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44章 新政蓝图,专利萌芽(上)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大梁狂士:从寒门崛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26IK/ 章节无错乱精修!
 

陈公公一案掀起的滔天巨浪,余波仍在京城官场之中回荡。

一场惊心动魄的清洗,让朝堂之上空出了大量的职位,也让所有人都重新认识了那个看似温润如玉,实则手段雷霆的年轻人——沈清河。

风波过后的第七日,当百官们还沉浸在劫后余生的庆幸与对未来局势的揣测之中时,沈清河,却再次投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早朝。

沈清河手持玉笏,出列,神色平静,声音清朗。

“陛下,臣有本奏。”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于他身上。如今的沈清河,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整个大梁王朝的神经。

“讲。”龙椅之上,皇帝李世延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

沈清河双手将一本厚厚的奏疏,高高举过头顶。“臣历时数月,遍览国朝典籍,结合朔州、京畿、江淮等地实践,草拟《富国强兵疏》一册,请陛下御览!”

内侍连忙走下台阶,接过奏疏,呈到御前。

皇帝缓缓翻开。

只看了几页,他的呼吸,便不由自主地急促了半分。

这份奏疏,不再是针对某一事、某一地的具体方略,而是一幅宏大到令人心惊胆战的,关于整个大梁王朝未来十年的改革蓝图!

农业上,以高产作物与新式农具为基础,全面推广屯田、水利,目标十年内,天下再无饿殍。

工业上,以格物院为核心,大力发展冶铁、煤炭、纺织、营造等产业,鼓励技术革新,目标是让大梁的器物,冠绝天下。

商业上,疏通商路,修订税法,鼓励海贸,目标是让大梁的财富,流淌如江河。

教育上,兴办官学,增设算学、格物等新科,打破世家对知识的垄断。

军事上,以新式火器与炼钢术为依托,逐步换装全军,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铁血雄师。

……

一桩桩,一件件,环环相扣,互为支撑。其构思之缜密,眼光之长远,气魄之宏大,让这位雄心勃勃的帝王,都感到了一阵心脏狂跳的激动!

许久,他才合上奏疏,目光灼灼地看着沈清河:“沈爱卿,你的这份蓝图,可谓是……石破天惊。”

“此非臣一人之功,乃是格物致知,实践所得。”沈清河不卑不亢,“然,欲成此事,非一日之功,需有纲领,有基石。故臣恳请陛下,准臣所请,先行建立三项新政,以为万丈高楼之基。”

“说来听听。”

“其一,将京郊格物工坊,正式升格为国家级‘格物院’,下设算学、物理、化学、机械、农学、医学六部。广纳天下贤才,不问出身,唯才是举,专门负责各项技术之研发与推广,由臣亲自掌管。”

皇帝点了点头。这是应有之义,格物院的功绩,他亲眼所见。

“其二,”沈清河加重了语气,“臣请陛下,颁行《大梁新物创制奖励条例》!”

“新物创制奖励条例?”这个新名词,让皇帝和满朝文武都愣住了。

“正是。”沈清河朗声道,“为鼓励天下匠人、学子发明创造之心,臣以为,凡有益于国计民生之重大发明创造,经格物院核实后,皆可授予‘新物专利’!”

“何为‘专利’?”一名保守派的御史忍不住出声问道。

“‘专利’者,独享其利也!”沈清河解释道,“凡获‘专利’者,其所创之新物,在规定年限之内,非经其本人许可,任何人不得仿制、贩卖!违者,将受国法严惩!当然,‘专利’亦可由本人,或售卖,或转让,或献于朝廷以换取重赏!”

“哗——!”

此言一出,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荒唐!简首是荒唐至极!”那名御史激动地涨红了脸,“技术乃天下之公器,岂能由一人私相占有?此举,必将滋生垄断,为祸民间!”

“没错!若一人独占炼铁之术,岂非能操控国之命脉?若一人独占织布之法,岂非能令天下人无衣可穿?沈大人,此法……后患无穷啊!”一位老臣痛心疾首地说道。

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将一项技术“私有化”,这在他们的认知里,是不可思议,甚至是离经叛道的事情。

沈清河静静地听着,首到殿内稍安,他才再次开口,声音却比刚才更加洪亮。

“诸位大人,只看到了‘独享其利’,却没看到此举背后,那无穷的创造之力!”

“敢问诸位,如今一个匠人,耗尽心血,三年五载,造出一件新奇器物,结果如何?一夜之间,便被人仿制得到处都是!他非但无利可图,反而可能因耗费巨大而倾家荡产!长此以往,天下谁还愿意去钻研新术?谁还愿意去耗费心力?”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圣人亦不讳言利。唯有让创造者,能名利双收,得到远超常人的回报,才能激发万千匠人的智慧与热情!他们的智慧,才是推动我大梁不断前行的真正力量!”

“至于垄断之忧,条例中亦有制衡之法。专利皆有年限,短则三年,长则十年,过期之后,技术便归天下公用。且若涉及军国重器、民生根本,朝廷亦有权强制征用,并给予发明者足额补偿!”

他的话,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那些原本激烈反对的官员,虽然心中仍有疑虑,但却一时间找不到更有力的言辞来反驳。

皇帝李世延的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他听懂了,沈清河这是要用“利”字,来撬动整个大梁的创造力!这个想法,太大胆,太新奇,但又……似乎蕴含着无穷的可能。

“第三项新政呢?”皇帝问道。

“其三,为方便格物研究与工业生产,臣请陛下下旨,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更精确的度量衡标准!”沈清河说着,从袖中取出一套由黄铜打造的尺、量、衡模型,“此为臣亲自监制之标准量具,请陛下御览。”

相较于“专利法”的惊世骇俗,这件事,反对的声音小了许多,但也并非没有。

“祖宗之法不可变!我大梁度量衡沿用数百年,早己深入人心,何故要轻易更改?”国子监的一位老学究吹着胡子,表示不满。

“老大人此言差矣。”沈清河微微一笑,“格物之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若无统一标准,甲地之‘一尺’,与乙地之‘一尺’不同,格物院的图纸发往地方,便会错漏百出,新式器械更无从谈起。统一,是为了更精确,更是为了日后的大发展!”

皇帝看着那套精致的黄铜量具,又看了看沈清河那志在必得的眼神,心中终于有了决断。

“准!”他一字定音,“格物院,即刻筹办!《新物创制奖励条例》,着三法司与格物院会商,完善细则后,即刻颁行天下!新度量衡,以京畿为试点,逐步推行!”

“陛下圣明!”沈清河深深一揖。

这一日,被后世史学家称为大梁“新政元年”。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大梁狂士:从寒门崛起》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

    (http://www.220book.com/book/26I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大梁狂士:从寒门崛起 http://www.220book.com/book/26IK/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