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年深秋,北风裹挟着长江的湿气扑打在望云楼的飞檐上,发出呜咽般的声响。
刘文刀握着一封密报,站在铺满江东舆图的长桌前,眉头紧锁。
密报的绢帛边缘还带着淡淡的海水咸味,字迹被水渍晕染,却依旧清晰地记载着:“孙权于鄱阳湖沿岸增设三座造船工坊,日夜赶造楼船,己完成两百余艘;
周瑜亲率三万水师,在濡须口操练新阵法。”
“文刀,可是江东有新消息?” 蔡文姬端着一盏热茶走进来,见他神色凝重,心中不由得一紧。刘文刀将密报递给她,沉声道:“孙权动作比我们预想的还要快。
这些时日,他不仅大力扩充水师,还在训练新的战术,显然是在为应对曹操南征做准备。”
蔡文姬快速浏览完密报,美目闪过一丝忧虑:“江东水师本就强大,如今又添了这么多战船,还操练新阵法。
而且,孙权麾下有周瑜、鲁肃等奇才辅佐,确实不可小觑。”
她放下茶杯,走到舆图前,指着濡须口的位置,“濡须口乃江东门户,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孙权将水师主力集结于此,就是要扼住曹操南下的咽喉。”
刘文刀点点头,拿起一支竹枝,在舆图上比划着:“不错。更棘手的是,我们的暗桩传来消息,孙权己派人联络荆州的蔡瑁,意图结成联盟。
若荆、扬联合,曹操南征之路将难上加难。”
他想起之前与曹操制定的战略,原本计划等荆州内乱时趁机南下,如今孙权提前备战,局势变得复杂起来。
为了进一步确认情报的准确性,刘文刀决定启动天枢阁在江东的核心暗桩。在柴桑城,一名伪装成酒肆老板的暗桩冒着风险,混入了周瑜的军营。
他每天借着送酒的机会,观察军营中的动静,与士兵们闲聊,收集各种信息。
终于,他得知周瑜正在训练一种名为 “雁行阵” 的新战术,这种阵法能让战船在江面上灵活变换队形,相互支援,攻防兼备。
与此同时,在吴郡,另一名暗桩通过贿赂孙权幕府的小吏,获取到了江东最新的兵力部署图。
图上标明,除了濡须口的三万水师,孙权还在吴郡、会稽等地驻扎了五万陆军,随时可以支援前线。
这些情报被迅速传回望云楼,刘文刀和蔡文姬连夜整理分析。
“文姬,你看。” 刘文刀指着铺满桌面的情报,“孙权不仅在军事上做足了准备,还在经济上大力支持。
他加大了盐铁专营的力度,筹集了大量资金用于军备。而且,他还在江东各地广纳贤才,不少名士都投入了他的麾下。”
蔡文姬沉思片刻,说道:“孙权此举,是想从各个方面增强实力,与曹操抗衡。我们必须尽快将这些情报呈给丞相,让他早做打算。”
次日清晨,刘文刀怀揣着厚厚的情报卷宗,骑马赶往丞相府。曹操正在校场观看士兵操练,见他到来,挥挥手示意他跟上。
“文刀,看你行色匆匆,可是有要紧事?” 曹操一边走,一边问道。刘文刀恭敬地递上情报卷宗:“丞相,这是天枢阁最新获取的江东情报。
孙权近日动作频繁,练兵造船,加强军备,还与荆州蔡瑁暗通款曲,显然己做好应对我军南征的准备。”
曹操停下脚步,接过卷宗仔细翻阅,脸色逐渐阴沉下来。“孙权这小子,倒是个难缠的对手。”
他合上卷宗,目光投向远方,“说说你的看法,我们该如何应对?” 刘文刀思索片刻,说道:“丞相,江东水师天下无敌,且占据长江天险。
如今孙权又操练新阵法,增添战船,实力更上一层楼。我们若贸然南下,水师恐难与之抗衡。”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臣建议,一方面,加快训练我们自己的水师,改良战船,研究破敌之策;另一方面,派人密切关注荆州局势,寻找机会离间孙权与蔡瑁的联盟。
同时,可派使者前往江东,试探孙权的态度,拖延时间,为我们的准备争取更多机会。”
曹操微微颔首,沉思良久:“文刀,你分析得很透彻。就按你说的办!天枢阁要继续紧盯江东和荆州的动向,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禀报!”
刘文刀行礼道:“诺!臣定不负丞相所托!”
离开丞相府后,刘文刀骑在马上,望着阴沉的天空,心中感慨万千。一场大战似乎己不可避免,而天枢阁在这场战争中,将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使命。
他想起蔡文姬的话,孙权是个强劲的对手,想要战胜他,绝非易事。但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要与天枢阁的众人一起,为曹操的霸业,为结束这乱世,拼尽全力。
回到望云楼,蔡文姬早己在门口等候。看着她关切的眼神,刘文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在这乱世之中,有她相伴,便是最大的慰藉。
“文姬,丞相己采纳了我的建议。接下来,我们要更加谨慎地收集情报,为南征做好准备。” 蔡文姬点点头,坚定地说:“放心,我会与你一起,共度难关。”
夜色渐深,望云楼的灯火依旧明亮。刘文刀和蔡文姬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他们知道,在这波谲云诡的局势下,每一份情报,每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着无数人的命运。
而他们,将继续在黑暗中前行,为曹操照亮南下的道路,也为这乱世的终结,贡献自己的力量 。
(http://www.220book.com/book/2FY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