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队在清晨包围了剧院。唐音站在舞台中央,指尖还残留着昨夜触碰琴键时的刺痛。
工头叼着烟过来催促:"教授,要拆了,您父亲留的东西找到没?"
"再给我半小时。"她盯着正在龟裂的水泥钢琴。
当最后一名工人退出大门,唐音从包里取出父亲的老怀表﹣﹣这是她今早在信箱里发现的,表盖内侧刻着"给音音,当她准备好聆听黄河"。
怀表机械声异常响亮,秒针每走一格,钢琴的水泥外壳就脱落一片。
九点整,怀表突然奏响《东方红》的旋律。与此同时,最后一块水泥崩裂,露出钢琴原本的乌木光泽。
令人毛骨悚然的是,琴键上残留着十道血痕,每道正对应一个手指的位置。
唐音翻开琴盖。泛黄的琴谱静静躺在谱架上,首页写着《黄河.终章:归海》。
当她触碰扉页时,纸张自动翻到末页,露出夹层里的信:
"音音:
当你读到这封信,我己在黄河源头长眠。1968年程临师兄被批斗前,将真正的《黄河颂》变奏藏在钢琴共鸣板里。
红卫兵封琴时,我偷偷在水泥掺入磁粉,让琴声能通过磁场共振重现…"
信纸在她手中颤抖。父亲竟是当年封琴的人!
琴箱里传来"咔嗒"轻响。唐音撬开共鸣板,发现里面用鱼线悬着十个小纸包,每个都标着指位名称。
拆"左手小指"的纸包,一截发黑的断指骨滚落掌心。
"原来如此…"她突然明白那些发光细丝是什么﹣﹣是程临被斩断的神经末梢,通过磁粉与水泥形成生物电路,三十年来一首在等待完整弹奏的机会。
暴雨再次倾盆而下。唐音将十截指骨按原位摆在琴键上,自己则坐在琴凳。
当她的手指悬在指骨上方时,整个剧院突然通电,所有照明设备亮如白昼。
"我准备好了,程老师。"
第一个音符响起时,二楼窗口的人影清晰起来。那是个穿中山装的年轻人,双手残缺却姿态优雅。
唐音发现自己的手指开始不受控制地移动﹣﹣是那些发光细丝,它们正牵引她弹奏真正的《黄河》终章。
音乐如洪水般奔涌。琴键上的指骨渐渐升起,悬浮在空中自行弹奏。
唐音感到左手小指一阵剧痛,低头看见那颗遗传痣正在渗血,血珠滴在降E键上,补全了三十年来缺失的音符。
剧院墙壁开始剥落,露出后面密密麻麻的乐谱手稿﹣﹣全是《黄河颂》的不同变奏,用血写在墙纸上。
最震撼的是舞台正中的巨幅谱表:音符由指甲碎片拼成,标题处嵌着程临的腕骨。
"唐河没有背叛我。"一个声音首接在唐音脑中响起,"他封琴是为护这些…"
音乐进入终章高潮。唐音看见父亲年的幻影出现在二楼,与程临并肩而立。
两人同时做出指挥动作,所有悬浮的指骨应声粉碎,骨灰在空气中组成黄河奔流的形状。
拆迁队的电钻声突然逼近。一根钢梁砸下,正中钢琴右半部。
就在此刻,唐音的右手突然自主弹起﹣﹣是那些发光细丝接管了她的肢体。
她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右手以不可能的速度演奏着,而左手依然由程临控制。
"这是…西手联弹?"
钢梁砸到琴键的前一秒,整架钢琴突然自行解体。
乌木碎片如黑蝶纷飞,露出藏在钢骨架中的微型录音机﹣﹣它还在运转,磁带标签写着"1965.5.16,黄河终版"。
唐音抓住录音机的瞬间,整个剧院轰然倒塌。
她蜷缩在钢琴铁架形成的三角空间里,听见录音机播放着父亲年轻时的声音:"师兄,新改编的《黄河》终章,加上了您说的'九转归海'意象…"
阳光从废墟缝隙洒落。唐音爬出瓦砾堆,发现手里除了录音机,还有片黑檀木琴键﹣﹣上面用血画着完整的五线谱。
工头跑过来扶她时惊呼:"教授,您的手指!"
唐音低头,看见自己左手小指第一节变成了半透明的晶体,内里有血丝构成音符状。
她试着活动手指,《黄河颂》的旋律立刻在脑海中响起。
三个月后,国家大剧院。唐音戴着特制的水晶指套,奏响重建的《黄河·归海》。
当终章最后一个音符落下时,前排听众都声称看见两个透明人影站在钢琴两侧鞠躬﹣﹣一个缺了左手小指,一个右手五指俱全。
演出结束,唐音将水晶指套捐给了音乐博物馆。解说牌上写
着:"1965-1975,黄河终章从未沉默。"
夜深人静时,保安总看见展柜里的水晶指套微微发光,监控录像则记录下一段奇特的声波﹣﹣那是只有钢琴能听见的,《雨滴前奏曲》的第一乐句。
(http://www.220book.com/book/2IIC/)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