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飘香的十月,青山村的晒谷场被喜庆的红布装点一新。林小溪站在灶台前搅动锅里的红烧肉,看顾辰抱着一捆粗竹从院外走进来,深蓝布衫的前襟别着枚她新绣的辣椒胸针——那是用绣剩的红布做的,针脚虽歪,却被少年宝贝似的别在衣襟上。
“顾大哥,把灯笼挂在槐树下吧。”她往肉锅里撒了把冰糖,看少年仰头系灯笼的模样,后颈的红绳结随着动作轻晃。林奶奶坐在门槛上剥花生,指尖的银顶针在阳光下闪了闪:“小溪他爹娘走得早,难得见这院子这么热闹。”老人膝头放着个竹簸箕,里面是刚炒好的瓜子,“多炒些肉,顾明那小子昨儿就吵着要吃你做的糖醋排骨。”
正午时分,村民们陆陆续续带着贺礼赶来。王婶端着自家腌的酸豆角,身后跟着蹦蹦跳跳的虎娃:“小溪,尝尝我照你教的法子做的,酸得开胃!”村长带着会计抬来两坛自酿的米酒,木箱上贴着红喜字:“农家乐扩建地基的事,咱今晚好好合计合计。”顾兰穿着新做的碎花围裙,忙着给客人递茶水,小辫上的红头绳与林奶奶给她绣的辣椒手帕相映成趣。
顾辰站在院子里劈柴,斧头起落间木屑飞溅。林小溪注意到他特意换了件干净的蓝布衫,袖口还绣着她随手画的小龙虾图案——那是顾兰的手艺。“小心手。”她递去一块绿豆糕,看少年咬下时嘴角沾着碎屑,忽然想起太姥姥食谱里的话:“聚人气,先聚烟火气。”
土灶上的蒸笼冒起热气,林爷爷掀开木盖,糯米鸡的香气混着荷叶香扑面而来。老人特意杀了自家养的土鸡,金黄的鸡油浸透糯米,蒸得粒粒晶莹。“辰娃子,把这笼先给你娘送去。”林爷爷擦了把汗,“她身子弱,尝尝鲜。”顾辰应了一声,竹托盘在肩头晃出细碎的光影,惊飞了停在篱笆上的麻雀。
申时三刻,长桌宴正式开席。林小溪端着新研制的香辣蟹走过,听见邻桌的张叔说:“自打农家乐火了,咱村的野山椒都成了抢手货!”顾明举着萤火虫灯笼跑过,忽然被顾辰叫住:“洗干净手再吃,别像虎娃似的抓得满手油。”少年吐了吐舌头,却趁人不注意往林小溪兜里塞了颗水果糖——那是他攒了半个月的零嘴。
暮色降临时,初雪纸鸳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林奶奶抱出一坛桂花酒,琥珀色的酒液里泡着整朵的桂花。“这酒还是小溪她太姥姥传的方子。”老人给每人斟了一小碗,“当年她开流水席,这酒是必上的。”顾母端起碗,目光在林小溪身上停留:“难怪辰娃子总夸你手巧,这酒比镇上买的还香。”林小溪回以微笑,看见顾辰在桌下轻轻碰了碰她的脚,深蓝布衫下的手腕上,还戴着她编的红绳。
酒过三巡,村长站起身,手里举着个红布包:“今儿个既是庆功宴,也是个动员会!”他抖开红布,露出块“青山美食第一家”的木匾,“县里拨了款修路,以后咱们的辣油、腌菜,都能坐着汽车往外运!”掌声中,林小溪看见顾辰冲她眨眼,少年的眼睛在火光中亮得像 stars,映着她围裙上的辣椒补丁。
顾兰忽然扯了扯她的袖子,指了指院角的槐树。月光下,顾辰正站在树下,手里捧着个竹盒。“给你的。”他低声说,打开盒盖,里面是个木雕的灶台,灶台上摆着迷你的辣油罐和蒸笼,“顾明帮着刻的,他说你见了准喜欢。”林小溪轻轻触碰那些精致的木纹,发现蒸笼盖还能开合,里面藏着颗裹着糖纸的水果糖。
远处传来顾明的笑闹声,林爷爷开始讲起太姥姥的厨艺往事,林奶奶则拉着顾母教她绣鞋垫。萤火虫灯笼在田间飘成一片星河,土灶里的余火仍在跳动,照得顾辰的侧脸暖融融的。他忽然伸手替她拂去发间的桂花,指尖掠过耳际时轻声说:“等路修好了,我们就把农家乐开到镇上去。”
这一晚,林小溪在食谱里夹入片桂花,扉页写着:“十月初八,办了最热闹的家庭聚会。顾辰送的木雕灶台摆在窗台上,顾明说以后要当我的店小二。原来幸福不是一个人做菜的孤单,而是满院子的人声鼎沸,是顾大哥递来的擦汗帕子,是林奶奶往我碗里添的第三块红烧肉。所谓烟火人间,大抵如此。”
长桌上的菜肴己见盘底,村民们却仍围坐在火堆旁。林小溪往火里添了把松枝,看顾辰正教虎娃编竹蜻蜓,深蓝布衫的后颈处,红绳结与她送的平安符一起晃出柔和的光晕。远处的稻田里,蛙鸣与蟋蟀声此起彼伏,像为这场聚会伴奏,而她知道,在这温暖的火光里,在众人的笑谈中,属于她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2JL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