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蝉鸣里,青山村的槐树荫下飘着香辣味。林小溪揭开蒸笼,荷叶的清香混着糯米的甜香扑面而来,顾兰踮着脚往竹篮里放刚蒸好的糯米鸡,辫梢的红头绳扫过林小溪手背:“小溪姐,明早我帮你采荷叶好不好?”
“好啊,”林小溪笑着往她兜里塞了块绿豆糕,“不过得等顾大哥回来一道去,后山的路滑。”话音未落,院外传来自行车铃声,顾辰的深蓝布衫映入眼帘,车筐里的细瓷盘用稻草垫着,在晨光中泛着白光。
“镇上供销社进了新花样,”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掏出个油纸包,“卖货的刘婶说这叫‘五香粉’,你试试。”林小溪接过时,触到他掌心的薄茧,想起今早他天不亮就去镇上换粮票的背影。
土灶上的辣油正“滋滋”响着,她将洗净的小龙虾倒入锅中,顾辰递过漏勺时指尖擦过她手腕,迅速别过脸去:“村长说晌午来尝菜。”阳光穿过他汗湿的发梢,在围裙上投下细碎的影子,那是她昨夜帮他缝补的针脚。
巳时三刻,槐树下的八仙桌己坐满了人。镇水泥厂的卡车司机们围坐在一起,桌上摆着香辣小龙虾、红烧肉和冰镇绿豆汤。“这钳子里头还有肉!”为首的张师傅咬开虾钳,辣油溅在粗布围裙上,“比城里馆子还地道!”
林爷爷拄着拐杖过来添茶水,眼角皱纹里浸着笑意:“自家溪丫头琢磨的方子,您多担待。”老人身后的竹篱笆上,新挂着林奶奶绣的门帘,上面歪歪扭扭绣着小龙虾和野山椒。
“林叔,再来盘红烧肉!”货郎老张抹了把嘴,“今儿赚的钱全搁你这儿吃饭了!”林小溪应着,转身看见顾辰正在帮顾明给客人倒茶,少年袖口挽起,露出小臂上被野刺划的新痕——那是今早帮她摘野山椒时留下的。
“溪丫头,”王婶挎着竹篮进来,里面是新摘的毛豆,“你顾大哥说城里人爱吃这口,婶子给你送些来。”竹篮里还躺着几个青辣椒,沾着新鲜的露水,林小溪忽然想起太姥姥食谱里的“麻辣毛豆”,指尖不由得发痒。
顾辰擦着桌子抬头,目光与她相撞,耳尖迅速泛红。他转身从自行车后架取下个木箱,里面是新劈的竹筷:“镇上的竹器厂处理尾货,我瞅着结实。”木箱底垫着张糖纸,上面用炭笔写着“竹筷三十六双,五分/双”,字迹力透纸背。
申时初,最后一桌客人结账离开,林奶奶数着铜元的手忽然顿住:“溪丫头,咱今儿赚了西块二!”老人声音发颤,将铜元放进陶罐,罐底垫着的野山椒干在阳光下泛着红光。林小溪凑过去看账本,顾辰的字迹工整有力:“小龙虾十八盘,红烧肉十二碗,糯米鸡三十个。”
“明儿咱把土灶扩建些,”林爷爷吧嗒着旱烟袋,“隔壁柱子他爹说要帮着砌灶。”老人望向村口,那里停着辆二八杠自行车,车把上挂着的军用水壶是顾辰的,“辰娃子说,镇里的国营饭店想跟咱订半成品。”
暮色浸染青山时,顾辰推着自行车准备回家,车筐里装着林奶奶硬塞的腌黄瓜。林小溪追出来,往他兜里塞了个油纸包:“给顾婶的,紫苏梅子茶,开胃。”少年骑车的背影晃了晃,声音从晚风里飘来:“后日庙会,我帮你支帐篷。”
星空渐亮时,土坯房的油灯下,林小溪在食谱里夹了片野山椒。扉页上“初见成效”西个字写得力透纸背,旁边是顾辰帮她画的灶台扩建图,墨迹未干。窗外传来顾明的笑闹声,他正追着顾辰讨要糖桂花,少年的声音混着蝉鸣,轻轻落在晒谷场上。
林奶奶坐在灯下绣帕子,银针在月光下闪过银光:“辰娃子打小就老成,不像你爷爷年轻时......”老人忽然噤声,用袖口擦了擦眼镜。林小溪望着院角顾辰帮忙修补的竹篱笆,想起他今早在灶台前添柴时,火光映红的侧脸和欲言又止的神情。
这一晚,青山村的狗吠声里多了几分烟火气。土灶余火未尽,粗瓷盘里还凝着香辣小龙虾的红油,墙角的竹筐里堆着顾辰新砍的柴火,散发着松木香。林小溪摸了摸围裙上的小龙虾刺绣,忽然明白,这世间最暖的火候,不是灶膛里的明火,而是有人与你共守炊烟,把日子熬成糖。
月光漫过青石板时,她翻开食谱,在“初见成效”页写下:“一九七八年七月廿五,售罄。顾辰送五香粉时,耳尖红如虾钳。明日需采野山椒五斤,糯米三斗。”墨迹被夜风吹干,窗外的槐树影影绰绰,像极了某人欲言又止的侧脸。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锦绣田园:团宠小厨娘的年代生活(http://www.220book.com/book/2JL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