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营的熔炉中,我历经磨砺,以坚韧不拔之志,铸就了非凡的成长之路。每一次挑战,都是成长的催化剂,让我在军旅生涯中绽放光芒。”
由学生转变为军人,这不仅是身份上的跨越,更是心灵的蜕变。入伍之前,我曾听闻军营生活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严格的管理、高强度的训练,甚至连节假日都可能被紧急集合的号角打破,稍有不慎,可能连一顿热饭都赶不上。然而,当我真正踏入新兵连的那一刻,才发现那些传言不过是冰山一角,真正的军营生活远比想象中更为丰富多彩。
经历过1958年的大跃进与大炼钢铁的狂热,挺过了1959年水库修建工程的艰辛,更在1960年至1961年的饥荒岁月中磨砺了意志,回首往昔十二年的校园生活,军营的日子似乎并不那么难以承受。我生来胆大,面对任何困难与挑战都从不退缩,即便是站在众人面前或是领导眼前发言,也总能保持镇定自若。作为班长兼排头兵,我肩负着引领八班前进的重任。每当全排集合整队时,八班总是傲然挺立于第一列,而我,则是那队列中的基准兵,如同一杆标杆,引领着整个排的方向。全连并列纵队集合时,我更是紧贴排长,身姿挺拔,军容严整,成为了队列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米七的身高,在当时的军营中虽算不得出类拔萃,但也算是中等偏上。五官端正、精神抖擞的我,在队列中总是格外引人注目。新兵连尚未配备老兵班长,因此每天下午队列训练前,都会对班长们进行专门的培训。对于我们这些刚从学校走出的新兵而言,这无疑是展示自我的绝佳机会。
那一天,训练的内容是停止间转法和敬礼。在班长们训练结束时,排长对我的表现赞不绝口,夸赞我的动作干净利落、无可挑剔。次日全连训练时,连长更是亲自点名让我这个八班长出列,为全连做示范动作。那一刻,我仿佛站在了世界的巅峰,荣耀与自豪涌上心头。
军队的传统中,集合必唱歌。全排集合时,我总是挺身而出,指挥全排高唱战歌;全连集合时,排长也会推举我站出来,引领歌声。这样的露脸机会多了,到第二周团支部选举和革命军人委员会选举时,我毫无悬念地当选为团支部宣传委员和革命军人委员会文艺委员。新兵连的生活充满了挑战与乐趣,黑板报、写稿、篮球比赛……样样都有我的身影。我忙得不可开交,却也乐在其中。每当全场站立看电影时,我总会带领新兵连高唱战歌,并向老兵连队发起挑战,拉歌比拼。渐渐地,“八班长”这个名字在军营中声名鹊起,全连上下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两个半月的训练结束后,考核也随之而来。射击成绩良好,投弹勉强及格,其余科目均表现优秀。不过,当时我的体重仅有八十六斤,胳膊细得可怜,力气自然不足,投弹成绩差一些也是情有可原——雷锋不也有弱项吗?即便如此,我还是被评为“五好战士”。结业分配时,每个人都提心吊胆,毕竟这关系到一辈子的职业取向。据传,我们连将被派往西北五省区,而我对此倒是很坦然,无论去哪,我都相信自己能胜任。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也一定能行!无论身处何方,我都不会甘于平庸。
分配结果揭晓的那一刻,有人欢喜有人忧。三十人被派往西藏当雄、三十人前往新疆和田、三十人留守青海西宁玉树格尔木,另有十人赴陕西西安学习油机操作。各部分相继离开后,操场上只剩下包括我在内的二十人。连长再次点名后,宣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这二十人将被送往东北航校学习气象知识!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我惊喜交加。本以为来到大西北便己尘埃落定,谁知命运之神又为我开启了一扇新的大门。原来,我们这二十人是兰州空军选派去航校深造的精英,毕业后还将返回兰州空军进行二次分配。这无疑是人生中的又一次重大转折。
第二天清晨,我和另外十九名战友踏上了开往北京的列车,心中充满了期待与憧憬。窗外的景色如同电影画面般飞驰而过,而我的内心却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难以平静。这段即将开启的东北之旅,注定将成为我一生中最难忘的回忆之一。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