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我的从军路》第九章:风云作伴,三年不鸣

小说: 从军十八年   作者:牵手佳诺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从军十八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章节无错乱精修!
 

在时代的风暴中,山包上的观测组如孤岛般坚守,远离外界的喧嚣与动荡,以日复一日的单调工作和难以驱散的孤寂,书写着默默奉献的从军篇章,在风云变幻中履行着自己的使命。

1966年10月,山包上的固定场地迎来了一支特殊的队伍——由我带领的观测组。这里远离尘世的喧嚣,仿佛是被世界遗忘的角落。我带着三名同志,成为了这片寂静土地的守护者。而气象台的其他三个小组,则随着场站机关迁入了3.7公里外的内场,从此,观测组的任务开始完全独立进行。

彼时,文化大革命的风暴正席卷全国。红卫兵如汹涌的潮水般涌动,毛主席接见他们的消息像风一样传遍大江南北。社会陷入了一片沸腾,大街小巷贴满了大字报,串联活动此起彼伏。然而,在这偏僻的山包上,一切却出奇地平静。军事院校里学员们造反,冲击着部队内部的秩序,入党、提干、征兵等工作都被迫搁置,所有人都在维持现状中艰难度日。

与此同时,曾经在越南边境肆意侵犯的美军飞机,在中越联军强大的火力打击下,渐渐收敛了行径,行动频率越来越低,最终灰溜溜地撤退了。原本紧张火热的一线战场,变得冷冷清清,仿佛被时间凝固了。

作为观测组组长的我,深知责任重大。由于人员补充困难,我们西人的工作负担愈发沉重。24小时不间断的值班制度,让生活变得单调乏味到了极点。定时观测、记录数据、发送报告、整理资料……每一项任务都像铁律一样,必须按时完成,容不得丝毫懈怠。即便如此,政治学习和“天天读”依旧雷打不动,无论多晚,我们都不敢缺席。有时候,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我们还得在半夜爬起来,敲锣打鼓地前往附近的村寨,宣传最新最高指示。疲惫像影子一样紧紧跟随我们,却又无法摆脱。

观测点位于东经103°23′、北纬23°42′,西周荒无人烟。最近的城镇平远街也在13.7公里之外,开远、砚山或文山县城更是远在百公里之外。这里没有任何可以消遣的地方,我们的生活几乎被单调的工作完全占据。每天清晨,我们守望着太阳从地平线缓缓升起;傍晚时分,又目送夕阳渐渐西沉。夜晚,从军十八年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从军十八年最新章节随便看!星斗闪烁,月亮在夜空中缓缓移动,北斗七星不知疲倦地旋转,启明星在东方悄然升起。这些自然景象,成了我们在孤寂中唯一的慰藉。

然而,地方上的武斗却愈演愈烈,交通时常中断。报纸无法正常送达,家书也变得稀少得可怜。有时候,两三个月都收不到一封来自家乡的信件。唯一能称得上“文化生活”的,就是每周一场的电影放映。但由于轮班值守的原因,我们也很难有机会享受这短暂的乐趣。

我作为组长,总是主动承担额外的任务,为同事代班早己成了家常便饭。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会提着闹钟爬上屋顶,极目远眺。这里视野开阔,我能准确说出每一个重要目标物的方位与距离,因为这是汇报能见度时必不可少的知识。偶尔,我也会搬一把椅子坐在门外,静静地凝视着跑道两头,让思绪在寂静的夜空中飘散。山包上鲜有人至,唯一连接外界的电话分机也只能联系七个部门,而且没有人敢用它闲聊。

每天晚上交接班时,两人各吃一盘热腾腾的面条,成了我们最期待的时刻。为了缓解枯燥的生活,我们自己开辟了一块菜地,种上了一些蔬菜,还养了几只兔子。虽然这些小小的努力无法真正驱散寂寞,但至少让日子多了一丝别样的乐趣。

南方的青山绿水,曾经是我心中向往的美景。但真正生活在这里后,我才发现并非想象中的美好。晚上的蚊虫格外猖獗,那些贪婪的小东西隔着衣服都能吸血,逼得我不得不穿上雨衣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即便如此,回到宿舍后,依然躲不过蚊帐外蚊虫的侵扰,只要手臂稍稍靠近蚊帐,第二天必定满臂红疙瘩。

此外,脚气和腹泻成了长期困扰我们的顽疾,怎么也根治不了。夏季雨水连绵,人们总是面黄肌瘦,愁眉苦脸。买来的青菜稍放两天就烂得拿不起来,对于北方出身的我们来说,实在是难以适应。我时常想,如果能重新选择居住地,我绝不会再选南方。

就这样,我在这个山包上整整值了三年班。外界的武斗、夺权风波,我全然不知。风云变幻的世界仿佛与我们隔绝,而我们依旧坚守在这片孤寂的土地上,默默履行着自己的职责,书写着属于我们的独特故事。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从军十八年 http://www.220book.com/book/2CHP/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