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霍准一身戎装,点齐兵马,准备开拔北疆的那一日,霍府同时张灯结彩,吹吹打打地迎进了柳家的花轿。
一身玄铁重甲的霍准,在府门外翻身上马,冰冷的甲胄在晨光中泛着寒芒。他最后回望了一眼那喧嚣喜庆的霍府大门,红绸刺眼,锣鼓喧天,仿佛与他即将踏上的血色征途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他看到陈理站在人群的角落,远远地望着他。
今日是霍铭的大喜之日,没有人送他,霍王爷和王妃根本不关心他的死活,他有没有为霍府带来什么仿佛也与他们无关,就算是有,那也是霍铭的功劳。霍准回头,只有陈理目视着他,这就足够了。只要她还在等着他,他就一定不会辜负她。
至于自己的父亲,霍准实先瞥向一旁言笑晏晏的父亲,他在门前忙着迎接宾客,连眼神都没有给他一个。
霍准习以为常的冷笑了一声,扭过头去,他一定要强大起来,以后霍府的一切都跟他无关,霍铭也别妄想从他手里拿走什么东西。
霍准低垂下眼眸,遮住眼里的情绪。
不值得为他们费心神。
霍准抬起头来,只有陈理与周边的人格格不入,她眼里是担忧是离愁。
整个世界仿佛就只有他们两个对望,旁边的人都化作的虚影。
这世间,有她足矣。
霍准深深地看了她一眼,仿佛要将她的身影刻入心底。
随即,他猛地一勒缰绳,战马长嘶,马蹄踏碎青石板上的晨曦,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率领大军如黑色的洪流般涌出城门,首指那朔风凛冽、烽烟弥漫的北疆。
而霍府内,一身大红喜服的霍铭,在母亲的强压下,哭丧着脸,不情不愿地踢开了花轿的门,迎出了那位盖着红盖头、据说骄纵跋扈的柳家二小姐。红盖头下,柳如烟嘴角紧抿,眼神倨傲,这场被迫的联姻,对她而言,同样是一场不甘的屈就。
霍夫人站在高堂之上,看着眼前这讽刺的一幕。她精心谋划的一切,最终却以最出乎意料、也最让她心痛的方式收场。她强颜欢笑的脸皮下,是咬碎的银牙和无处发泄的怨恨。
窗外,似乎还隐约传来大军远去的沉重脚步声,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她的心尖上。
霍准的铁蹄踏碎了北疆的风雪,也踏碎了陈理生活中那份短暂的暖意。
好在陈理现在至少有永宁侯府和太子那边罩着,日子也不算太难过。
自从萧景琰的毒解了之后,陈理去东宫的次数虽然少了,但太子还是会经常邀陈理到东宫对弈。萧景琰的书房内,熏香袅袅。
下完棋后,萧景琰留她在东宫吃完饭再走。陈理近来也无心再做其他事情,不着急回府。
闲的无聊的陈理正垂首为萧景琰整理批阅过的奏疏。
萧景琰放下朱笔,目光沉沉地落在她低垂的颈项上,那专注的侧影让他心头微动。
“阿理,”他声音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试探,“这些日子,看你总有些心事?可是府里有什么不周之处?”
陈理动作一顿,抬起头,脸上己换上恰到好处的、带着一丝茫然的笑意:“府里并无不周,只是……只是想起霍表哥他们……”她巧妙地将话题引向远方。
萧景琰眸光微暗,起身踱至窗边,背对着她:“霍准……是个人才,定能逢凶化吉。”
他沉默片刻,忽然转过身,眼神灼灼,带着一种近乎承诺的郑重:“阿理,你与旁人不同。我……心中自有丘壑。他日若登九重,愿效仿古之贤君,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一生一世一双人’,我……想许给你。”
这话语如同惊雷,在寂静的书房里炸响。
陈理的心猛地一跳,袖中的手指下意识地蜷紧。
她抬起头,眼中却迅速弥漫起一层懵懂的水雾,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困惑和惶恐:“殿下……!阿理不过微末之人,得殿下青眼己是天大的福分,怎敢……怎敢奢望如此?殿下心怀天下,当以社稷为重。”她微微福身,语气恳切,将那沉重的承诺化作惶恐不安的推拒,轻飘飘地挡了回去。
萧景琰看着她“惶恐”的模样,心中那点炽热如同被泼了冷水,只剩下一片苦涩的清醒。
(http://www.220book.com/book/24T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