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深秋,平原县的枫叶红得似火,随风飘落,铺满街巷。刘备的书房内,炭火烧得正旺,暖意融融。刘备与关羽、张飞围坐在案前,商议着近日收到的各方情报,眉头紧锁,神情严肃。此时,刘文刀手持一卷竹简,匆匆而入。
“刘使君,关将军,张将军。” 刘文刀行礼后,目光坚定地看向刘备,“在下近日思虑许久,觉得有一人,若能得她相助,必能让我军如虎添翼。”
刘备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连忙问道:“先生所说何人?还请速速道来。”
刘文刀展开竹简,上面记载着一个人的生平事迹与才华:“此人便是蔡文姬,蔡邕之女。蔡邕乃一代大儒,文姬自幼受其熏陶,才华横溢,在诗词歌赋、音律书画上造诣极深。更难得的是,她在文书处理和战略分析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见解。”
关羽抚须,微微皱眉:“刘某曾听闻蔡文姬之名,只是她一介女流,真能在这乱世中发挥作用?”
“关将军有所不知。” 刘文刀看向关羽,耐心解释,“如今我军势力初扩,不仅需要勇猛的将士,也需要能处理政务、出谋划策的贤才。蔡文姬的才华,既能提升我军的文化底蕴,让百姓和天下贤士看到我军对文化的重视,吸引更多人才来投;又能在文书往来、战略规划上助使君一臂之力。她虽为女子,但其才学谋略,不输男子分毫。”
张飞瞪大了眼睛,挠挠头:“俺老张不懂什么诗词歌赋,但只要能帮大哥成事,俺就信得过!”
刘备点头赞同,眼中满是欣喜:“先生所言极是。备求贤若渴,无论男女,只要有真才实学,都愿以诚相待。只是不知蔡姑娘如今身在何处?是否愿意加入我军?”
“蔡文姬如今暂居陈留。” 刘文刀说道,“她历经磨难,流落匈奴十二载, retly 才被曹操重金赎回。她心怀天下,渴望能为这乱世出一份力。若使君亲自相邀,以诚心打动,她定会应允。”
于是,刘备决定亲自前往陈留,邀请蔡文姬。一行人快马加鞭,数日后便抵达陈留。此时的陈留,虽不及许昌繁华,但也别有一番韵味。街道上,行人往来,市井热闹。
在刘文刀的带领下,刘备等人来到蔡文姬的居所。那是一座清幽的小院,院内种着几株梅树,此时虽未开花,但枝干虬曲,自有一番风骨。叩响院门,片刻后,一位侍女前来开门。得知刘备等人来意后,侍女将他们请入厅中,并去通报蔡文姬。
不多时,蔡文姬缓步而来。她身着一袭素色长裙,长发披肩,虽未施粉黛,但面容清秀,气质如兰。眼神中透着历经沧桑后的沉静与睿智,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闺秀风范。
“刘使君大驾光临,文姬有失远迎。” 蔡文姬行礼道。
刘备连忙回礼:“蔡姑娘客气了。备久闻姑娘大名,今日特来相邀。如今这乱世,百姓受苦,备一心想要匡扶汉室,拯救苍生。但仅凭备一人之力,难以成事,还望姑娘能助备一臂之力。”
蔡文姬微微一愣,随即说道:“使君心怀天下,令人敬佩。只是文姬一介女流,恐难担此重任。”
“蔡姑娘过谦了。” 刘文刀在旁说道,“姑娘的才华,诗词歌赋可教化百姓,文书处理能整顿政务,战略分析可助使君谋划天下。如今刘使君势力初起,正需要姑娘这样的贤才,为其出谋划策,提升声望。”
关羽也上前一步:“蔡姑娘不必妄自菲薄。我大哥求贤若渴,只要是有真本事的人,在我军都能有一番作为。”
张飞则大大咧咧地说:“俺老张别的不懂,就知道能帮大哥的,都是好汉!蔡姑娘要是来了,俺老张第一个欢迎!”
蔡文姬看着众人真诚的目光,心中感动不己。她想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流落匈奴的苦难,被赎回后的迷茫,如今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地方。“既然使君如此信任,文姬愿效犬马之劳。” 蔡文姬行礼说道。
刘备大喜,连忙扶起蔡文姬:“有蔡姑娘相助,备如获至宝!”
就这样,蔡文姬加入了刘备阵营。她的到来,在军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起初,一些将士对她心存疑虑,认为女子难以在军营中发挥作用。但很快,蔡文姬就用自己的才华征服了众人。她处理文书又快又好,将刘备阵营的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在战略分析会议上,她的见解独到,常常能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提出合理的建议;闲暇时,她还会教军中的将士读书识字,创作诗词鼓舞士气。
随着蔡文姬的加入,刘备阵营的文化氛围愈发浓厚,在百姓和天下贤士中的声望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人才慕名而来,刘备的势力也在这波人才汇聚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壮大。而刘文刀,看着这一切的变化,心中暗自欣慰。他知道,自己的这一步棋,又走对了。在这乱世之中,唯有不断挖掘和招揽人才,才能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2FY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