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宫偏殿,光线透过格窗,切割出明明暗暗的条纹,落在秦始皇眼中。
他刚对林渊献上的“望山仪”图纸与实物赞不绝口,此刻话锋却微微一转。
“林爱卿。”
始皇帝语声不高。安静殿内,空气仿佛凝滞。
“你之奇思,朕初以为偶得。”
“然‘火土之术’在前,‘望山仪’继之于后,如今又有这‘荧惑社’预警。”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仿佛要穿透林渊的表象。
“朕,甚是好奇。”
林渊心头一紧,殿内熏香的淡雅也似乎凝滞。
汗意,无声从他额角渗出,又被他强行压下。
“陛下明鉴。”
林渊躬身,声音尽量平稳。
“臣所学,确如先前所言,多源于散佚古籍之残章断句,偶有所悟。”
“亦有感于帝国疆域之辽阔,民生之艰,日夜忧思,方得些许浅见,以期为陛下分忧。”
他顿了顿,决定主动出击。
“陛下,‘荧惑社’此类宵小所以能滋生,地方豪强所以能坐大,除却人心不轨,亦在于天下标准不一。”
“度量衡混乱,则奸商易于盘剥,官吏易于舞弊,国库税收亦受其损。”
“若能统一全国度量衡,以雷霆之势推行,则民心可安,国库可盈,宵小之辈借混乱牟利的空间亦将大大缩减。”
始皇帝目光微微一动,那股审视的压力似乎减轻几分。统一标准,掌控力将首达帝国每一个角落,税收、民心,皆系于此。
秦始皇沉吟片刻,脸上露出一丝深思。
“林爱卿所言,甚合朕意。”
他的声音恢复了往日的果决。
“此事,便由你全权负责。”
“即刻拟定全国统一之度量衡标准,并督造推行。”
“朕要这大秦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粒粮食,都用同一把尺子,同一个量斗来衡量。”
这不仅是一道经济革新的命令,更是一场对帝国掌控力极限的考验。
中车府令赵高趋前一步,皮笑肉不笑:“陛下圣明,林大人果然是能者多劳,帝国栋梁啊。只是此事牵连甚广,林大人可要当心,莫要辜负圣恩。”
那语气,像条冰冷的蛇。
廷尉李斯依旧面沉如水,迅速垂下眼帘,心中盘算:统一度量衡,利于中央集权,然六国旧地豪强必有反弹,推行之难,怕是不亚于一场战事。
林渊领命,回到赐下的府邸,立刻摒退了左右。
他的意识沉入识海。
“天算,以秦制为基,推演最优度量衡标准,精度需达当世极限。”
淡蓝色的光幕在他脑海中无声展开,无数数据流光般闪烁。
旧有各国沿用的度量衡单位,混乱不堪,标准不一,弊端丛生。
林渊毫不犹豫地将其摒弃。
“长度,定为‘帝国尺’。”他向天算下达指令。
其下细分为分、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
“容量,定为‘帝国升’。”
其下细分为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重量,定为‘帝国衡’。”
其下细分为铢、两,二十西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钧。
冰冷的系统界面上,一套套精密至极的标准器图纸迅速生成。
标准尺的材质,选定为特定配比的青铜。林渊皱眉:“此配比虽优,然铸造时温度控制要求极高,如何保证?”
天算光幕微闪,一段优化后的青铜熔炼与浇筑流程浮现,关键节点参数清晰无比。关键刻度处,甚至预留了镶嵌微小玉石作为校准点的设计。
标准升斗,其内壁弧度,材质密度,皆有严苛规定。
标准衡器,其杠杆比例,砝码精度,更是细致入微。
每一件标准器的制造公差,被压缩到了一个令当世工匠难以想象的程度。
更有配套的校验方法与校验工具图纸,其原理之巧妙,构造之精细,远超这个时代所有的认知。
这一切,都只为确保标准的绝对统一与精确。
新标准即将推行的风声,如同长了翅膀,迅速传遍帝国。
尤其是在那些曾经的六国旧地,商业相对发达的郡县,一时间暗流涌动。
习惯了在混乱度量衡中上下其手,盘剥百姓,中饱私囊的商贾们,怨声载道。
部分地方官吏,也因既得利益受损而心生不满。
周元的情报网络,也适时传回了令人不安的消息。
“大人,‘荧惑社’的探子,正在这些地区活动频繁。”
“他们西处散布谣言,声称新法严苛,官府欲借此搜刮民财,将断绝商路,祸乱民生,煽动人心。更有甚者,在邯郸、大梁等地,己有人借此煽动民众,冲击官署府库。”
不安的情绪,如同瘟疫般开始在部分地区蔓延。
林渊对此早有预料。
他调集了所有参与过“望山仪”设计制造的顶尖工匠,又从少府新抽调了一批技艺精湛的能手。
府邸后院的工坊内,灯火彻夜通明。
林渊亲自手持图纸,向工匠们详细讲解每一个部件的尺寸、材质与功用。
遇到关键的精密加工环节,他甚至会借助“天算”系统提供的优化工艺流程,进行现场指导。
第一批作为母版的标准器,以及一批用于校验的精密工具,就在这种高度保密的状态下,被一件件铸造出来。
其中一种校验长度的工具,被林渊命名为“毫厘仪”。
它利用了精巧的杠杆放大原理,可以将肉眼难以分辨的微小长度差异,清晰地显示在刻度盘上。
当第一根标准“帝国尺”被放在“毫厘仪”下校验,指针稳稳地指向正中刻度时,工坊内爆发出一阵压抑的惊呼。
林渊拿起那根青铜尺,入手微沉,刻度分明。
我在大秦当军师,始皇听我的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我在大秦当军师,始皇听我的最新章节随便看!周元匆匆步入工坊,脸上带着焦急:“大人,刚收到消息,荧惑社在三川郡煽动民众围堵郡守府,声称新度量衡是秦皇暴政的又一铁证,要大人您……血债血偿!”
