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年深冬,许昌城外的演武场笼罩在一片肃杀之气中。
凛冽的北风卷着砂砾呼啸而过,五万精锐士兵列成整齐的方阵,铠甲在阳光下泛着森冷的光芒。
曹操身披玄色大氅,手持青铜令旗立于点将台,望着眼前士气高昂的军队,眼中闪过一丝志在必得的精光 —— 自采纳刘文刀的建议后,一场席卷荆襄、剑指江东的大战,己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悄然拉开帷幕。
“报!天枢阁刘阁主求见!” 一名侍卫的高声通报打断了曹操的思绪。
刘文刀疾步走上点将台,行礼后展开一卷泛黄的绢帛:“丞相,各州郡粮草己按计划运抵许昌。
宛城粮仓囤积粟米三十万斛,足够十万大军三月之需;军械坊新造强弩五千张,箭矢百万支,均己验收完毕。”
曹操抚掌大笑,声震西野:“好!有了这些家底,孤倒要看看,蔡瑁小儿与孙权竖子能奈我何!”
然而,粮草军械的筹备只是第一步。
为了掌握荆州、江东的最新动态,曹操听从刘文刀的建议,派出三百名精锐细作,乔装打扮后潜入敌境。
在荆州,一名伪装成郎中的细作背着药箱,穿梭于襄阳城的大街小巷。
他借着为百姓看病的机会,暗中观察蔡瑁军队的调动情况;
还有的细作混入刘琮的府邸,成为一名仆役,每日小心翼翼地收集着关于荆州内部权力争斗的情报。
江东之地,同样遍布着曹操的眼线。
一名扮作渔夫的细作,驾着一叶扁舟在长江上漂泊,他的船舱里藏着特制的竹筒,用来记录沿途看到的战船数量和布防情况;
而在柴桑城,一名年轻女子凭借着出色的绣工,进入孙权的后宫成为绣娘,她将情报绣在锦帕的针脚里,再设法传递出去。
与此同时,望云楼内亦是一片忙碌景象。刘文刀坐镇天枢阁,统筹着各方情报资源。
密室中,数十名情报分析人员正埋头整理着从各地传来的密报,青铜灯盏的光芒下,他们的身影在墙上投下晃动的影子。
“将荆州蔡瑁与刘备的兵力部署图拿来。” 刘文刀向一名暗卫吩咐道。很快,一张详细标注着兵力分布、城池防御的地图便呈现在他面前。
蔡文姬也在一旁忙碌着。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我在三国卖情报 她将收集到的情报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类,用不同颜色的丝线捆扎。
赤色丝线系着的是紧急军情,青色丝线代表常规情报,而白色丝线则标记着有待核实的消息。“文刀,你看这个。”
她举起一卷密报,“江东细作传来消息,孙权近日频繁召见周瑜、鲁肃,似在商议应对之策。”
刘文刀接过密报,仔细研读起来。
片刻后,他走到巨大的舆图前,用朱砂笔在荆州、江东的关键位置做上标记:“荆州方面,蔡瑁与刘备矛盾日益加深,我们可坐山观虎斗,待其两败俱伤时,再出兵拿下襄阳;
江东孙权实力不容小觑,其水师更是精锐,我们需在长江北岸布下重兵,同时打造更多战船,与之一较高下。”
为了制定更完善的战略计划,刘文刀还召集了天枢阁的一众谋士,共同商讨作战方案。“丞相若要南征,可兵分三路。”
一名谋士起身说道,“一路由宛城首取襄阳,此乃主攻方向;一路从合肥进军,牵制江东兵力;另一路则从江夏顺流而下,切断荆州与江东的联系。”
刘文刀沉思片刻,点头道:“此计可行。但需注意,荆州地形复杂,水网密布,我们的军队多为北方士卒,不习水战,需提前训练水军,熟悉水情。
另外,江东士族与孙权并非完全同心,我们可派人暗中联络,许以重利,分化其内部势力。”
在刘文刀的统筹协调下,一份详尽的南征战略计划逐渐成型。
计划中不仅包含了军队的行进路线、作战目标,还考虑到了后勤补给、情报支援等诸多方面。
当这份计划呈递给曹操时,曹操反复研读,眼中满是赞赏:“文刀,此计划思虑周全,孤甚为满意!有你和天枢阁相助,何愁天下不定!”
随着战前准备工作的不断推进,许昌城内外的气氛愈发紧张。百姓们纷纷传言,一场大战即将爆发。而刘文刀和天枢阁的成员们,依旧日夜忙碌着。
他们知道,在这场决定天下归属的战争中,每一份情报、每一个决策都至关重要。深夜的望云楼,灯火通明,刘文刀与蔡文姬并肩而立,望着窗外的夜空。
寒风呼啸,似在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但他们的眼神坚定,因为他们坚信,在曹操的带领下,在天枢阁的助力下,定能在这乱世之中,开创出一片新的天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2FY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