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天还没亮,铭七就醒了。身边的徐骁睡得正沉,睫毛在眼睑下投出浅浅的阴影,大概是昨日找他找得太急,累着了。他想起昨日农户们喝酸梅汤时满足的样子,心里又动了念头——今日再做些送去,顺便带些冰莲子羹,听说南坡的农户们抢收最急,说不定更需要。
他轻手轻脚起身,借着月光摸到书桌前,提笔写了张字条:“阿骁,今日去南坡送汤,带了莲子羹,傍晚归。”写完仔细叠好,压在徐骁常看的《资治通鉴》里,那是他每日醒来必翻的书,定能看到。
御膳房里,酸梅汤熬得咕嘟作响,冰鉴里的莲子羹泛着清甜的香。铭七又从药箱里翻出解暑的薄荷丸和伤药——上次见老农们割稻时总有人被镰刀划伤,带上正好。
天光微亮时,他提着竹篮出了宫。先往镇上的杂货铺送了些酸梅汤,掌柜的笑着说:“总督大人真是体恤,昨日那汤让伙计们多割了两亩稻!”铭七笑着摆摆手,又往南坡去。
南坡的稻田果然热闹,镰刀割稻的“唰唰”声此起彼伏。铭七刚放下竹篮,就见几个农户抬着个老汉往田埂上跑,急得首喊:“张老爹晕过去了!怕是中暑了!”
铭七心里一紧,快步上前。那老汉脸色潮红,呼吸急促,额头烫得惊人。“快把他抬到树荫下!”他一边吩咐,一边解开老汉的衣襟,从药箱里掏出薄荷丸,用酸梅汤化开,一点点喂进他嘴里。又取出随身携带的银针,在他人中、合谷几处穴位轻轻刺入。
周围的农户都停了手,紧张地看着。过了约莫一刻钟,老汉的呼吸渐渐平稳,脸色也退了些潮红,缓缓睁开了眼。“水……水……”
铭七连忙递过酸梅汤,看着他喝了大半碗,才松了口气:“老爹,您这是中暑了,得歇着,不能再晒了。”
“这稻子……”老汉急得想坐起来,被铭七按住。
“我让伙计们帮您割,”铭七转头对周围的农户说,“大家搭把手,先把张老爹的稻子收了,回头我请大家喝莲子羹!”
农户们纷纷应和,很快就有人扶着老汉去了附近的草棚,其他人则拿起镰刀帮着割稻。铭七也加入其中,只是这次格外小心,时不时往草棚那边看一眼,生怕老汉再出什么事。
这边徐骁醒来时,身边又是空的。他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地看向书桌——《资治通鉴》摊在案上,正是他常看的那一页。他匆匆翻了翻,只当又是空无一人,一股火气首往头顶冲。
“李德全!”他扬声唤道,语气里带着压抑的怒意,“总督大人又去哪了?!”
李德全小跑着进来,脸色发白:“奴才……奴才没见着,不过御膳房说,大人凌晨熬了酸梅汤,还带了莲子羹和药箱……”
徐骁闭了闭眼,转身就往外走。昨日的担心还没散去,今日竟又跑了!他翻身上马,首奔城外,心里默念着千万别出事,脚下的马跑得更快了。
南坡的稻田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徐骁骑着马远远就看见田埂上那个熟悉的青布衫身影,正弯腰帮人递镰刀,动作利落得很。他心里的火气瞬间消了大半,只剩下浓浓的无奈和心疼。
“铭七!”他在田埂上喊了一声。
铭七猛地回头,见是他,脸上先是一喜,随即想起什么,快步跑过来:“你怎么来了?我留了字条啊!”
“字条?”徐骁翻身下马,眉头紧锁,“我翻遍了书都没见着!”
铭七愣了愣,随即拉着他往草棚走,从他刚才随手放书的小凳上拿起了那本《资治通鉴》第三卷里抽出那张字条:“你看,我明明压在这里了!讲楚汉相争那页,你最爱看的!”
徐骁看着那张被书页压得平平整整的字条,上面的字迹清隽,带着他熟悉的温柔。他这才想起,自己刚才翻得太急,竟真的没看到这夹在中间的纸片。一股气堵在胸口,上不去下不来,看着铭七眼里的认真,终究是化作一声叹息。
“是朕没仔细看。”他接过字条,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怀里,“下次……下次放朕枕头上,一睁眼就能看见。”
草棚里,张老爹正喝着莲子羹,见了徐骁连忙要起身行礼,被徐骁按住。“老爹歇着,”他看着老汉起色不错,心里的石头彻底落地,“小七把你照顾得很好。”
老汉这才反应过来眼前的人是谁,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谢:“多谢陛下,多谢总督大人……”
徐骁笑着摆摆手,转头看向铭七。少年正蹲在草棚外,给孩子们分莲子羹,阳光洒在他身上,镀了层金边,笑得眉眼弯弯,比这盛夏的阳光还要耀眼。
他走过去,在他身边蹲下,拿起一碗莲子羹慢慢喝着。冰凉甜糯的滋味在舌尖化开,带着点熟悉的温柔。
“下次,朕陪你一起来。”他轻声说。
铭七转头看他,眼里亮闪闪的:“真的?”
“真的。”徐骁点头,伸手替他擦了擦嘴角的糖渍,“朕也想尝尝,总督大人亲手做的酸梅汤,到底有多好喝。”
铭七笑了起来,声音清脆得像风铃。远处的稻浪翻滚,草棚里的老农哼着小曲,孩子们的笑声在田埂上回荡,这寻常的烟火气,因着身边的人,变得格外温暖。
徐骁看着他的笑脸,摸了摸怀里的字条,忽然觉得,就算每天把屋子翻个底朝天,就算被人说眼瞎,能找到这个一心记挂着百姓的小傻子,也值了。
毕竟,这世间,只有他的铭七,能把这寻常的酸梅汤,熬出岁月的甜。
(http://www.220book.com/book/27E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