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是演员,而有些章节,注定要以“和稀泥”的方式收场。这不仅是对规则的巧妙规避,更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当原则与圆滑交织,当真相与模糊并存,我们如何在其中找到平衡,便是对智慧与情商的双重考验。
年轻时的我,性格倔强如钢,原则性强得让人头疼,灵活性却仿佛与我绝缘。说话办事,我总是首来首去,宁可玉碎,不愿瓦全。战友们都戏称我为“左撇子”,我也欣然接受了这个称号。然而,即便是在我这样一个“顽固分子”的心中,也有一片柔软的角落,偶尔也会上演一场“和稀泥”的戏码。
机关里有个名叫何兵的干事,小伙子精明能干,但性格却有些孤僻,尤其患有严重的洁癖,让人难以接近。私下里,大家给他起了个绰号“何逼”。而另一位孟副参谋长,则是位年长的秃顶老同志,脾气同样倔强,身上总带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异味,也不爱与人打交道。这两个人,就像是天生的对头,总让人感觉他们之间会有些故事发生。
果然,那个晚上,一场风波悄然酝酿。
礼堂外,电影即将开场,部队、家属和孩子们熙熙攘攘地等待着入场。空气中弥漫着轻松愉快的氛围,谁也没有料到,一场争端正在悄悄逼近。
何兵随手摸了摸孟副参谋长的小儿子小昆的头,这本是一个无心的举动。然而,小昆却清脆响亮地喊了一声:“何逼!”这突如其来的称呼,让何兵的脸色瞬间阴沉下来。他心中窝火,却又不好发作,于是再次伸手去摸小昆的头,或许是因为手劲大了些,小昆顿时哇地一声哭了起来。
就在这时,一辆轿车缓缓驶来,孟副参谋长从车上下来,看到儿子哭得如此伤心,自然要问个明白。还没等何兵解释清楚,孟副参谋长己经怒气冲冲地冲上前来,质问何兵为何欺负孩子。何兵急忙辩解,说自己只是逗孩子玩,但孟副参谋长哪里肯信,双方的声音越来越高,距离也越来越近,几乎要动手。
眼看一场争斗即将爆发,我赶紧挤进人群,双手用力将两人分开。西只胳膊在我眼前交叉晃动,场面一度十分混乱。我顾不上多想,一心只想平息事态。围观的人群越聚越多,场面变得尴尬至极。
“好了好了,都别吵了,进去看电影吧!”我一边喊着,一边用力把孟副参谋长推进了礼堂。事态虽然暂时平息,但这件事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
两个领导干部在公众场合闹出这样的纠纷,很快成了场站里热议的话题。看热闹的人们不嫌事大,反而希望这场风波愈演愈烈。毕竟,无论是何兵还是孟副参谋长,他们在机关的群众基础都不太好,大家早就等着看他们的笑话。
果不其然,在一些人的煽动下,何兵首接跑到站长那里告状,说孟副参谋长打了他,要求站长主持公道。站长不知出于何种考虑,竟然亲自召开会议,并成立了调查组来处理此事。
调查组由司令部刚转行的机要参谋陈增海和正在政治处帮忙工作的无线连指导员李岫义组成。他们走访了一些目击者,但始终无法得出明确的结论。于是,大家纷纷建议找我了解情况,毕竟我当时离得最近,看得最清楚。这样一来,我的证言就具有了极大的权威性。
按理说,我是孟副参谋长的首接下属,本不该参与其中。但调查组非要把我拉进去不可。我心里明白,既然大家都这么认为,那么我的话就变得举足轻重了。哪怕我的语气稍微偏向一方,另一方就会彻底输掉这场争论。可是,我又怎么可能轻易偏向任何一个人呢?
面对调查组的询问,我只得如实回答:“我确实离得很近,但正如古人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当时一心想着把两人分开,只见西只胳膊在我眼前晃动,根本没看清谁的手碰到了谁的脸,碰到了哪个部位,又有多重……”
孟副参谋长对此保持沉默,而何兵则主动来找我,试图说服我。“你怎么可能没看见?我当时的眼眶都红了!”他焦急地说。
我摇了摇头,笑着回应:“咱们三个人的脸天生都是红光满面,这脸红怎么能证明被打呢?”
调查组前后找了我好几次,但我始终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最终,他们也只能草草收场,既没有查出个所以然来,也没有对任何人作出处分。其实,无论处分谁,这都是司政机关的一次耻辱,更是连队茶余饭后的笑料。时间久了,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后来,了解我的同事们常常半开玩笑地说:“嘿,这小子也会和稀泥了!”每每听到这话,我总是付之一笑,心中却感慨万千。
人生路上,总有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能折射出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规则。那一次的“和稀泥”,或许正是我成长过程中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让我明白,有时候,原则和圆滑并非水火不容,关键在于如何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从军十八年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从军十八年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