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相亲季如约而至,冬日成都的雾霭笼罩,南宫一边打着哈欠一边推开茶楼包间的门。今晚相亲对象被亲友热烈推荐,是一家知名心理咨询机构的创始合伙人,“年轻有为、见多识广、能帮你梳理人生困惑”,母亲的微信备注里赫然写着:严谨理性女王型。
南宫带着“心理测试现场”的忐忑坐下,对面坐着一位30岁出头的姑娘,穿着剪裁考究的驼色风衣,金丝眼镜、盘发端正、唇色清淡,整个人自带一种“洞悉一切”的从容淡定。
她自我介绍很简短:“你好,我叫林以宁,是心理咨询师,也是合伙人,也做家庭与职场压力管理。”声音温柔里带着权威感,“叔叔阿姨说你压力大,看上去有点迷茫。我说,不如我们来做个小测试,你觉得怎么样?”
南宫一时有点发愣,比初中的入学摸底卷还要紧张:“你说的测试……不是催眠吧?”
林以宁噙笑摇头:“放心,大多是开放性问题。不一定要追求标准答案,这只是观察人生的另一种方式。”说着递来一支签字笔和一块写字板。
南宫苦笑:“这是心理咨询,还是应聘面试啊?”
“你可以当是朋友间的彼此了解。”她眼神坦然,语气却像老师点名。
林以宁开始发问:
“第一个问题——你印象最深的一段失败经历是什么?你是如何回应的?”
南宫想了想,答道:“大学时,本来想考研但失败了。那之后挺低落,后来选择了首接工作。其实现在偶尔还会后悔,但也明白,人生的路没法重来。”
林以宁点点头:“情绪接纳还不错,下一个问题——你觉得压力最大的时刻由哪些因素组成?压力对你的推动作用和破坏作用分别是什么?”
南宫一愣,这题目比日常KPI都首白。他老实说:“工作压力还好,最难应对的是家里人的期望,比如父母觉得我该‘更上进’。有时候他们关心的方式让我反而觉得窒息。压力会让我强迫自己加班,有时有效率爆发感,有时候会很恍惚沮丧。”
林以宁随手记录,还追问:“那你自认为目前生活最大的天花板是什么?你的幸福感底线又是什么?”
南宫说:“天花板可能是平庸吧,觉得怎么努力都很难再突破。幸福感底线是自由和亲密的人支持,我很怕孤独,也怕辜负父母。”
林以宁微微一笑,补刀道:“你母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你怎么看她与自己之间的关系?”
南宫怔住,这一问堪称“灵魂拷问”。他想了很久,“她是很传统又要强的人,从小要求我好好读书,考名校、进好公司。她为家庭很辛苦,也很会牺牲,但有时候她把焦虑和不安投射到我的成长里。有时我像她延长的影子,走自己的路她总不放心。有些她没实现的——比如考研深造,事业突破——都托付到我身上。”
林以宁点头,点评道:“很常见的中国式母子模式。‘为你好’和‘控制感’交杂,有关爱的部分,也有未解的焦虑传递。”
南宫忽然觉得后背有点发凉,似乎整个童年到现在的压力链条都被一语剖开了。
林以宁语气缓下来:“你自述母亲很强势,家里期望高,自己怕平庸、怕背负亲情亏欠,这就导致你无论在工作还是感情,总想‘赢’、害怕被否定——对不对?”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南宫问天:相亲八十一难南宫苦笑着点头,声音放低:“其实……这些年最怕的是,连自己都没法取悦自己。工作、相亲、买房、考试,只要有一点没做到,别人一句话、母亲一个叹气,我就觉得自己不够好。”
林以宁若有所思地说:“你有没有主动表达过焦虑,向父母坦率地求助过?”
南宫摇头,“他们会说‘你都这么大了,难道还要我们帮你?’我只能装作无所谓,其实很羡慕那些可以自由表达情绪的家庭。和我妈聊天话题一旦变成未来、升职、买房、结婚,我就本能地焦虑。”
林以宁继续引导:“你有没有思考——如果不再用‘满足母亲的期望’来衡量自己,纯粹为了自己而努力,会是什么样的状态?”
南宫陷入沉默。他想象了下,不为任何人的标准而奋斗,不把自己的价值交给亲人的评价——世界仿佛辽阔又茫然。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为自己而活”比自己想象中更难。
林以宁见他迷惘,语气柔和下来:“其实绝大多数人都是社会型压力链的一环,尤其中国家庭,母亲对孩子的心理投射格外深远。父母很难完全觉察‘爱’和‘控制’的界线,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折射焦虑,也给了你坚毅。你说怕平庸怕辜负家人,这没错,但不能让它变成你的人生主旋律。”
她合上写字板,微笑道:“幸福没有唯一标准,你的人生也不是一场对外界的战斗,也不是答卷。你可以适度拒绝母亲的投射,多对自己温柔一点——给自己确定感、别总拿别人的赞或否定来衡量快乐和价值感。真正的安全感只能慢慢地,从自我宽容里长出来。”
南宫点点头,脸上复杂无比。这番专注的剖析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割开藏在表象下的心理结。
林以宁话锋一转,带着点善意打趣:“我的客户里80%都说‘最怕妈妈’。其实父母自己也焦虑,她们是经历时代变迁的最苦的一代人。试着理解她,同时让自己学会边界感、表达欲望,慢慢松开焦虑的缰绳。”
气氛稍稍轻松一些。南宫干笑:“咱们这场相亲,感觉像刚做了一次三十分钟心理疗愈。”
林以宁爽快承认:“相亲嘛,本就是彼此观察和测量。我们彼此不一定适合 —— 但我很高兴你能坦然讲心里话。这个社会容不下矫情,也正是你这样稍微敏感、又勇于面对的人,最适合做‘成长型青年’。”
南宫起身道谢:“谢谢你,感觉自己有点‘被升华’了。”
林以宁微笑:“压力无法消失,但你可以改变与它的关系。希望你以后遇见的不是只会评判你、也能懂你的人。”
两人相视一笑,各自走出了茶楼包间。
结束后,南宫没有急着回家。他走在江边想了许久——对话像在心头点燃一盏微灯。小时候无数次被“你要争气”“你一定行”的话包围,母亲的爱撕扯着成长,也垫高了他人生的压强。其实母亲未必懂得轻松关怀,也许她只是受困于自己不安全感的牢笼。
南宫第一次坦然给母亲发了条微信:“妈,有没有什么烦心事你也可以和我说。儿子偶尔也想做你的树洞。”
母亲秒回:“你没事吧?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
南宫轻轻一笑。这一刻,他释然了几分。他终于意识到——人和父母之间,终究还是要学会体谅彼此,学会温柔地“自我赋权”。与压力和解,比盲目努力更重要。
(http://www.220book.com/book/2AY5/)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