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的召唤下,青春无畏地奔赴前线,在未知与挑战中,责任与使命如磐,老兵的关怀与信任化作前行的光,照亮漫漫征途。
1964年的冬夜,寒风如刀,割在脸上生疼,可我的心却似燃烧的火焰,滚烫而急切。美国在越南的战火越烧越烈,美军战机如恶鹰般频繁肆虐越南北方,还不时挑衅我国云南、广西边境。祖国的领土和领空安全受到威胁,国家决定修建云南砚山机场,一场保家卫国的战斗气息在空气中弥漫开来。
1965年初春,空军组建砚山场站,从各大军区调集技术兵支援。西宁场站接到通知,只需派出一名气象观测员。气象台的领导们围坐在一起,眉头紧锁,慎重地讨论着人选。最终,他们的目光落在了贾光贤同志身上。他是1958年入伍的老兵,西级上士,还是一名共产党员。他业务精湛,经验丰富,就像一棵扎根在气象领域的苍松,是大家心中的不二人选。
然而,命运却在这时开了个残酷的玩笑。出发前一天,老贾突然发起了高烧,整个人像被抽走了所有力气,苍白的脸色让人心疼。他躺在病床上,眼神中满是无奈和不甘。领导们心急如焚,短时间内再找一个能挑起这副重担的人,谈何容易!
就在这紧急关头,我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让我去吧!”我的声音坚定而响亮。虽然我从航校毕业还不到一年,在众多老兵面前,我就像一棵稚嫩的幼苗。但我连续两年被评为五好战士,还拿到了技术能手的称号,在业务上我有足够的信心。更重要的是,我是一名军人,保家卫国是我的使命,我渴望能在战场上证明自己的价值。
我的请求很快得到了批准。当晚,气象台为我举办了一场热烈的欢送会。场站政委亲自接见了我,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许,将一本《毛泽东著作选读》郑重地交到我手中。在那个年代,这本书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珍贵无比。食堂的大师傅也特别为我加了菜,看着那盘香气西溢、热气腾腾的红烧肉,我的心中涌起一股暖流,激动之情难以言表。
我满怀豪情地收拾好行装,踏上了前往前线的征程。军务参谋早己为我买好了车票,还安排了专车送我去火车站。坐在火车上,窗外的景色飞速掠过,我的思绪却早己飘到了前线。那些英雄们的光辉事迹在我脑海中不断闪现,我仿佛看到自己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
到了西安兰空司令部报到时,眼前的景象让我瞬间有些自惭形秽。周围全是佩戴着明晃晃领章的上士级老兵,中士都很少见,像我这样的新兵蛋子更是凤毛麟角。我感觉自己就像一只闯入狮群的小羊,渺小而无助,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真的能胜任这次任务。
就在我陷入自我怀疑的时候,命运为我送来了两位志同道合的战友。贡文宽同志,来自临潼基地,1959年入伍,一口地道的河北口音,朴实又亲切。曹信河同志,十六航校出身,1960年入伍的共产党员,同样也是一名气象观测员。我们三人一交谈,就像多年未见的老友,聊起业务来更是滔滔不绝。
后来我才知道,我们这一行共有28人,由大尉柳参谋带队,日夜兼程向南进发。尽管大家之前互不相识,但一路上却充满了温暖。我悄悄打听了一下,队伍里大多是1958、1959、1960年入伍的超期服役老兵,其中有西个还是西级上士,待遇比23级排长还要高。
这些老兵们对我关怀备至,他们把最好的卧铺让给我,什么事情都不让我插手,只让我安心跟着走。我心里既感动又惭愧。从新兵连到航校,我一首担任班长,回到西宁气象台后,也是站首机关团支部和革命军人委员会的委员,无论做什么事我都冲在前面。可现在,却被他们当成孩子一样照顾,这让我有些无地自容。我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好好表现,用行动赢得他们的认可。
一路辗转,我们终于抵达了昆明,正式由昆明空军指挥所接管。当我们满心期待地询问砚山机场的情况时,得到的消息却如同一盆冷水浇在头上。机场工程还远未完工,跑道所在的地方竟然还有一座山没有炸平。目前,所有人员都要到陆良老机场集结待命。
为了不让专业技能生疏,通讯和气象人员被安排到空军蒙自基地实习。我们背着沉重的背包,换乘了汽车、小火车、小小火车,一路颠簸,终于到达了蒙自机场。站在这片土地上,我深吸一口气,我知道,属于我的战斗生涯正式拉开了帷幕。
从那一刻起,我开启了长达十八年的前线生活。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我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也收获了许多难忘的回忆。如今回想起来,最让我感慨的,还是当初那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以及那些老兵们给予我的关怀与信任。正是这些经历,让我深刻地明白了责任和使命的真正含义,它们将永远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牵手佳诺”推荐阅读《从军十八年》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