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便是深冬,一场大雪落得纷纷扬扬,将紫禁城裹成了一片素白。御书房里却暖意融融,地龙烧得正旺,徐骁批阅奏折的笔尖偶尔停顿,目光总会不自觉地飘向一旁。
铭七正临窗坐着,手里捧着本兵书看得入神,侧脸在暖光里显得柔和了许多。他今日换了件月白锦袍,领口袖边绣着暗纹云纹,少了些往日的凌厉,倒添了几分温润。徐骁看了片刻,忽然搁下笔:“七儿,陪朕下盘棋吧。”
棋盘摆开,黑白子落得清脆。铭七棋风向来凌厉,步步紧逼,徐骁却不急不缓,总能在看似绝境处寻得生机。一局未了,殿外忽然传来小太监的通报,说是江南巡抚递了急件,新修的堤坝在雪水冲刷下有些许渗漏。
徐骁眉头微蹙,正要起身,铭七己按住他的手腕:“陛下坐镇中枢,臣去一趟江南便是。”
“雪天路滑,”徐骁指尖着他的手背,“开春再去也不迟。”
铭七却笑了,拿起一枚黑子落在棋盘上:“堤坝之事耽搁不得,臣快马加鞭,年前定能回来陪陛下守岁。”他顿了顿,又道,“何况江南的梅花该开了,臣替陛下折几枝回来。”
徐骁望着他眼底的笃定,终究是点了头。
三日后,铭七带着亲兵离京。徐骁站在城楼上,看着那队人马消失在风雪里,指尖攥得发白。身旁的太监轻声劝道:“陛下放心,铭将军办事稳妥。”
徐骁没说话,只是望着漫天风雪,想起那年雁门关,也是这样的大雪,铭七为了护他,在雪地里跪了三个时辰,膝盖冻得青紫却一声不吭。
铭七走后,徐骁的日子仿佛慢了许多。白日处理朝政,夜里总爱坐在御书房等消息。江南的急报倒是日日传来,说堤坝己修补妥当,百姓安然无恙,字里行间却没提一句铭七的近况。首到腊月廿三,快马送来一封信,字迹是铭七的,却比往日潦草些:“臣安好,偶遇梅岭,折得红梅数枝,己托人快马送京。江南无大事,勿念。”
信末还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小像,像是个披着披风的人站在梅树下,旁边写着“等臣归”三个字。徐骁看着那小像,忽然低笑出声,眼底却有些发热。
除夕那日,宫里张灯结彩,处处都是喜庆的红。徐骁坐在太和殿的宴席上,听着百官的贺词,心里却空落落的。宴席散后,他独自回了御书房,刚推开殿门,就闻到一股淡淡的梅香。
案几上摆着个青瓷瓶,插着几枝艳红的梅花,花瓣上还沾着细碎的雪粒。而那个本该在江南的人,正斜倚在窗边,身上还带着寒气,见他进来,眉眼弯成了月牙:“陛下,臣回来了。”
徐骁愣在原地,看着他发间未化的雪珠,忽然大步走过去,将人紧紧拥在怀里。梅香混着雪气钻进鼻腔,带着失而复得的真切。
“不是说……”徐骁的声音有些发哑。
“想陪陛下守岁,”铭七回抱住他,下巴抵在他肩上,“快马加鞭赶回来的,还好没错过。”
窗外忽然响起爆竹声,一串火星在夜空中炸开,亮如白昼。徐骁松开他,伸手拂去他发上的雪,指尖触到温热的皮肤,才觉出心口的暖意一点点漫开。
“桌上有饺子,”徐骁牵着他往内殿走,“御膳房做了你爱吃的荠菜馅。”
铭七看着他的背影,忽然想起多年前那个雪夜,少年皇子偷偷塞给他半块热饼,说要让他天天吃热饼。如今,热饼换成了热腾腾的饺子,少年也成了并肩看江山的人。
内殿的烛火摇曳,映着两人的身影。窗外的爆竹声此起彼伏,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敲过子时,又是新的一年。
铭七咬了口饺子,抬头时正对上徐骁的目光,那里面盛着的温柔,比殿里的炭火还要暖。
“陛下,”铭七忽然笑了,“明年春天,咱们去看梨花吧。”
徐骁夹了个饺子放进他碗里,眼底带着笑意:“好,去看满树芳华。”
窗外的雪还在下,却仿佛带着融融暖意。这江山万里,风雪也好,繁花也罢,只要身边有彼此,便是最好的岁月。
(http://www.220book.com/book/27E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