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
尤其是《新物创制奖励条例》的颁布,在民间,尤其是在工匠和商贾之中,引起了巨大的震动。
有人欢欣鼓舞,认为这是匠人的春天。
有人疑虑重重,觉得这是天方夜谭。
更多的人,则是在观望。
沈清河知道,要让所有人相信,需要一个榜样,一个活生生的,能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功案例。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格物院中,有一位名叫毕昇的老匠人。他一生痴迷于印刷之术,在沈清河的点拨下,对活字印刷进行了数项重大改良。他用铜锡合金代替了泥活字,更加耐用;他改良了油墨配方,让字迹更加清晰,不易褪色;他还设计出了一套轮转排字盘,大大提高了排版的效率。
当毕昇将自己的改良成果,忐忑不安地申报到格物院“专利司”时,他自己都没想到,仅仅十日之后,一封由皇帝亲笔题词的嘉奖令和一份烫金的“新物专利”证书,便送到了他的手中。
颁奖的仪式,就在格物院的大门前,当着全京城数百名工匠和商人的面,公开举行。
户部尚书沈清河,亲自将那份编号为“大梁新字第壹号”的专利证书,交到了这位衣衫朴素的老匠人手中。
“毕老先生,”沈清河握着他的手,大声宣布,“从今日起,十年之内,天下所有使用您这套‘毕氏活字印刷术’者,皆需向您支付专利之费!您,将凭自己的智慧,成为天下最富有的匠人!”
毕昇激动得浑身颤抖,热泪盈眶,当场跪倒在地,泣不成声。
在场的工匠们,眼中都迸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那是羡慕,是激动,更是被点燃的希望之火!
原来,靠手艺,真的能光宗耀祖!
原来,朝廷,真的会保护他们这些匠人的心血!
消息传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京城乃至全国的工匠们,都沸腾了。一股前所未有的发明创造热潮,悄然兴起。
与此同时,另一项计划,也在沈清河的推动下,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人才是根本。”沈府书房内,沈清河对林婉儿说道,“格物院如今虽然人才济济,但相较于整个大梁,不过是杯水车薪。我们必须建立一套能够源源不断培养技术人才的体系。”
“你的意思是……开办学堂?”林婉儿冰雪聪明,一点就透。
“没错。”沈清河展开一张图纸,“我奏请陛下,在京城和各主要州府,建立‘工匠学堂’。不考西书五经,只招收有天赋的平民子弟,系统学习算学、格物、机械、营造等实用技艺。学成之后,可入格物院,可入官营工坊,亦可自行创业。让他们,成为未来大梁工业的基石。”
林婉儿看着图纸,美眸中异彩连连。她沉吟片刻,突然说道:“清河,我有一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我们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沈清河笑道。
“我以为,这工匠学堂,或许……也可以招收一些女弟子。”林婉儿鼓起勇气说道,“女子心思细腻,手巧心齐,在纺织、医药、会计等方面,未必就输于男子。与其让她们困于后宅,一生寂寥,何不给她们一个机会,让她们也能学一技之长,为国为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沈清河闻言,先是一怔,随即,眼中充满了欣赏与赞叹。
他握住林婉儿的手,郑重地说道:“婉儿,你这个想法,比我建立十座工匠学堂,意义还要深远!”
提升女性地位,这在他原本的计划中,是放在很后面的步骤。他没想到,林婉儿,这位土生土长的古代才女,竟然能有如此超前的见识。
“此事必有极大阻力,但我支持你!”沈清河说道,“我们可以先从开办专门的女子学堂开始,教授纺织、医药、会计等技艺,由你来主持,我来为你扫平障碍!”
林婉儿重重地点了点头,眼中满是得遇知己的喜悦与感动。
然而,新政的推行,必然会触动旧有的利益。
陈公公这样的政敌倒下了,但另一种更隐蔽,更根深蒂固的阻力,却开始浮现。
那些依靠仿冒、垄断和廉价劳动力生存的旧式作坊主和商人,眼看着自己的生意,被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新商品冲击得七零八落,心中充满了恐慌与怨恨。
他们不敢与如日中天的沈清河正面为敌,便开始采用各种阴暗的手段。
他们高薪去挖格物院的墙角,试图窃取技术;他们散布“工匠学堂无用论”,声称读书才是正道,做工的都是下等人;他们甚至在暗中勾结,试图控制原材料,给那些使用了新技术的工坊下绊子。
一场无声的商业战争,己然打响。
御书房内。
皇帝李世延独自一人,把玩着那枚“新字第壹号”的专利证书复制品。
“陛下,您似乎对这‘专利之法’,仍有疑虑?”侍立一旁的老太监,轻声问道。
“朕,不是疑虑。”皇帝的目光深邃,“朕是在想,当一门足以改变战争胜负的技术,比如更厉害的火药,它的专利,落入一个商贾之手,那会如何?当一种能活人无数的灵药,它的专利,被一个医者垄断,他又会如何?”
“朕将屠龙之技,交给了天下人。但朕,也给了他们,化身为龙的机会。”
皇帝的声音,飘散在空旷的御书房内。
他支持沈清河的新政,是因为他看到了一个富强盛世的可能。
但帝王之心,永远在平衡与制衡。
他允许沈清河,甚至帮助沈清河,去打造一柄锋利无比的剑。
但这柄剑的剑柄,必须,也只能,握在他的手中。
就在此时,沈清河,再次求见。
这一次,他带来的,是一个比“专利法”更加疯狂,更加宏伟的计划。
当他将那份绘有贯通南北,连接京城与江南的巨大水道工程图,在皇帝面前缓缓展开时。
整个御书房的空气,都为之凝固。
皇帝看着图上那条蜿蜒如龙的墨线,又看了看沈清河那双燃烧着火焰的眼睛。
他知道,一场远比“专利法”之争,要激烈百倍的朝堂风暴,即将来临。
这个沈清河,似乎永远不知道“满足”二字,该如何书写。
(http://www.220book.com/book/26I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