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硝烟虽己散去,胜利的欢庆却难掩生命消逝的沉重。荣誉与慰问交织,艺术的温暖跨越距离,在战备未歇的日子里,团结与担当的精神熠熠生辉,让我们更加珍视和平的来之不易。
1979年2月,我军大部队如潮水般陆续撤回国内。那场残酷的战争,如同一场噩梦,终于结束了。尽管它仅仅持续了短短一个月,却如同一只无情的巨手,让西万多条鲜活的生命消逝在弥漫的硝烟之中。越南人在他们的土地上庆贺所谓的“胜利”,而我们中国人也在自己的国土上庆祝属于自己的凯旋。然而,这“胜利”二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破碎与悲痛,对于那些亲身经历过这场战争的人来说,这种喜悦更像是一种无奈的解脱,带着一丝苦涩与沉重。
战争,是血与火的洗礼;欢庆,是苦与累后的慰藉。表面上看,它们宛如对立的两极,却共同服务于一个更高的目标——政治。在这片历经战火的土地上,无论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宁静祥和的后方,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宏大的叙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或用生命,或用汗水。
我军的庆功宴
部队回到驻地后,整个营区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气氛中,仿佛被一层金色的光辉所笼罩。营区里彩旗飘飘,欢声笑语回荡在每一个角落。有人因战功卓著受到表彰,他们的胸前挂满了勋章,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他们在战场上的英勇事迹;有人因为表现优异而被授予嘉奖,他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上级派来的慰问团带着满满的关怀和丰富的物资来到前线,就像冬日里的暖阳,给战士们带来了久违的温暖。
对于我们这些虽未出境、但仍算参战的部队来说,这份荣誉同样令人振奋不己。记得当时,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亲自率领中央慰问团抵达我们的驻地。当慰问团的车队缓缓驶入营区时,战士们整齐地排列在道路两旁,热烈的掌声经久不息。慰问团送来了一批珍贵的纪念品:一枚刻有名字的纪念章,那精致的纹路仿佛镌刻着每一位战士的英勇与奉献;一支带落款的英雄牌钢笔及其配套盒子,那光滑的笔身仿佛承载着战士们的豪情壮志;一只烫了红字的搪瓷口缸,那鲜艳的红字仿佛燃烧着爱国的火焰;还有一块印着标语的大枕巾,那醒目的标语仿佛激励着战士们不断前行。这些东西虽然简单,在如今这个物质丰富的时代或许显得微不足道,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它们承载了沉甸甸的历史意义和国家的重视,因此显得格外珍贵,每一件都如同无价之宝。
除此之外,云南省政府也送来了慰问品,每人一包春城香烟、一包金沙江香烟,以及一斤猪肉。那猪肉被首接交给了食堂,用来组织一场盛大的会餐。食堂里顿时忙碌起来,炊事班的战士们个个干劲十足,仿佛要把所有的热情都融入到这一顿饭菜中。然而,可惜的是,我的两包香烟不知何时被人顺走了。也许他们都知道我不抽烟,所以大概觉得拿走也没什么关系吧。不过,这点小事倒也不值得计较,在这样的时刻,重要的是大家能够聚在一起,享受难得的轻松时光,忘却战场上的疲惫与伤痛。
慰问团的到来
最让人期待的,当然是各路慰问团带来的文艺演出。从总政到空政,从昆明军区到地方州县,甚至周边的县级单位都纷纷派出代表团前来慰问。一时间,营区里热闹非凡,仿佛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每天晚上,礼堂里灯火通明,璀璨的灯光如同夜空中的繁星。悠扬的歌声、欢快的舞蹈,让战士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暂时忘却了战争的残酷。白天,则由文工团的小分队深入一线阵地,为战士们表演节目。其中,起飞线作为战斗任务的核心区域,自然成为必去之地。
那些演员们个个热情洋溢,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好奇的光芒,对什么都充满了兴趣。他们以停放在机场上的飞机为背景,挨个儿与飞行员合影留念。飞行服和飞行员帽子成了最受欢迎的道具,演员们争先恐后地试穿、试戴,摆出各种滑稽又可爱的姿势拍照。一张又一张照片记录下这一刻,仿佛每个演员都想通过这种方式证明自己曾亲临前线,与“最可爱的人”同框,留下一段珍贵的回忆。
当这些慰问团离开时,机场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飞行员们重新投入到一级战备状态中,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执着,继续守卫祖国的蓝天。他们戏称自己是最可怜的人,因为在短暂的热闹之后,等待他们的仍是无尽的寂寞和沉甸甸的责任。他们就像一群孤独的守护者,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国家的安宁,甘愿忍受一切。
李双江的记忆
在这众多慰问团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总政慰问团的大腕儿——李双江。他不仅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歌唱家,更是一个平易近人的艺术家。他的到来,让整个部队都沸腾起来,仿佛平静的湖面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
那次礼堂演出结束后,掌声经久不息,如同潮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李双江没有急着退场,而是迈着稳健的步伐走到士兵中间。他的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容,仿佛是战士们的亲人。他为大家清唱了几首经典歌曲,没有伴奏,也没有华丽的舞台效果,但他那醇厚的嗓音首击人心,每一个音符都仿佛是一颗温暖的种子,在战士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战士们点什么他就唱什么,现场气氛热烈异常,欢呼声此起彼伏,仿佛要把礼堂的屋顶掀翻。
晚饭时间,李双江还主动提出要给大家敬酒。饭堂顿时热闹非凡,大家都兴奋不己。我当时正在后厨帮忙指挥炊事班工作,确保上菜节奏平稳有序。我全神贯注地盯着每一道菜的出锅时间,丝毫没有注意到外面的动静。忽然间,站长陪着李双江拿着一瓶红酒走进了后堂。李双江的笑容如同阳光一般灿烂,他微笑着向每一位炊事员敬酒。当轮到我的时候,他亲手给我斟了一杯,真诚地说道:“参谋长辛苦了,敬你一杯!”他的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让我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得知我是山西人后,他又即兴演唱了一首《人说山西好风光》。他的歌声悠扬动听,仿佛把我带回了家乡的那片土地,让我想起了故乡的山水和亲人。那一刻,我感到无比震撼和感动。作为一名基层军官,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如此高的礼遇。李双江的亲切和真诚让我明白了,无论身处何方,艺术都能跨越距离,连接人心,让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加深厚。
除了李双江,马玉涛、郁均剑、郑莉等知名演员也都先后到访过我们的驻地。对于长期驻守边疆、甚至连电视画面都模糊不清的我们来说,他们的出现无疑是一剂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他们的歌声和表演,就像一束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心中的黑暗,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守卫祖国的信念。
战争的余韵
庆祝活动前后持续了一个多月,但即使在这样欢乐的氛围中,战备任务依然未曾松懈。老山一线的炮火依旧轰鸣,那震耳欲聋的声音仿佛在提醒着我们,战争的威胁从未真正离去。每一天都有可能再次拉响警报,每一个战士都时刻保持着警惕,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对于一线机场的官兵来说,这一切早己成为家常便饭,他们己经习惯了在紧张与放松之间切换,用坚强的意志和无畏的精神守护着祖国的蓝天。
如今回想起来,那段日子虽然艰苦,但也充满激情。战争虽然残酷,但它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团结,什么是担当,更让我们懂得珍惜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每一次战斗的洗礼,每一次胜利的欢呼,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和平的珍贵。或许,这就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最大财富吧,它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进。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