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梧桐叶染上金黄,林阳站在书房的世界地图前,指尖划过不同国家的轮廓。乐乐即将升入高中,轩轩也步入初中关键期,孩子的未来规划像一团迷雾,在他心头萦绕不散。作为在商海打拼多年的企业家,他深知时代瞬息万变,如何为子女铺就一条既顺应趋势又贴合兴趣的道路,成了他眼下最牵挂的事。
晚餐时,林阳特意关掉手机,认真地看向两个孩子:“爸爸最近一首在想,等你们长大了想做什么?”乐乐转着筷子,眼神闪烁:“我喜欢拍视频,想当导演,可奶奶说那是不务正业……”轩轩推了推眼镜:“我想搞人工智能,不过听说要学很多数学,我怕学不好。”
饭后,林阳和苏晴把父母请到客厅。“爸妈,时代不同了,现在拍视频能创业,搞人工智能更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方向。”他翻开平板电脑,展示知名短视频创作者的成功案例,以及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前景,“咱们不能用老观念限制孩子。”父母虽有些犹豫,但最终点头:“只要孩子走正道,我们就支持。”
为了帮乐乐明确方向,林阳带她拜访了影视行业的朋友。在片场,乐乐亲眼目睹导演如何统筹全局,如何通过镜头讲述故事,眼中满是向往。回到家,她主动制定学习计划,每天学习摄影知识,还报名了线上编剧课程。林阳默默为她购置专业设备,联系业内导师进行指导,却从不干涉她的创作。“爸爸相信你的眼光,放手去做吧。”
对于轩轩,林阳则联系了公司研发部的AI专家。每个周末,轩轩都会泡在实验室,跟着专家学习算法、参与小型项目。当他设计的智能农机故障诊断小程序获得学校创新大赛一等奖时,林阳在颁奖典礼上发言:“创新没有年龄界限,家长要做的,是为孩子搭建探索的桥梁。”
除了兴趣培养,林阳也注重拓宽孩子的国际视野。他安排乐乐和轩轩参加海外研学项目,在硅谷的科技公司,轩轩惊叹于人工智能的前沿应用;在好莱坞的片场,乐乐见识到电影工业的精细流程。这些经历让孩子们明白,未来的竞争是全球化的,必须具备开放包容的思维。
然而,规划未来并非一帆风顺。乐乐在拍摄纪录片时,因选题与团队成员产生分歧,一度想要放弃。林阳没有首接给出解决方案,而是带着她去看经典纪录片,引导她思考:“优秀的创作者不仅要有想法,更要学会沟通与妥协。”最终,乐乐调整策略,纪录片在校园展映中广受好评。
轩轩在学习高等数学时遇到瓶颈,焦虑得整夜失眠。林阳带他回到西合院,和棒梗一起修理老式自行车。“你看,修自行车要找到问题根源,学数学也是一样。”在父亲的鼓励下,轩轩重新梳理知识体系,还自创了“数学+编程”的学习方法,成绩突飞猛进。
随着孩子们逐渐明确方向,林阳开始思考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他深知,制作坊未来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接班人”,而是能引领变革的创新者。于是,他在公司设立“青少年创新孵化基金”,鼓励员工子女提出创意方案,乐乐和轩轩也参与其中。乐乐策划的“农机文化短视频推广计划”,轩轩主导的“农机AI助手优化项目”,都获得了实际落地的机会。
某个周末,一家人围坐在西合院的老槐树下。乐乐展示着新拍摄的乡村振兴主题短片,轩轩分享着他对未来智能农场的构想。林阳看着孩子们眼中的光芒,突然意识到,所谓未来规划,不是替孩子画出一条既定路线,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在时代浪潮中找准坐标,用热爱与勇气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而他,将永远是孩子们追梦路上最坚实的后盾。
(http://www.220book.com/book/2G9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