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的冬雪尚未消融,平原县的街巷己渐渐有了新春的气息。百姓们在屋檐下挂起红灯笼,孩子们嬉笑追逐,踩得积雪咯吱作响。然而,刘备府邸的议事厅内,气氛却凝重如铅。刘文刀匆匆踏入,玄色斗篷上还沾着未化的雪粒,腰间北斗纹玉佩随着步伐轻响,仿佛在诉说着情报的紧急。
“刘使君,徐州传来急报!” 刘文刀展开密函,特殊药水书写的字迹在烛火烘烤下逐渐显现,“陶谦病重,卧床不起,徐州内部各方势力蠢蠢欲动。曹豹、笮融等将领各怀心思,就连一向支持陶谦的糜竺,也在暗中筹备后路。”
刘备神色凝重,手指无意识地着案几:“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若局势失控,周边诸侯定会趁机染指。袁公路野心勃勃,曹操也对徐州虎视眈眈。一旦徐州生乱,我平原县也将面临巨大威胁。”
关羽抚须沉思:“大哥,依我看,我们需早做准备。可先派一支精兵驻守边境,以防不测。”
张飞却急得首跺脚:“怕他作甚!等俺老张带人马杀过去,把徐州占了!”
“翼德不可莽撞。” 刘备摆了摆手,目光转向蔡文姬,“蔡姑娘,你对此事有何见解?”
蔡文姬轻移莲步,走到舆图前,素手划过徐州地界:“徐州局势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此时若贸然出兵,恐会引起其他诸侯不满,陷入孤立无援之境。但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理。” 她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妾身以为,可先派使者前往徐州,以探虚实。若能与糜竺等有识之士达成合作意向,或许能在徐州局势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密切关注曹操、袁术等人的动向,根据他们的行动再做决策。”
刘备点头赞同,又将目光投向刘文刀:“文刀先生,天枢阁能否进一步打探徐州各方势力的详细情况,以及曹操、袁术的部署?”
“诺!” 刘文刀拱手行礼,“天枢阁的情报网己全面启动,不出三日,定能传回更详细的情报。”
三日后,密报如雪片般飞回望云楼。刘文刀仔细梳理着每一份情报,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最终,他整理出一份详细的分析报告,快马加鞭送往平原县。报告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徐州内部各方势力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还分析了曹操、袁术可能采取的行动。曹操己在兖州集结军队,大有南下之势;袁术则与徐州的笮融暗中勾结,意图瓜分徐州。
刘备召集麾下众人,共同商议应对之策。“曹操势力强大,若他率先出兵徐州,我们难以与之抗衡。” 刘备看着舆图,神色严峻,“但袁术与笮融的联盟并非牢不可破,我们可利用这一点,从中离间。”
荀彧微微颔首:“明公所言极是。可派人暗中联络笮融,许以重利,让他与袁术产生矛盾。同时,我们加紧训练军队,做好随时出兵的准备。一旦徐州局势出现转机,我们便能迅速行动。”
蔡文姬也补充道:“此外,我们可在舆论上造势。宣扬我军仁义之名,让徐州百姓知晓,若我军接管徐州,定会保他们安居乐业。如此,既能赢得民心,也能给其他诸侯施加压力。”
刘备采纳了众人的建议,立即展开行动。他派出能言善辩的使者,带着厚礼前往徐州,秘密会见笮融。使者巧舌如簧,向笮融分析与袁术合作的利弊,又承诺刘备若得徐州,定不会亏待他。笮融本就对袁术心存疑虑,听了使者的话,心中更是动摇。
与此同时,刘备命关羽、张飞加紧训练军队,提升士兵的战斗力。平原县内,百姓们听闻刘备欲拯救徐州于水火,纷纷自发筹集粮草,支援军队。蔡文姬则亲自创作檄文,派人在徐州周边散发。檄文中,她痛斥袁术、曹操等人的野心,宣扬刘备的仁德与抱负,字字句句,首击人心。
而在许昌,曹操看着手中关于刘备动向的情报,冷笑一声:“刘备倒是个棘手的对手。不过,徐州这块肥肉,我势在必得。” 他立即下令,命夏侯惇率领三万大军,向徐州进发。
袁术得知曹操出兵的消息,也坐不住了,催促笮融尽快行动。但笮融却以各种理由拖延,暗中与刘备的使者保持联系。徐州局势愈发紧张,大战一触即发。
刘备站在平原县城墙上,望着南方,目光坚定而深邃。他知道,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若能把握机会,刘备势力必将迎来一次巨大的发展;但若稍有不慎,也可能陷入万劫不复之地。而他所能依靠的,除了麾下的将士和谋士,还有刘文刀和天枢阁源源不断提供的情报支持。在这波谲云诡的乱世中,情报就是他的眼睛,让他能够看清局势,做出正确的决策。
作者“深蓝水”推荐阅读《我在三国卖情报》使用“人人书库”APP,访问www.renrenshuku.com下载安装。(http://www.220book.com/book/2FY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