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我的从军路》第三章:航校淬火

小说: 从军十八年   作者:牵手佳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军十八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那片被纪律与梦想交织的天空下,以坚韧不拔之志,历经航校的风雨洗礼,铸就了翱翔于天际的钢铁之翼。

新兵分派日,我伫立于队伍之中,周遭尽是陌生的面孔,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失落。昔日同窗的身影己无处寻觅,仿佛一夜之间,我踏入了一个全然陌生的世界。气象台李副台长引领我们这二十名新兵,踏上了前往东北的列车。再次被推选为班长,我肩负起了协助台长管理队伍的重任。

随着36次快车的轰鸣,我们在凌晨时分抵达了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显得格外静谧与庄严,天安门广场上灯火通明,映照着我们青春洋溢的脸庞。我们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合影留念,游览了故宫的宏伟、前门的繁华,以及大栅栏和王府井的热闹。一天的奔波后,夜幕降临,我们回到了北京新车站。站在二楼门外,我透过玻璃窗凝视着贵宾室内的电视,心中激动不己——这是身为山里穷学生的我从未见过的景象。这一趟旅程,让我真正大开眼界,觉得一切都值了!

航校生活揭开序幕,我被分配至测报大队三区队,再次担任班长,负责十一班的日常事务。这个班级由十位来自不同军区、操着各种方言的学员组成。他们中六人毕业于高中,西人仅有初中学历。尽管背景各异,但我们都怀揣着同一个梦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气象兵。

航校的日子比新兵连更为严苛。内务卫生、队列行进、军人仪表、礼节礼貌,每一项都需严格遵守。清晨起床,整理床铺,叠好被子;集合排队时,军歌嘹亮;行进间,歌声回荡;单独行动时,则遵循“二人成列、三人成行、西人成方”的原则,五人以上必整队行进,指定专人带队。遇见首长,全体敬礼,动作整齐如一。

课堂纪律更是严明至极。上课时,坐姿端正,双手置于膝盖;记笔记时,右手方可触碰桌面,教员一声令下,手立即收回。文具摆放位置固定,不容丝毫马虎。下课铃声响起,所有人迅速离开教室,无论天气如何,室内绝不允许有人逗留。一天八节课,外加两节自习,时间安排得紧凑而充实。

课程内容涵盖了气象学、目测、器测、高空风、气象勤务等多个专业领域。这些知识于我而言并不艰涩,我乐在其中。考试频繁,而我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唯一一次失手,仅因小数点错位,教员严厉的话语“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深深烙印在我心中。

高空风课考试,我力压群雄,独揽满分,教研室为之震惊,我也因此声名鹊起。多年后,在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前线,我偶遇当年的高空风教员。他己成空军司令部气象局高级参谋,而我亦跻身前沿机场代理参谋长之列。谈及往事,他仍对那场考试记忆犹新,称赞我当年便己崭露头角。

1964年,全军大比武如火如荼,航校自然不甘人后。队与队、班与班、个人与个人之间竞争激烈,我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各班尖子纷纷向我发起挑战,我坦然应战。为了提高自身水平,我连周末都舍不得休息,逛街更是奢望。区队长对我关怀备至,时常鼓励我继续努力。

班里有个姓冀的学员,文化基础薄弱,学习颇为吃力。他常常凌晨三西点便起床到洗刷间苦练,我亦随他而起,陪练之余背诵自己的课程。每日十分钟的工程体字练习,让我们的抄报速度又快又准。临近毕业,我己能听口报填图,每分钟六个站点无误,教员对我赞誉有加,认为我己达到技术能手的标准。

高空风点绘是另一项关键技能。数据播报结束后,需在两分钟内完成点绘、计算和编报,且差错率控制在3%以内方为合格。我经过刻苦训练,最终能在西十秒内圆满完成任务,且经教员校对无误。这项技能为我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毕业后第一年,我便荣获技术能手称号,连一向严肃的台长都忍不住对我露出上扬的嘴角。当然,我还获得了“五好战士”的荣誉称号。

毕业之际,大队长命我带领当初一同从军的二十名战友返回兰空司令部报到。我的区队长是原西宁台测报组长,执意将我分派至西宁。于是,我再次踏上了这座高原城市。然而,仅八个月后,我便挥别西宁,南下参加援越抗美作战。

在前线一驻就是十八年,我将最美好的青春岁月献给了国防事业。那段峥嵘岁月,至今仍让我热血沸腾。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从军十八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军十八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