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郡度量衡新标推行初见成效,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尘埃落定后的沉静。
林渊却未敢懈怠。
经济整顿,远不止尺量斗升。
一份《论帝国币制统一疏》,己呈秦始皇御案。
疏文中,林渊借“天算”系统数据,剖析六国旧币混杂流通之弊。
劣币驱逐良币,侵蚀帝国肌体。
赋税折算繁琐,官吏焦头烂额,国库岁入大打折扣。
串串数字,揭示着严峻现实:不从速统一币制,大秦经济根基,终将被蛀空。
秦始皇目光在数据上久久停留,眉头紧锁。
此时,周元带来的密报,更添寒霜。
“大人,近期‘荧惑社’残余势力动作愈发诡异。”周元声音压低,透着不安。
“他们大规模搜集铜料,网罗废弃的旧铸钱工匠。”
情报指向一个图谋。
“荧惑社”欲抢在朝廷之前,铸造质地更为低劣的“幽冥钱”,扰乱市面,摧毁民众对金属货币的信赖。
一旦劣币泛滥,后果不堪设想。
秦始皇当即准奏。
“此事,林爱卿全权总揽。”
新币设计与铸造之任,尽数压在林渊肩上。
林渊早有腹稿。
新币,名“半两钱”。
外圆内方,取天圆地方之意,细节处暗藏玄机。
重量、成色,青铜配比,皆有严格标准。
更关键的,是“天算”系统设计的数种隐性防伪。
钱币边缘特定齿数,暗合规律。
币面有肉眼难辨的微细纹路组合。
特定光线下,钱币某处会显现微弱“荧光”标记。
此乃特殊矿物粉末按特定比例混入铜料之效。
咸阳宫朝堂。
林渊将新币设计与防伪之法娓娓道来,群臣哗然。
廷尉李斯首先发问,他审视着林渊手中样钱:“林大人,此等工艺,成本恐非寻常。大规模铸造,良率何以保证?那‘荧光标记’,闻所未闻,恐引百姓不安。”
中车府令赵高阴阳怪气:“陛下,依奴才看,林大人未免好大喜功。此等奇巧之物,怕是要劳民伤财。不如沿用旧有圜钱形制,略作统一便可,何必大费周章?”
他言语间,似为国库着想,实则暗讽。
秦始皇面色平静,未置可否,目光落在林渊身上。
林渊神色自若,一一回应。
退朝后,林渊未理会质疑。
他在咸阳城郊隐秘之地,设立“上林三官钱局”。
所有工匠,皆技艺顶尖且家世清白,由“天算”系统筛选。
秧歌队长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入局前,工匠皆签生死文书,承诺守口如瓶。
封闭培训随即展开。
林渊亲自讲解新币铸造流程,特别是防伪关键。
核心工序,由其心腹或忠心匠人严格把控。
夜以继日,炉火熊熊。
“荧惑社”的渗透,无孔不入。
一名少府衙门低级书吏,先被赵高一党用财帛收买,后又被“荧惑社”重利诱惑。
他鬼迷心窍,试图窃取部分新币设计图残页。
图纸即将传递出去的瞬间,周元的反间谍网络发出警报。
图纸被截获,书吏束手就擒,但他己将部分记忆中的模糊信息传递了出去,造成了些许麻烦。
林渊站在牢房外,看着那名面如死灰的书吏,额角渗出汗珠。
此事虽未造成灾难性后果,却也敲响警钟。
新币尚未大规模发行,几处管控薄弱的边郡“鬼市”内,己出现制作粗劣、重量不足的“伪半两”。
这些劣币,与真币有云泥之别。
它们的出现,依旧在小范围引起民众恐慌,也让一些人对新币产生疑虑。
这显然是“荧惑社”依据那点残缺信息搞出的试探。
林渊面色冷峻,下令:“收集市面上所有‘伪半两’,一枚不留。”
当劣币堆放面前,他指尖捻起一枚。
“天算”系统高速运转。
分析劣币材质、铸造痕迹、重量分布。
真伪之别,在机器眼中,一目了然。
“天算”系统通过反向推演,判断出劣币可能的铸造工艺,锁定其铜料来源地——几处废弃的六国旧矿场。
“荧惑社,倒是心急。”林渊嘴角勾起一丝冷意。
他决定将计就计。
一则消息,悄然在咸阳坊间流传:新币防伪似乎存在“重大缺陷”。
紧接着,官府公告,将高价回收一批“早期试铸的瑕疵版”新币。
同时,钱监司精锐,如暗影猎豹,监控着大量兑换“瑕疵币”的可疑人物及市面铜料的异常流向。
“荧惑社”头目们果然上当,以为林渊黔驴技穷,新币推行受挫。
他们欣喜若狂,立刻下令加紧铸造劣币,企图趁机大捞一笔,彻底搅乱市场。
一张无形大网,早己悄然收紧。
数日后,夜黑风高。
周元亲自带队,率钱监司锐士及地方驻军,潜伏于数个私铸窝点之外。
他目光扫过黑暗中幢幢的人影,感受着行动前特有的寂静与肃杀。
一切准备就绪。
周元抬手,冰冷的手势在夜色中一挥。
“动手!”
(http://www.220book.com/book/2F6F/)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