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战友情》第三十八章:战友的份量

小说: 从军十八年   作者:牵手佳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军十八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那些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无论是战场上的生死搏杀,还是地下斗争中的隐秘较量,总有一些故事让我心潮澎湃。在文学作品中,我常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当危险来临,人们总是毫不犹豫地把生的机会留给战友,而将死的威胁留给自己。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着彼此的生命。这样的牺牲精神屡见不鲜,甚至让人觉得理所当然。

然而,年少时的我并不真正理解这些行为背后的意义。为什么他们会如此无私?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后来,当我成为一名军人,置身于军营之中,我才逐渐明白了“战友”这个词的深刻内涵。

初识战友情

1964年的夏天,我从航校毕业,被分配到西宁场站工作。那一天,我背着行囊,独自一人登上北去的列车。作为一个新兵蛋子,我小心翼翼地坐在硬座车厢里,生怕给别人添麻烦。

火车驶过西安后,一位陆军上尉走进了我的视线。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看起来格外亲切。他坐到我身边,主动与我攀谈起来。我们聊了一会儿,他突然说道:“小伙子,你去卧铺睡一觉吧,我在这里坐一阵儿就好。”说着,他递给我一张卧铺换票证,态度坚定得不容我拒绝。

那一刻,我愣住了。这位素未谋面的军官竟然如此慷慨!我没有多想,也没有推辞,就接过票去了卧铺车厢。爬上中铺,我倒头便睡,这一觉足足睡了三个小时。醒来后,我赶紧回到原来的车厢,那位上尉依旧笑着看着我。他告诉我,他也正要去青海西宁,是某高炮团的指导员。我们的谈话很轻松,仿佛多年的老友一般。可奇怪的是,下车时,我们连彼此的姓名都没有问过,只用一句简单的“战友”作为告别。

首到今天,每当想起这段经历,我都感慨万千。那句“战友”,不仅是一种称呼,更是一种无言的信任和责任。

军营里的第一次感动

同年8月1日,正值建军节,也是我参军后的第一个八一。当时,中印边境仍有战事,但为了鼓舞士气,总政话剧团特地来到青海慰问演出。在西宁的一场演出中,他们表演了大型话剧《首战平型关》。

这场演出的门票非常稀少,我们气象台只分到了三张票。按照常理,这种机会应该优先留给干部或者老同志。然而,在我们的队伍里,却没有任何争抢,只有相互推让。最后,台长决定,由一名预报员带着我和另一位新同志去看戏。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如此高水平的艺术表演。舞台灯光璀璨,布景精致逼真,演员阵容更是星光熠熠。整场演出让我激动不己,同时也倍感荣幸——谁能想到,一个刚入伍不久的新兵竟能享受这样难得的机会?

走出剧场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份特殊的关怀,并非因为我是谁,而是因为我是一名战士,是这个集体的一员。在这个集体里,“战友”二字超越了所有身份界限,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情感纽带。

南下的旅程

1965年4月,我奉命调往云南砚山,参与援越抗美的前线任务。这次调动涉及兰空24名官兵,我们在西安集结待命。令我惊讶的是,除了我之外,其余人全都是资深的老兵,其中还有五位服役多年的西级上士。

领队的是一位名叫柳参谋的大尉军官。一路上,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从军十八年 这些老兵们对我这个初出茅庐的新兵格外照顾。他们不仅帮我提行李、安排座位,甚至连吃饭喝水都替我想得周全。原本我以为自己会显得格格不入,没想到却被融入得如此自然。

根据规定,这五位西级上士本可以享受卧铺待遇,但当柳参谋买来六张卧铺票时,大家却纷纷推托不肯接受。换票证在众人手中传来传去,最终竟阴差阳错地落到了我的手里。就这样,我一次又一次地被“推”进卧铺车厢,而那些真正的功臣却始终守在硬座上。抵达目的地陆良后,我还意外收到了近十元的旅差费退款——这几乎相当于我两个月的津贴!

事后,我才意识到,这一切并非偶然,而是老兵们对我的特殊关照。尽管我们刚刚认识,但他们己经把我当作一家人看待。是什么让他们如此真诚地对待一个陌生的新人?答案很简单:因为我们是战友。

成为带兵人

几年后,我也成了一名基层干部,开始带领自己的团队。那时,我才知道军队内部有许多规章制度,比如尊干爱兵的双八条,强调干部必须关心每一名战士,确保整个集体和谐运转。同时,我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来自何方,我们都因同一个目标聚在一起——保卫祖国,完成使命。

渐渐地,我也学着像以前的前辈那样,把方便让给别人,把困难留给自己。在我眼中,每一个战士都是不可或缺的螺丝钉,他们的努力共同推动着这部庞大机器的正常运行。虽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似平淡,但正是这种朴素的情谊支撑起了整个集体。

记得有一次,一位战士因为表现突出而获得嘉奖,整个连队都为他感到高兴。相反,当有人犯错时,也没有人包庇或袒护,而是齐心协力帮助其改正错误,共同进步。在这里,没有私利,没有嫉妒,有的只是纯粹的团结与互助。

随着时间流逝,我对战友情的理解越来越深。它不像爱情那样复杂,也不像亲情那样带有责任义务,而是一种完全无私的情感。在营区生活的这些年,我曾无数次感动于这种情谊,也无数次为之落泪。即便离开部队多年,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心中依然充满温暖与怀念。

再次相聚

去年七月二十二日凌晨西点,我抵达株洲参加战友聚会。负责接站的人我并不熟悉,只凭一块写有单位名称的牌子和一句简短的问候,他们便将我照顾得无微不至。那一瞬间,我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军营。

今年,我们再次相聚在大同。在这两次活动中,那些关于砚山战斗的记忆一次次点燃了每个人心底的热情。战友情就像陈年美酒,时间越久远,味道越醇厚。它不需要任何前提条件,也不存在施舍与偿还,仅仅因为一句“战友”,就足以让我们跨越时空的距离,重新走到一起。

几年前,我去昆明旅游时,遇到了两位现任处长的昔日战友。他们得知我的身份后,热情招待,全程陪同,那份真情毫无保留。即便是面对父兄,也不过如此吧!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坚信,善待战友就是在积累财富,而战友本身也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如今,我终于理解了那些全力抚养战友遗属的行为。这是一种信仰,一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责任感。正如孙建平和穆勇所说,能成大事者,必胸怀天下;能聚人心者,方能成功。至于战友究竟有多重要,这个问题至今仍无法用语言准确描述。

或许,战友的份量,就是生命本身的重量。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军十八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