,既能造拉货的卡车,也能造载人的轿车。"他指了指窗外,"等咱们的'星火'开上马路,别人再提起红旗厂,不会只说'那是造卡车的',而是说'那是能造中国自己轿车的厂'。"

刘书记轻轻鼓掌。

掌声像颗火星,先点燃了赵科长,再是周工,然后是后勤科的李主任。

老张没动,却也没再开口。

他盯着桌上的模型,喉结动了动,像是有什么话卡在嗓子眼里。

"小宇,接着说。"刘书记的声音里带着笑,"把你们的悬挂系统改良思路,也讲讲。"

林宇看了眼陈默。

发小冲他点头,眼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

他翻开报告,指尖落在"悬挂系统"西个字上——那是系统上次提示的碎片,也是他们接下来要攻克的难关。

窗外的杨树叶沙沙作响,把阳光剪成碎片,落在"星火"模型的车身上。

林宇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像发动机启动前的预热,一下,一下,越来越快。

(会议室的挂钟指向九点一刻,林宇的汇报还在继续。

老张的茶杯空了三次,刘书记的笔记本写满两页。

而在厂房外的林荫道上,刘强的灰大衣闪过树影,他摸出兜里的相机,镜头对准了会议室的窗户。



    (http://www.220book.com/book/24LU/)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巨匠从车间到时代引擎 http://www.220book.com/book/24LU/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