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80章 偷走金牌

小说: 百断奇案   作者:每一个故事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百断奇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2FME/ 章节无错乱精修!
 

彭二跟张头儿说:“张头儿啊,你回去跟知县大人说一声,那张桂兰咱们实在是搞不定啊。得请施大人派几个厉害的将领下来,我们给他们带路,好把张桂兰抓住。”

张凤山听了,就回去向知县大人汇报,又把这事禀明了施大人。

施大人说:“先把张桂兰藏在哪儿打听清楚,我再派人去帮忙捉拿他。”

周知县回到衙门,就叫张凤山去打听这事儿。

张凤山回到班房,把施大人的话跟彭二说了。

彭二等到太阳快落山的时候,就到斜桥那边去打听。

他在那儿走来走去,可连张桂兰的影子都没瞧见。

第二天,彭二又去打听,还是一点儿踪迹都没有。

他正打算回去呢,走到一条巷口,就看见巷子里走出一个人,一下子把彭二给扯住了,还喊着:“彭百晓,来这儿说句话。”

说完就拉着彭二往偏僻的巷子里走,接着像拎小鸡似的提起彭二,一下子就飞到屋顶上,最后到了一个花园里才下来。

这人就问彭二:“姓彭的,你还认得我不?”

彭二借着星星月亮的光仔细一瞧,吓得差点没魂儿了,原来这人就是飞来燕张桂兰。

彭二赶忙说:“张大爷,咱们平时相处都挺客气的,我可从来没得罪过您呐。”

张桂兰冷哼了一声,伸手就抽出一把刀,说:“姓彭的,你别在这儿花言巧语,装糊涂。这两天你在斜桥找啥呢?老老实实说出来,我就饶你一条命,要是有半句假话,马上就送你归西!”

彭二哪敢撒谎啊,只能老老实实说道:“施大人奉了皇上的旨意出京,升任淮安总漕,还代理巡按呢。皇上御赐了一面金牌,上面写着‘如朕亲临’。

他一路走访捉拿恶霸,收拾那些绿林好汉,前几天到了咱们这儿。老百姓们都到他住的公馆去告状,一下子就收了十七张状子,都说那些坏事是您干的。

施公一听,气得不行,马上把知县大人叫过去,限他三天之内把凶手抓住;要是抓不到,知县大人就得被参奏免职,我们张头儿也得被当场打死在板子下。

我吃的是张头儿的饭,不敢不听他的,所以就和伙计们到处找您的下落,好回去给知县大人交差啊。”

张桂兰听了这话,就把彭二的带子解下来,把彭二给捆了,又扯了一片衣服襟子,塞到他嘴里,然后把他提到假山洞口,说:“姓彭的,你就耐着性子在这儿待着吧,我走了。”

说完,张桂兰就走了。

到了第二天,有个看守祠堂的老头到园子里来拔草,听到有哼哼声,一看假山洞口有个人在里面,老头吓了一跳。

仔细一看,才知道这人嘴里塞着东西,就帮他把嘴里的布片拿出来,又解开了带子。

彭二吐了好一会儿,这才缓过劲儿能开口说话,把之前的事儿跟老头说了一遍,谢过老头就回去了,这事儿咱先不提。

再说那天晚上,张头儿没见彭二回来,正猜不透是咋回事呢。到了第二天,就听说钦差大人的公馆里又出了大事儿,吓得他屁滚尿流。

原来是张桂兰听了彭二说的那些底细后,就一路来到施大人的公馆,飞身跳到屋顶上,到了跨院的屋顶,侧着耳朵仔细听。

就听到一群人在那儿闲聊天呢!

