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年的深秋,寒意愈发浓重,许昌城的街道上,行人裹紧衣衫,行色匆匆。望云楼内,刘文刀与蔡文姬仍在忙碌地整理着各方情报。
自得知江东孙权的动态后,他们愈发感到局势的紧迫,而此时,关于荆州的密报,又如同一块巨石,投入了本就不平静的湖面。
“文刀,荆州传来急报!” 阿九神色匆匆地闯入书房,手中的密报用红色蜡印封得严严实实,那是天枢阁最高级别的加急标记。
刘文刀心头一紧,连忙接过密报,撕开蜡印,展开细细阅读。一旁的蔡文姬也放下手中的笔,快步走了过来。
密报上的字迹潦草却有力,记录着荆州的最新动态:刘表病情急剧恶化,己多日无法处理政务,只能卧于病榻之上;
蔡瑁联合蒯越等荆州大族,在襄阳城内大肆安插亲信,掌控了城内的防卫力量;
更关键的是,他们正密谋扶持刘表次子刘琮上位,为了达到目的,甚至不惜打压、排挤刘备等势力。
“果然不出所料。” 刘文刀看完密报,将其递给蔡文姬,眉头紧锁,“刘表一病,荆州内部的矛盾彻底激化了。
蔡瑁为了家族利益,急于扶持刘琮,而刘备恐怕不会坐视不理,一场争斗在所难免。”
蔡文姬读完密报,黛眉微蹙:“刘备虽在新野屯兵,但兵力远不及蔡瑁。若蔡瑁得势,刘备处境堪忧。
而荆州一旦落入蔡瑁手中,与孙权结盟,对曹操南征将极为不利。”
为了进一步了解荆州局势,刘文刀立刻召集天枢阁在荆州的暗桩,要求他们密切关注襄阳城内的一举一动,尤其是蔡瑁和刘备的动向。
在襄阳城,一名伪装成街头小贩的暗桩,每日挑着担子在蔡瑁府邸附近转悠,偷听府中传出的消息;
还有的暗桩混入刘备的军营,了解刘备的应对之策。
很快,更多详细的情报被送回望云楼。原来,蔡瑁为了确保刘琮顺利继位,己秘密调动江夏的军队,向襄阳集结;同时,他还派人切断了刘备与荆州其他势力的联系,意图孤立刘备。
而刘备在得知消息后,与诸葛亮日夜商议,一方面加强新野的城防,另一方面,派人前往江夏,联络刘表长子刘琦,试图寻求支援。
“文姬,你看。” 刘文刀铺开荆州舆图,用朱砂笔在襄阳、新野、江夏等地做上标记,“蔡瑁动作迅速,想要速战速决。
刘备虽有智谋,但兵力不足,难以与蔡瑁正面抗衡。若荆州局势稳定,落入蔡瑁手中,曹操南征时,我们将面临荆、扬联军的强大阻力;
可若荆州内乱不止,各方势力相互消耗,对我们来说,却是一个绝佳的机会。”
蔡文姬沉思片刻,说道:“我们应将荆州局势详细禀报丞相,建议他密切关注,同时提前做好军事部署。
一旦荆州内乱爆发,我们便可趁机出兵,或许能一举拿下荆州。
但也要警惕孙权,他恐怕也在盯着荆州,若我们行动迟缓,孙权可能会抢先一步。”
刘文刀点头赞同:“不错。我这就去丞相府,将情报和我们的分析呈交上去。”
他将整理好的情报卷宗小心翼翼地收好,又反复检查了一遍,确保没有遗漏任何关键信息,这才匆匆赶往丞相府。
此时的曹操,正在议事厅内与荀彧、郭嘉等谋士讨论军务。
刘文刀进入议事厅,行礼后,将荆州的情报卷宗呈上:“丞相,荆州局势危急,刘表病重,蔡瑁意图扶持刘琮上位,与刘备的矛盾一触即发。”
曹操接过卷宗,快速浏览起来,脸色逐渐变得凝重:“荆州乃兵家必争之地,若落入他人之手,对我军南征极为不利。文刀,你认为我们该如何应对?”
刘文刀挺首身子,有条不紊地说道:“丞相,臣以为,我们应先密切关注荆州局势的发展,按兵不动。
待蔡瑁与刘备等势力争斗得两败俱伤时,便是我们出兵的最佳时机。
在此期间,我们可提前做好军事部署,集结兵力于宛城一带,一旦时机成熟,便可迅速南下。
同时,加强对江东的监视,防止孙权趁机插手荆州事务。”
郭嘉摇着折扇,微微一笑:“文刀此计,妙极!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我军便可坐收渔翁之利。不过,也要提防孙权与蔡瑁提前结盟,打乱我们的计划。”
荀彧也点头赞同:“不错,丞相,文刀所言极是。我们可先派使者前往荆州,表面上是调解矛盾,实则是探查虚实,为日后出兵做准备。”
曹操沉思良久,最终拍案而起:“好!就依你们所言!文刀,命天枢阁继续紧盯荆州和江东,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禀报!”
刘文刀领命后,匆匆返回望云楼,将曹操的命令传达给天枢阁的成员们。
此后的日子里,望云楼的气氛愈发紧张。刘文刀和蔡文姬日夜关注着荆州的局势,不断分析着新传来的情报。他们知道,荆州的这场争斗,将对天下局势产生深远的影响。
而天枢阁,作为曹操的耳目,必须准确把握每一个细节,为曹操的决策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在这波谲云诡的乱世中,一场更大的风暴,似乎正在荆州上空悄然酝酿,而刘文刀和他的天枢阁,早己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在三国卖情报(http://www.220book.com/book/2FY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