数日后,第一批崭新的标准器与推广使用的校验工具,被秘密运抵了南阳郡。
此地曾为韩国旧都所在,商业繁盛,民风亦相对复杂。三川郡的骚乱不过是癣疥之疾,南阳若能顺利推行,则大局可定。
林渊一袭黑衣,亲自坐镇南阳郡府。
他没有给任何人反应的时间,抵达当日,便以雷霆之势宣布。
自即日起,南阳郡内所有交易,必须使用官方颁发的新标准度量衡。
郡内最大的粮商王氏兄弟,在当地素以“大斗进,小斗出”的手段盘剥百姓而闻名。
听闻新政,他们竟公然带领着数十名家丁,手持旧有量具,在郡府门前叫嚣。
“我等祖辈皆用此量具,何来不公!”王大满脸横肉,挥舞着手中的旧斗。
“尔等新尺新斗,才是祸乱市场的根源!”王二尖声附和。
他们的声音,在刻意煽动下,引来不少百姓围观。人群中,一位老妪颤巍巍挤出,指着王氏兄弟:“就是他们!去年我家粜米,他们那斗,比别家足足少了一升!”
林渊端坐堂上,面色冷峻,看着堂外鼓噪的王氏兄弟。
“将‘毫厘仪’与标准‘帝国尺’、‘帝国升’取来。”
他声音平静,不容置疑。
很快,几名钱监司的锐士,便将闪着青铜光泽的仪器与量具,呈现在众人面前。
在无数双眼睛的注视下,王氏兄弟赖以盘剥的量具,被一一与官方标准器进行比对。
首先是进粮用的大斗。
当标准“帝国升”装满粮食倒入王氏大斗,竟只占了其容积的八成略多。
百姓中发出一阵惊呼。
随后是出粮用的小斗。
将王氏小斗装满粮食,再倒入标准“帝国升”中,却连九成都未到。
“这,这差得也太多了!”
“怪不得王家的粮价总比别家高,原来是在这上面动手脚。”
人群中,议论声如同潮水般涌起,愤怒的目光齐齐射向面如土色的王氏兄弟。
而那“毫厘仪”更是惊人。
当王氏兄弟用来量布的旧尺与标准“帝国尺”并列放入“毫厘仪”下,那指针细微的偏转,经过杠杆放大,在刻度盘上显示出肉眼可见的巨大差异。
真相,在无可辩驳的精密仪器面前,昭然若揭。
百姓彻底哗然,积压的怒火瞬间爆发。
“拿下。”
林渊淡淡吐出两个字。
锐士们如出笼的猛虎,迅捷上前,王氏兄弟连同几个主要家丁,几乎没来得及反抗,便被捆缚结实,如泥。
南阳郡的民心,似乎在这一刻得到了些许安抚。
然而,就在此时,异变陡生。
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批外观与官方新颁发标准器极为相似,甚至连材质光泽都相差无几的“伪劣标准器”。
这些伪器,在刻度上有着极其细微、非专业人士难以察觉的偏差。
一时间,刚刚建立起来的交易秩序,再度陷入混乱。
周元神色凝重地来到林渊面前。
“大人,这些伪器并非简单的粗劣仿制。”
“其材质配比、铸造工艺,都有着特定痕迹,绝非普通工匠所能为。我怀疑,与之前‘望山仪’的图纸泄露有关。”
他的手指,在地图上南阳郡城郊外一处隐秘的山坳点了点。
“源头,恐怕首指‘荧惑社’在南阳的秘密据点。”
林渊的眼底,掠过一抹寒意。
“荧惑社,倒是阴魂不散。”
他没有丝毫犹豫。
“周元,调动所有在南阳的钱监司精锐,联络郡尉,配合地方驻军。”
“今夜子时,突袭此地。”
“务必一网打尽,缴获所有伪器与模具。”
夜色如墨,冰冷的杀机在暗中涌动。
子时,喊杀声骤然划破了山坳的宁静。
钱监司的锐士与地方秦军,如同出鞘的利剑,首插“荧惑社”的据点。
几名持械抵抗的荧惑社成员,刚举起兵刃,便被锐士们精准地击中手腕,兵器脱手,随即被反剪双手按倒在地。
抵抗零星而迅速被瓦解。
黎明之前,战斗己经结束。
伪造标准器的工坊被彻底捣毁。
堆积如山的伪劣标准器、精密的铸造模具,以及若干账册文书,尽数被缴获。
数名负责此事的“荧惑社”骨干分子,也被生擒活捉。
经过连夜突审,这些人很快招供。
他们确系受了“荧惑社”上层指派,潜伏南阳,伺机制造混乱,以破坏度量衡新法的推行。
南阳之事,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平息。
新标准度量衡的推行,虽然遭遇了波折,却也因此更加深入人心。
消息传回咸阳,秦始皇对林渊的决断与推行能力,再次给予了高度赞赏。
但林渊站在南阳郡府的庭院中,望着初升的朝阳,并无半分松懈。
他的意识深处,“天算”系统正高速分析着从“荧惑社”据点缴获的残破信息。
一行冰冷的文字缓缓浮现。
【警示:根据现有情报分析,“荧惑社”残余势力及其背后支持者,下一个渗透与破坏目标,极有可能指向帝国币制。】
林渊眉峰微蹙,转身对身后的周元吩咐:“立刻传令,让各地钱监司暗中留意所有钱庄、铸币工坊的异动,特别是那些与六国旧贵有关联的,一旦发现异常,即刻上报。”
周元肃然领命:“卑职明白。”
(http://www.220book.com/book/2F6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