张桂兰也没当回事儿,首接穿过屋顶来到内院,看见有三间屋子,中间是明间,两边是暗间。

张桂兰轻轻飘落到地上,蹑手蹑脚地走到窗前,用指甲在窗户纸上戳了个洞,往屋里看。

看见炕上躺着一个人,估计就是施不全了,旁边那个想必就是随从。

张桂兰就像燕子一样,从窗户钻进屋里,走到施公身边,轻轻地把大人胸前那块写着“如朕亲临”的御赐金牌拿在手里,把金链子割断,转身就走,又从窗户钻到外面,上了屋顶跑了。

等到天亮,兄弟们都起来了,正忙着梳洗呢,就看见施安慌慌张张地跑出来说:“各位爷,不好啦!昨天夜里大人还好好地躺在炕上,今早一醒来,御赐的金牌竟然丢了。门没开,窗户也没动过啊。”兄弟们一听这话,一个个吓得脸色像土一样难看。

施公金牌丢了,众人慌了神

话说第二天一大早,天刚亮,施公就醒了。

一睁眼,发现自己那块御赐的金牌没了,吓得差点魂儿都没了,脸白得跟土似的。

赶忙问施安:“我昨天还明明白白把那御赐金牌挂在胸前呢,咋今儿个就没了?这也太奇怪了,难不成又被哪个厉害的贼人给偷走了?”

施安一听,寻思是不是掉炕上了,就赶紧去找,找了一圈,啥都没找着。

施公又低头仔细看自己胸前,挂金牌的金链子还剩二尺来长的双环头挂在脖子上,两头齐刷刷的,明显是被刀割断的。

施公看完,大惊失色:“不用想了,肯定是被贼人偷走了。可这东西丢了,这可咋整啊!”

接着就喊施安,让把外边的几位爷都请来,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这时候黄天霸他们正在炕上洗漱呢,就见施安慌里慌张地跑过来说:“各位爷,大事不好啦!昨天大人还好好地在炕上躺着呢,今早起来,挂在脖子上那御赐金牌居然不见了。门窗都好好的,也没被人动过,就这么平白无故地没了。现在大人急得不行,叫各位爷赶紧过去商量商量咋办呢!” 大家一听这话,吓得脸色都变了,立马跟着施安进了书房。

进去后先给施公问了早安,然后一个个挨着坐下。

施公又把金牌丢了的事儿说了一遍。

大家听完都站起来,回头到处查看有没有什么线索,结果啥也没发现,只好又坐下接着商量。

这时候计全开口了:“大人您明察啊,依我看,偷金牌的贼人,十有八九就是那个一枝兰。”

黄天霸就问:“计大哥,你咋就这么肯定是他呢?”

计全说:“昨晚咱们不都在议论他嘛,而且黄贤弟你还赌气说要去抓他。说不定一枝兰就躲在暗处听到了咱们说的话,等咱们都去睡觉了,他就摸进来把金牌偷走了。

这金牌可是皇上钦赐的,必须得赶紧追查。不管那贼人躲在多危险的地方,龙潭虎穴咱也得把金牌找回来,才能把这事儿给了了。

不过有一点特别重要,千万不能声张出去,要是让他知道这是个宝贝,那他肯定撒丫子跑得远远的,到时候可就更难办了。”

施公听了,点头说道:“计将军考虑得真是周全啊。各位就照计将军说的办,越快越好。我这限期马上就到了,还得赶紧去淮安上任呢。而且漕粮的事儿也得着手办起来,要是耽搁久了,误了期限,我可就要被上头怪罪了。”

计全等众人赶忙点头答应,然后站起来告退。

计全转头对黄天霸说:“我瞅着这案子,没个头没脑的,可不是十天半个月就能破得了的,这可咋整啊?”

黄天霸说:“管他什么期限不期限的,只要能找到金牌就行。计大哥你脑子好使,见识又广,比我们都强,办事还仔细、精明。像我们这急性子,不但查不到啥有用的线索,就算查到了,稍微不小心走漏了风声,那也是白搭。”

关小西也在一旁附和:“计大哥确实最合适。”

计全推脱不掉,就赶紧换了身衣服,打扮成在江湖上给人算卦的模样,带了几两碎银子,把挂刀也藏好,然后跟众人告别,悄悄离开了公馆。

计全先在乐陵城里找了一整天,啥线索都没发现。

晚上也没回公馆,就在城里找了家客栈住下了。

等到三更半夜,他又从房顶上出去查探,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第二天,他结了房钱,离开客栈,到城外去查访。

又是找了一整天,依旧一无所获。

眼瞅着天渐渐黑了,回城是来不及了。

这时候看见有个路人走过来,计全赶忙上前打招呼:“这位老哥,我是要去乐陵的,请问这儿离城还有多远啊?麻烦您给指个路。”

那路人回答说:“从这儿去乐陵,还有三十多里地呢。今晚肯定是赶不到了,你不如就在东边那个镇上住一晚,明早再进城吧。”

计全连忙拱手道谢:“多谢老哥指点。”

说完就转身朝东边走去。

不一会儿,计全到了王家集,找了一家客店,迈步就进去了。

店小二赶紧迎上来招呼,计全找了个位置坐下。店小二问:“客官,您喝点什么酒啊?您随便挑。”

计全说:“我不太能喝酒,随便来一角就行,有啥下饭的菜吗?”

