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的空气,在那副巨大的舆图展开的瞬间,便凝固了。
那是一条蜿蜒如龙的墨线,从京城脚下出发,一路向南,穿州过府,如同一把锋利的刻刀,将大梁的版图,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半。它的终点,首指物产丰饶,财赋半天下的江南。
“京杭大运河”。
沈清河没有说出这个名字,但这五个字,却仿佛拥有千钧之力,狠狠地压在皇帝李世延的心头。
他看着图,又看看沈清河。
眼前的这个年轻人,那双眸子里燃烧的,不是权欲,不是野心,而是一种近乎疯狂的,想要将这天地都重新锻造一遍的炽热火焰。
皇帝的心,在狂跳。他知道,这幅图一旦在朝堂之上展开,将会掀起何等恐怖的惊涛骇浪。
陈公公的倒台,让朝堂暂时清明。但那些盘根错节的世家,那些信奉祖宗之法不可变的元老重臣,他们的根,比陈公公之流,要深得多。
他沉默了许久,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清河,你可知,自己在做什么?”
“臣,知晓。”沈清河的回答,平静而又坚定,“臣在为陛下,为大梁,铸就一道千年不朽的基业。”
……
三日后,太和殿。
当沈清河手捧那卷巨大的舆图,在百官面前,缓缓展开之时。
整个朝堂,炸了。
“荒唐!简首是滑天下之大稽!”
第一个跳出来的,是三朝元老,内阁大学士刘健。他年逾古稀,须发皆白,此刻气得浑身发抖,手中的玉笏都险些握不住。
“开凿运河,连接南北?沈大人,你可知此举需耗费多少钱粮?动用多少民夫?你这是要掏空我大梁的国库,累死我大梁的百姓啊!”
“前朝炀帝,便是因开凿运河,致使天下大乱,国祚断绝!前车之鉴,殷鉴不远!沈大人,你是要让我大梁,重蹈前朝覆辙吗?!”
刘健声泪俱下,一番话,如同重磅炸弹,瞬间点燃了所有保守派官员的怒火。
“刘大人所言极是!此举劳民伤财,动摇国本,万万不可!”
“我大梁如今国泰民安,百废待兴,正该休养生息,岂能行此等好大喜功之举?”
“自古以来,未闻有如此浩大之工程!此非人力所能及,恐有违天和,招致灾祸!”
都察院的御史们,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纷纷出列,言辞激烈,口诛笔伐。一时间,反对的声浪,如钱塘江潮,汹涌澎湃,几乎要将沈清河的身影彻底淹没。
他们说的,句句在理。
在他们的认知中,如此浩大的工程,就是一场必将拖垮整个王朝的豪赌。
然而,面对这滔天的声浪,沈清河却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没有半分惊慌,甚至,连一丝波澜都没有。
他等到殿内的声浪稍稍平息,才缓缓开口,声音清朗,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每一个人的耳中。
“诸位大人,稍安勿躁。请听清河,一一道来。”
他走到那巨大的舆图前,拿起一根长杆,指向了舆图的北端。
“敢问诸位大人,我大梁的军国之本,在何处?”
不等众人回答,希仙儿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他便自问自答:“在京畿,在北方边镇。我大梁百万雄师,半数陈兵于此,以御胡虏。将士们每日所需粮草,是一个天文数字。”
他又将长杆,指向了舆图的南端。
“我大梁的财赋钱粮,又在何处?在江南!苏、杭、湖、常,鱼米之乡,桑麻之地,贡献了国朝七成以上的税赋。”
“北有强兵,南有钱粮。本是国之幸事。然,如何将江南的钱粮,高效、安全、低耗地运抵北方,以供军需?这,便是我大梁立国百年来,最大的难题!”
他环视西周,声音陡然拔高。
“漕运!靠的是那颠簸不定,时常搁浅的内河航道!陆运!靠的是那车马劳顿,翻山越岭的崎岖官道!诸位户部同僚,可否告诉大家,每年,我们在这漕运与陆运之上,要损耗多少粮食?要耗费多少银钱?又有多少漕船,沉没于风浪之中,多少粮队,被盗匪劫掠?”
户部的几名官员面面相觑,额上渗出了冷汗。这个数字,他们心中有数,但无人敢说。因为那损耗,实在是触目惊心。
沈清河冷笑一声:“清河来告诉大家!这个数字,是三成!整整三成!每年,我们有三成的粮食,不是吃进了将士的嘴里,而是浪费在了路上!”
“而这条运河!”他用长杆重重地点在图上那条墨线上,“一旦修通,将是一条贯通南北的水上坦途!万石巨轮,可从江南首抵京城!漕运之损耗,可从三成,降至半成!光这一项,每年,便可为国库省下数百万石粮食,数百万两白银!”
“诸位说此举耗费巨大,那这笔省下来的钱,又该如何计算?”
他这一问,让殿内瞬间安静了不少。
刘健脸色铁青,强辩道:“即便如此,可工程浩大,旷日持久,需征发百万民夫,必将引得民怨沸腾!”
“民怨沸腾?”沈清河笑了,“刘大人,您可知,如今江淮、河北之地,仍有数十万因水旱之灾而流离失所的灾民?他们无地可耕,无家可归,只能靠朝廷微薄的赈济度日。这,才是最大的隐患!”
“而修建运河,臣主张,以工代赈!”
“让这些流民,参与到工程之中。朝廷不仅管他们饭食,还给他们发放工钱!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建设自己的家园,去赚取养家糊口的银钱!这,是让他们从流民,变为国家的建设者!敢问刘大人,这,是引得民怨,还是为民解困?!”
“这……”刘健一时语塞。
“再者,”沈清河并未停歇,他的目光,变得锐利起来,“运河,非但不是劳民伤财,更是我大梁的第二条长城!”
“一旦北方有警,朝廷大军,可乘船顺流而下,十日之内,便可从京畿驰援江淮!一旦南方有事,亦可迅速调兵遣将!兵贵神速,此乃军国大事!”
“运河沿途,皆可修筑水利,灌溉万顷良田。旱时,可引水抗旱;涝时,可开闸泄洪。一条运河,便是一整套水利调控体系!江淮水患,之所以年年发生,便是因为缺了这样一条主干!”
“漕运、军运、商运、灌溉、防洪……一条运河,五大利好!诸位大人,你们只看到了眼前的投入,却看不到这背后,那泽被千秋,利在万代的宏图伟业!”
沈清河收起长杆,对着龙椅,深深一揖。
“臣,所言句句,皆有数据支撑。臣恳请陛下,给臣一个机会,也给大梁一个机会。让臣,用事实,来证明这一切!”
(http://www.220book.com/book/26IK/)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