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10章 冤情难诉

小说: 百断奇案   作者:每一个故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百断奇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2FME/ 章节无错乱精修!
 每一个故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施公吩咐将众寇姓名记录在案,接着命人把这伙人带下去,安置在别处,绝不能让他们与九黄碰面。

原班差役领命,将人押解而去。

随后,施公下令立刻把状告土地的人带到公堂。

那人被带到后,跪在堂下。

施公问道:“你就是那个状告土地的人?”

那人赶忙应道:“正是小人。”

施公说:“把实情一一道来。”

那人便开口讲述:“老爷容禀,小人实在是走投无路,才冒着胆子来状告土地尊神。

小人家住县城外的桃花村,名叫李志顺。

妻子是本村王氏之女,我们自幼定亲。

后来父母离世,我又没有兄弟姐妹和儿女。

因家境贫寒,实在没办法,只能外出谋生。

我白手起家,幸好有开药店的亲戚收留我学做生意。我辛苦打拼了三年,攒下了五六十两银子。

我挂念家中妻子无人照料,便辞工回乡,为了试探妻子的心意,我扮成了乞丐模样。

那天回到村子,我走进土地庙,见西周无人,就把银子埋在了香炉里,之后才回家。

我妻子当真守得住清苦和贞节,让我十分欣慰。可第二天我再到庙中香炉里取银子时,银子竟然不翼而飞了。

我实在想不出办法,只好来状告这当方土地神,恳请青天大老爷为我查明真相,讨回公道。”

施公听后微微一笑,两旁的衙役也都忍不住抿嘴。

施公对李志顺说:“李志顺,你把银子交给土地,虽说没人看见,但土地神是泥塑的,你却跑来胡乱告状,本该掌嘴。

不过今日本县准了你的状子,你且先回去,明日在庙中候着,本县去审问土地。”

李志顺答应下来,磕头后离开衙门。

施公又命人把那前来告状的男女三人带上来问话。

差役应声,将三人带上堂,男子在左,女子在右,跪在堂下。

施公问道:“你们所告何事?速速说来!若有半句假话,本县的官法可不会留情。”

那个身形雄壮的男子抢先说道:“老爷,小人姓周名顺,住在城外五里桥。父母己经不在人世,也没有兄弟姐妹。

这个妇人是我的妻子,她向来贤惠,能安守清贫。

我们家一首行善积德,却偏偏遭遇祸事。

旁边这个是个哑巴,姓武,本是个无家可归的人。

我们可怜他贫苦,便留他在家中使唤。

可他吃饱喝足后就变了心,竟狠心诬陷我妻子是他的妇人,还拿刀持棍,要和我拼命。

小人实在无奈,只好带着妻子进城,到老爷这里告状,求老爷为我做主,申冤雪恨。”

说完,他便磕头不止。

一旁的哑巴急得满脸通红,眼睛瞪得像灯笼一般,泪水如雨下。

他想要说话却无法表达清楚,只能使劲拍打着胸膛,抓耳挠腮,完全顾不上公堂之上的规矩,呜呜地乱叫,看起来就像疯了一样,堂下众人见状都忍不住发笑。

施公见状,说道:“你不必着急,你和周顺先下去,稍后本县就为你们了结此案。”

施公转而向妇人问道:“本县问你,想必你们夫妇心地善良。

这哑巴平日里老实,你和周顺可怜他孤苦伶仃,留他在家中使唤,这也是人之常情。

可恨这目无法纪之人,竟无端生出讹诈之心,说你是他的妻子。

本县也最恼这种狠心人,就该重打一顿,把他逐出境外,省得你们夫妇再受他的害,这才是正理。

本县问你,你到底是哑巴的妻子,还是周顺的妻子呢?快些如实说来!”

那妇人连忙答道:“小妇人是周顺的妻子。”

施公又说:“本县想来,你和哑巴既非亲又非故,怎么会把他招到家中。他在你家进进出出,你们就不避嫌吗?

你只需实说一句,本县立刻就用大板重责,取了哑巴的性命,绝不容许这人在江都地面上胡闹。你快说!”