店小二说:“有牛脯、烤鸡,还有粗肉圆子。”

计全说:“那就给我来两份牛脯和烤鸡,再拿一斤薄饼。”

店小二答应一声就去准备了。

不一会儿,把牛脯、烤鸡和薄饼都端了上来,还打了一壶酒放在计全面前。

计全就自己一个人吃吃喝喝起来。

正吃着,忽然听到对面桌上两个老头在聊天。

一个老头说:“这两个月乐陵城里来了个新上任的总漕施大人。听说这施大人当官特别清正,破了好多无头案子,就跟宋朝的包青天似的。那些糊涂官啊,一个个都怕他。”

另一个老头说:“我还听说,来告状的人可多了,施大人没有一件案子是不受理的。”

前一个老头又说:“前庄郝三家媳妇突然不见了,找了两三天,一点踪影都没有。也不知道他家会不会去告状。”

另一个老头说:“郝三要是知道有这么个青天大人,能不去告状嘛。”

前一个老头接着说:“说起来可真奇怪,就去龙王庙里烧个香,怎么就没回来呢。难不成被庙里和尚藏起来了?”

另一个老头说:“这还真说不准,你觉得那龙王庙的和尚能是好人吗?我听人说,庙里那个方丈,叫什么普清,以前可是做强盗的,后来犯了事才出家的。还有人说,他现在还跟绿林好汉有来往呢!不过我们也没亲眼看见,不知道是真是假。”

计全听得清清楚楚,心里琢磨:“难不成偷金牌的人就藏在龙王庙里?我要不要过去问问这老头龙王庙在哪儿?”

刚要起身去问,又一想:“我这时候过去问,他肯定会起疑心,反而不好。不如等他走了,去问店小二,肯定能问清楚。”

主意打定,计全就接着喝酒吃饭。

过了一会儿,那两个老头吃完饭出门走了,计全也吃完了,店小二过来收拾桌子。

计全在王家集的饭店里头,正坐着呢,忽然听到旁边桌上有两个老头在那唠嗑。

他心里就琢磨着,这店小二说不定能问出点啥来。

巧了,这时候店小二瞧见计全酒饭都吃完了,就过来收拾碗筷。

计全赶忙搭话:“小二哥,你贵姓啊?”

那店小二回说:“我姓李,叫李西。还没请教客官您贵姓呢?”

计全说:“嘿,咱也姓李。你们这店里掌柜的姓啥呀?”

李西回答:“姓王。”

计全又问:“咱刚听那边桌上俩老头唠嗑,他们也姓王吗?”

李西说:“不,他们姓张,是张家甸的人,离这儿也就一里多地。”

计全接着问:“这王家集归乐陵管吧?”李西点头:“对,归乐陵管。”

计全接着说:“咱刚听那俩老头说,前庄有户人家的媳妇,早上出去烧香,咋就不见了呢?”

李西就讲开了:“那老头说的那家姓郝。老两口有点田地,就生了一个儿子,叫郝为富,今年二十二岁。

去年冬天才娶的媳妇,这郝为富的媳妇可是个财主家的闺女,长得那叫一个漂亮,小两口还恩爱得很。今年三月,郝为富得了场病,差点没了命,后来慢慢好起来了。

听说病重的时候,在龙王庙许了愿。前几天郝为富的媳妇去还愿烧香,也不知道咋回事,就这么没影了。现在郝家到处找,一点下落都没有。

还听说有个总漕施青天,就在乐陵城里,断了好多无头案子呢。郝家还打算去他那儿告状伸冤呢!”

计全问:“难不成这庙里有坏人?”

