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砚山风云录》第二十九章:教导队的岁月

小说: 从军十八年   作者:牵手佳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军十八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时代的浪潮中,教导队如同一座熔炉,将平凡的人锻造为钢铁战士;其铸就的精神与技能,不仅在军营发光发热,更能在转业后的人生道路上,继续书写辉煌篇章。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口号声在空气中弥漫,学习班、大批判、讲用会填满了一年到头的时光,人们试图以这样的方式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然而,1971 年 9·13 事件之后,叶剑英重新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新的军委会议召开,批判了臃、散、侈、娇、惰以及空架子、花架子、洋架子等问题,军事训练被提到了重要日程上来。一时间,111 所军事院校如散摊子一般,而速成培养人才的办法便是办教导队。于是,各类教导队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昆指率先在安宁、陆良办了两期三大条令教导队,我站派副参谋长孟广在、训练参谋王昆秀首度出席参训。此后,办教导队的热潮普遍摊开。我站由参训归来的孟、王牵头,先办了一期骨干培训教导队,我参加了第一期班培训。后来,我又在蒙自、巫家坝参加了两期西十西师举办的教导队,从此,教导队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成了办教导队的专业户,办教导队成了我的强项,成了我的专业。教导队锻炼了我,也成就了我,它打下的坚实基础,成了我一生受用的资本。

第一期班是在警卫连办的,以队列训练为主。在这一期,培养出了像宋光炎、闫振国、赵大银、高铁江等一批后来能任教、能做示范的训练骨干。在这期班上,有两个人很特别,乔玉震瘦高,王福财有着啤酒肚,但在队列动作上却找不出毛病。还有三位战友陈学仁、谢胜山、王文英,无论别人怎么纠正,无论自己怎么卖力,动作就是做不到位,着实叫人哭笑不得。

上级每年对办教导队的期数和受训人数都有硬性指标,到年底进行考核。各基层单位也普遍重视起来,办队时多以军政主官挂帅,挂队长或教导员之职。当然,干实事的还是司令部。我主管管理教育、三大条令贯彻,每次办班我都首当其冲。我记得,我在警卫连、洞库连、修理厂、西中队、内场招待所都办过班。从学员、班长、教官到副队长、队长,我成了办队的行家。

场站最隆重的一期班是 1976 年五月在西中队举办的三大条令教导队。这期班人员之多、时间之长、效果之好是前所未有的。这期班由副参谋长魏春明任队长,我任副队长,薛奎秀、刘顺忠任正副教导员,宋光炎、赵大银、李少杰任教员,还有一个示范班。各股各连队都有 1 - 4 人参加,单独办伙食,且有补助。站里要求完全按条令,按正规连队安排一日生活,要办成一日生活条令化的样板,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榜样。

魏副参谋长是抗日牌老干部,他大胆放手,让我放手去管。年轻气盛的我,很想做出点成绩,让首长们认可我。因而做起事来是宁左不右,一旦接受任务,就绝不打折扣,绝不含糊。上级要求怎么办,我宁肯“绝死牛”,也不能退了车。要办就要办出个样子来。我是在航校过过严格的学员生活,当过学员班长的,知道条令化应该怎么搞。从早操、整理内务、检查评比内务、集合唱歌进饭堂,到操课、课间操、课余活动、晚点名、查铺查哨、紧急集合、集会拉歌会操评比,我一点都不马虎!这期班还安排了实弹射击和手榴弹投掷课目。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从军十八年 站首长也隔三差五来视察。最后还聚餐,站首长与全队合影留念。这期班记入了场站的史册,也向昆指写过专题报告。

教导队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地方,司政后的参谋干事助理,多从教导队的精干小伙里遴选。记得张明义、黄万成、李竞、王建福等都是在教导队中被物色的帅小伙。

经过几期办队的实践,对我来说己是轻车熟路了,我达到了会讲要令、会做示范、会纠正动作,能组织、能指挥的“三会两能”型人才。我对每个动作要令熟背如流,可以不带教材上条令课,从单兵教练、班教练、排教练、连教练,到队形方向变换指挥、靶场设置、实弹射击、投掷,分列式阅兵等大型课目皆可熟练地拿下。

1980 年,我在北京空军学院学习期间,学院大操场组织过一次会操,我指挥我们区队做了一次排教练、队形方向变换。我的口令、军姿、指挥位置变换及表演程序之顺畅,无可挑剔,给教研室教员及系领导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我的才艺第一次走出场站。

越战后,教导队成了正式的在编单位,以弥补院校之不足。各军区空军都办起军事、政工、后勤教导队(团级),卫训、护训、通信(营级)教导队。我在空军学院的同学、原昆指战勤处副处长杨意诚出任昆指后勤干部教导队队长,广招教学人才,他看中了我是恰当人选,便向后勤部首长推荐。于是,我被借到战勤处筹办站长培训班(实为考察试用)。我在这里备课制作课件,只讲过一上午,后又让我到干教队办一期三大条令教导队,出任队长。这当然是我露脸的好时机。然而,班还没办完结,场站方面一次一次地电催让我回去,说不能老被借用。我只好回场站了。

首到 1982 年底,昆指侯主任钦点,并与李政委一同与我谈话,正式调我到后勤干部教导队任副队长。我成了专业的教导队领导。1984 年,昆指机关在西山举行了一次阅兵,我带领我们的学员队代表后勤部出征。评比结果,我们名列第三,没能比过荷枪的机关警卫连和通信站穿裙子的女兵方队。不过,这也很不错了,昆指李政委为我颁发了奖牌,干教队为后勤长了脸。

我转业到兰州,由于业务对口,从管培训的干教队,分到培养电力人才的新建的电力学校任书记。我分管党团工会和学生科。新入学的中专生,比起我们干教队的帅哥,那姿态、那形象、那组织性纪律性,差距太大了,怎么看怎么不带劲。于是,我亲任教官,对首届新生进行军训,反映不错。次年扩大招生,我组织本校几名转业干部对新生实施军训。在我的倡导下,电校实施半军事化封闭管理,管理很有效。

我撰写了一篇论文《从严治校从军训开始》,刊登在《中国电力教育》和《电力职业技术教育》上。从此,军训在中专技校普遍展开,我校的德育为首、严字当头、三自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从严治校的方法得到推广。我校进入重点中专行列,成为有特色的学校。后来,在我校举办过一次军训成果汇报会,我任总指挥组织了一次有几十个方队参与的阅兵,很给电力局长长面子。所有这些都得益于我在教导队的功底。后来我管党校,带强化班,强调锤炼党性,许多做法沿用了军事教导队的套路。我体会到,一种技能,只要能掌握得炉火纯青,便可终生受用。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军十八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