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变革的洪流中,命运的转折悄然降临。暂离前线的求学之旅,不仅铸就了个人的辉煌,更书写了关于成长、友谊与责任的传奇篇章。
八十年代初,中国社会犹如一艘扬帆起航的巨轮,正驶向未知的广阔海域。从“当兵热”的浪潮到“司机热”的兴起,再到后来席卷全国的“文凭热”,人们对未来的追求如星辰般璀璨而遥远。在这股变革的洪流中,军队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提高干部素质成为了关乎国家安危的重要课题。
我,作为一名肩负保家卫国使命的军人,在这关键时刻接到了一个改变命运的通知——被选派去空军学院深造。1980年5月的一天,阳光明媚得有些刺眼,我的心情却如同这复杂的世界,难以言表。这既是梦寐以求的机会,也是一次未知的冒险。我将妻儿留在砚山,独自一人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对家人的不舍。
列车缓缓启动,带着我驶向北京空军学院后勤系的未知旅程。一同前往的还有五位战友,他们都是昆指精心挑选出的精英,西位参谋长、一位站长,以及我这个战勤处副处长。我们六人,就像六颗即将在知识的海洋中绽放的璀璨星辰,准备迎接新的挑战。
临行前,我暗自下定决心,一定要抓住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为自己的军旅生涯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学典礼那天,当主持人请每位学员发言时,我毫不犹豫地站了起来,声音坚定而有力:“我要争取全优!”话音刚落,全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我,有人窃笑,有人低声议论。我知道,这句话说得有些“狂妄”,但既然己经出口,便无退路可言。那一刻,压力如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将我淹没,但内心深处却燃起了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那是对知识的渴望,对胜利的执着。
我们这一届学员共需完成33门课程的学习,每一门都至关重要,每一次考试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紧张的学习节奏让人喘不过气来,但每个人都全力以赴,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三人一间宿舍,既是室友也是学习小组成员,熄灯后,我们仍会悄悄地相互提问,讨论难题;清晨操场上,当第一缕阳光洒落大地时,我们口中念叨的依然是那些复杂的知识点。在这样的氛围中,我发现自己竟然拥有惊人的记忆力,几乎每天都能消化并熟记当天所学的内容。因此,我很快便成为了系里公认的“学霸”之一,与几位同样优秀的同学一起,被大家戏称为“犹太人”。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便到了毕业答辩的日子。那一天,空气中弥漫着一丝紧张而又兴奋的气息。轮到我所在的小组上台时,我被推举为代表发言。站在讲台上,我镇定自若,思路清晰,数据精准,仿佛将整个学期的所学都凝聚在了这一刻。我的发言赢得了评委们的一片掌声,那是对我努力的认可,也是对我未来的期许。
最终,当我顺利通过所有科目考核,以全优的成绩毕业时,心中的喜悦如同决堤的洪水,难以抑制。这份荣誉来之不易,它不仅承载了我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更象征着我对部队的责任与承诺。我深知,这份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那些默默支持我、鼓励我的家人、战友和领导。
在这段求学生涯中,我结识了一位对我影响深远的人——杨意诚。他是武汉测绘学院本科毕业生,同样以全优的成绩完成了学业。他性格温和而不失果断,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智慧。我们经常一起讨论问题,分享彼此的经验与见解,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毕业后,正是在他的引荐下,我调入了干教队工作,开启了人生新的篇章。从此,我们的关系从同事变成了挚友,而他更是成了我生命中的恩人,每一次回想起这段经历,我的心中都充满了感激。
回到部队后,生活重新步入了正轨,但那段短暂却意义非凡的校园时光,始终萦绕在我的记忆深处。每当夜深人静时,我都会翻开那些泛黄的笔记,回味那些曾经奋斗过的日子。我仿佛还能听到教室里的朗朗书声,看到操场上挥汗如雨的身影。这一切的一切,都让我更加珍惜现在的岗位,也激励着我继续前行,不断追求卓越。
或许,这就是成长的意义吧。在变革的洪流中,我们不断前行,不断挑战自我,最终成为更好的自己。而那些曾经的汗水与泪水,都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陪伴我们走过未来的每一个春夏秋冬。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