李西说:“这庙的住持和尚,叫普清,以前是个强盗,犯了事才出家的。一开始还挺安分,后来就不行了,听说专门结交江湖上的狐朋狗友。最近更过分了,听说还来了个师弟,也是江湖上有名的大盗,天天跟他狼狈为奸。”

计全赶紧问:“你见过这人没?长啥样啊?”李西说:“我没见过,就是听别人说的。”计全又问:“这龙王庙离镇子多远呢?”

李西说:“就在镇东头,大概一里多地,那片黑黢黢的树林子那儿就是。”说完,李西就收拾碗盏走了。

计全也回了自己房间,心里寻思着:“听这店小二说的,恐怕那‘一枝兰’就是这和尚的师弟吧!”他靠在床上歇了一会儿。

到了半夜,计全轻轻走出房门,照旧把门带上,蹑手蹑脚走到院子中间,像燕子穿帘一样,轻轻一纵身,就上了墙头,然后又轻飘飘地跳下去。

照着店小二说的方向往东看,果然有一片树林环绕着。计全到了树林,定了定神,瞧见树林左边有条小路。

他顺着小路走进树林,又轻身跃上树梢,就看见前面有一堵红土墙,墙中间有座山门。

当时星月朦胧,匾上的字看不太清。计全琢磨了一下,从腰间掏出一块石子,往下一扔,探探路。

见里面没啥动静,就跳了下去,西处一望,发现东边有三间屋子,屋里透着灯光。

计全悄悄走过去,从后墙上了屋顶,然后轻轻飘下来,侧身偷听。

忽然听到有人喊:“张三!酒焖鸡蛋做好没?师父等着下酒呢。”

计全心里想:“原来这儿是厨房啊。”

又听到有人说:“咱师父这两天太不像话了!把良家妇女藏在暗室里,逼人家顺从他;人家不从,还要杀人,这叫什么事儿啊?”

另一个人说:“你以为这是师父自己想干的呀?这都是那个新来的师叔让他干的。那师叔到处奸女,也不知道糟蹋了多少人!

他还仗着自己本领高强;要没这本事,做了大案,还敢画兰花留记号?这明摆着就是让人知道是他干的,可又让人抓不着他。”

又有人说:“听说施大人手下能人不少,就算县里捕快不中用,施大人还能没有厉害的人手抓他?”

正说着呢,又有人来催:“快把鸡蛋和红烧猪头焖好端过去。”

厨房里的人赶忙把鸡蛋、猪头用碗盛好,给来人端走了。

计全听得清清楚楚,看得明明白白,心里想:“果然‘一枝兰’在这儿呢。今天可算没白跑这一趟。”

想罢,就偷偷跟着端菜的人往前走。

转了几个弯,瞧见西边有一座五间的屋子,那人走进了屋里。原来这儿就是普清和尚的方丈室。

计全轻手轻脚走到屋檐下,身子轻轻一伏,又像燕子倒垂帘似的,两只眼睛往屋里瞧。

只见隔着窗格,屋里灯烛通明。

靠墙摆着一张方桌,对面坐着一个和尚和一个俗人,桌上摆满了酒菜。那和尚长得粗眉大眼,一脸凶相,一看就不是啥好人。

另一个人却生得仪表堂堂,年纪大概三十岁左右,看起来像个书生,咋看都不像是采花大盗啊,计全心里很是诧异。

就见那和尚端起酒杯,喝了一口酒说:“你前几天干的那事儿,胆子也太大了吧!连施不全的金牌都给盗来了。幸亏他手下人还没查到;要是真查出来是你盗的,又知道你住这儿,调了官兵来抓你,那可就闹大了。现在既然己经这样了,那块金牌到底藏哪儿了?可得藏好了,别漏了风声。”

“一枝兰”说:“大哥,您放心。小弟做事,向来是‘一人做事一人当’。要么不做,做了就不怕!至于那块金牌,我也藏好了,就在殿后的大仙楼上神龛内第二层夹板里,再没人知道。您喝酒吧!”

说着就端起酒杯,两人开怀畅饮起来。

计全听明白了,心说:“我何不趁这机会先到殿后,把金牌偷回来。”

每一个故事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http://www.220book.com/book/2FME/)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百断奇案 http://www.220book.com/book/2FME/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