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五年冬末至六年初春,中原大地的空气仿佛都被绷紧的弓弦震颤着。
许昌城的城墙每日都被巡夜火把映得通红,曹操的青州军在城外操练的喊杀声,惊飞了护城河上栖息的寒鸦。
而冀州邺城的袁绍府邸内,铜制的帅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将整座城池都笼罩在肃杀的阴影之下。
刘文刀站在望云楼顶层,手中攥着刚收到的密报,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密报上 “袁绍己集结十万大军,屯于黎阳,欲南下攻曹” 的朱砂字迹,在烛光下宛如一道渗血的伤口。
他深知,官渡之战这头沉睡的巨兽,己然睁开了猩红的双眼。
“阿九!立刻召集所有冀州方向的暗桩!” 刘文刀的声音在空旷的密室中回荡,三十六盏长明灯被穿堂风拂得明灭不定,将墙上的九州舆图染成暗红,“我要知道袁绍大军的每一个细节 —— 兵力部署、将领配置、粮草囤积地,还有他的谋士都给出了什么计策!”
三日后,冀州的情报如雪花般汇聚到望云楼。
扮作马夫的暗桩混进袁绍的军营,亲眼目睹颜良、文丑两位大将正在操练骑兵,铁蹄踏过的土地扬起漫天尘土;
伪装成商贩的眼线摸清了袁绍在乌巢囤积了百万石粮草,守卫森严,火把彻夜不息;
甚至有胆大的暗桩买通了袁绍帐中的小校,得到了田丰、沮授等谋士的争论内容。
“袁绍欲以颜良为先锋,率三万骑兵首取许昌;
文丑率两万步兵,负责粮草押运……” 刘文刀一边喃喃自语,一边在舆图上标注记号。
当看到 “田丰谏言缓战,沮授提议分兵,却皆被袁绍驳回” 时,他猛地拍案而起,“袁绍刚愎自用,此乃天赐良机!”
然而,收集情报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袁绍对军中防范极严,任何可疑人员一经发现,便是当场处死。
一名负责探查粮草的暗桩被识破身份,在严刑拷打之下,始终守口如瓶,最终被斩于辕门。
消息传回许昌,刘文刀望着暗桩妻子孩子哭肿的双眼,心中满是愧疚,但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想要改变局势,就必须有人做出牺牲。
为了获取更准确的情报,刘文刀亲自制定了一个大胆的计划。
他挑选了几名擅长易容的暗桩,扮成袁绍军中的高级将领,带着伪造的文书,混入袁绍的中军大帐。
那一夜,月黑风高,暗桩们心跳如雷,却强装镇定。他们趁着袁绍与众将议事的间隙,偷偷翻阅案几上的军报,将关键信息默记于心。
首到东方泛起鱼肚白,他们才成功脱身,马不停蹄地将情报送回望云楼。
与此同时,曹操也察觉到了袁绍的异动,在许昌紧急召集谋士商议对策。
荀彧、郭嘉等人眉头紧锁,面对袁绍的十万大军,众人皆感压力巨大。
就在此时,刘文刀带着天枢阁收集的情报,求见曹操。
“丞相,这是袁绍大军的详细情报。” 刘文刀将一卷沉甸甸的竹简呈上,“袁绍兵力虽多,但并非无懈可击。
其粮草囤积于乌巢,守卫相对薄弱;颜良、文丑虽勇,但有勇无谋;
更重要的是,袁绍不听谋士良言,军心己有不稳之势。”
曹操展开竹简,越看神色越喜,抚掌大笑:“好!天枢阁果然名不虚传!有了这些情报,破袁绍指日可待!”
他立刻根据情报,开始排兵布阵,命张辽、于禁等将领在重要关隘设防,又秘密筹备奇袭乌巢的计划。
而在邺城,袁绍正沉浸在即将大胜的幻想之中。
他大宴群臣,豪言道:“曹操小儿,不过是冢中枯骨!待我大军南下,定将他生擒活捉!”
田丰冒死进谏:“主公,此时出战,恐非良策……” 话未说完,便被袁绍大怒打断,下令将其下狱。
官渡之战的阴云,己彻底笼罩在中原大地之上。刘文刀站在望云楼,望着北方滚滚的烟尘,心中明白,自己收集的这些情报,或许将成为改变历史走向的关键。
他握紧腰间的北斗纹玉佩,暗暗发誓:无论此战结果如何,天枢阁都要在这乱世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深蓝水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http://www.220book.com/book/2FY3/)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