施公这一番话不过是虚张声势,那妇人却信以为真,赶忙说道:“小妇人不敢说谎。那哑巴是我哥哥,我是他妹子。

我丈夫好心留他在家中生活,谁知他竟做出这等事,真是衣冠禽兽。所以我丈夫没办法,才来告他。”

施公诱出了实情,却不动声色,吩咐将周顺带上堂来跪下。

施公面带微笑地说:“周顺,你也听到了,本县初到江都任职,最痛恨那些无赖棍徒。

你好心待人,却反遭怨恨。

这哑巴实在是个品行恶劣的棍徒,本应重打大板,再枷号示众。

本县问你,这哑巴若不是亲戚,你怎会收留他?

一个陌生人,又怎能随意进出家门?

定是哑巴做了什么无理之事,得罪了你,你们才反目成仇。快如实说来!”

周顺听了,顿时心慌意乱,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施公见他这副模样,便又说道:“周顺,你不用着急,慢慢说来!”

说着,众衙役便摆出了刑具。周顺见被逼迫得紧了,更加没了主意,只好说道:“小人和哑巴,是有些亲戚关系。”

可又改口说:“是姑舅亲戚。”

施公哈哈大笑道:“你们到底是姑舅亲。”

说完,吩咐把周顺带下去,又叫哑巴上堂问话。

这时,堂下走来两个人。

正是先前在尼姑庵门口报称挂着人头的王自臣和尼姑,他们跪在堂下。

王自臣说道:“老师父,当家师,我们做了多年邻居,你自己说昨晚山门挂着人头,如今那人头去了哪里,你快说实话。”

施公听后,大声呵斥道:“好你个奴才!竟敢在公堂之上胡闹。自有本县来处置,你先退下!”

王自臣随即退下堂去。

施公又对尼姑说:“女僧你不必害怕,依本县想来,若你心怀不轨,在庵中害人性命,又怎会把人头反倒挂在山门之上?

想必是你早晨开门时看见了,心中害怕,便把人头藏了起来,也有这种可能。”

尼姑听了,心中忍不住发颤。

公堂之上,施公见尼姑神色慌张、犹豫不决,和颜悦色地劝道:“女僧,你无需顾虑,有什么话尽管如实说,本县自会酌情为你开脱。”

尼姑赶忙开口:“老爷,小尼本是本县人,父母早亡,自幼便出家为尼,向来严守清规戒律。

如今大祸临头,小尼实在不知什么人头之事,还望老爷开恩呐。”

施公听完,嘴角浮起一抹笑意,却暗藏威严:“女僧,刚才王自臣可是言之凿凿,你如何解释?”

转而看向王自臣,“王自臣,你说亲眼见人头挂在庵门,跑来报案,可这尼姑却矢口否认。”

王自臣急忙叩头,言辞恳切:“老爷,小的与尼姑往日无冤无仇,怎敢无端生事、诬陷他人?求老爷严刑审问。若没这回事,小的甘愿领罪!”

施公见状,果断下令:“把尼姑拶起来!”

衙役们迅速上前,施刑伺候。随着绳索收紧,尼姑疼得“哎呀”惨叫,浑身瑟瑟发抖,惊恐地喊道:“老爷,小尼招了!

早晨开门,小尼看到两颗人头挂在庵门,吓得六神无主,就叫老道把人头扔到野外,还给他五两纹银,句句属实啊。”

施公听完,脸色一沉,斥责道:“好大胆的恶尼,见了如此骇人的人头,本应立刻报官,却私自处理!暂且退下!”

尼姑被衙役带了下去。施公接着吩咐:“把庵里的老道传来对质!”

不多时,老道被带到公堂,战战兢兢地跪地磕头。

施公目光如炬,逼问道:“老道人,你把人头扔到何处了?从实招来!”

老道声音颤抖:“老爷,小的今年七十五了,孤苦伶仃,在庵里栖身。

那天贪图几两银子,接了送人头的差事,怕被人瞧见,就扔到了隔墙一家院子里,然后赶忙回庵了,千真万确呐。”

施公闻言,皱眉道:“糊涂东西!”

随即命令公差:“你们随他去那家,务必把人头取来。要是找不到,就把那家主人带来!”

公差领命而去,没多久,便带着一人上堂跪地。

公差回禀:“小的和老道到了那家,是个广货铺子的后院。询问人头之事,店主和店里的人都异口同声说没见过,小的只好把店主带来,请老爷定夺。”



    (http://www.220book.com/book/2FM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百断奇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2FM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