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青山村的晒谷场上铺满了新收的辣椒。林小溪蹲在灶台前搅拌新熬的辣油,看顾辰和顾明将最后一批包装好的辣油罐搬上板车。竹筐里的辣油罐裹着顾兰绣的布套,每个罐口都别着一小束野山椒,红澄澄的颜色映着少年们额头的汗珠,格外鲜亮。
“溪姐,镇供销社的王主任说咱们的辣油卖断货啦!”顾明晃着手里的订单跑过来,裤兜里的萤火虫灯笼晃出细碎光斑。少年的衣襟上别着“青山辣油”的木牌,那是顾辰特意请村长刻的,背面还刻着林小溪的小名。
林奶奶坐在槐树下缝布套,指尖的银顶针在阳光下闪了闪:“早说了,咱这手艺经得住比。”老人膝头放着本旧账本,上面记着这月卖出的三百坛辣油,“当年你太姥姥开席面,靠的就是真材实料,如今也是这个理儿。”
顾辰擦了擦汗,深蓝布衫的后背被汗水浸透,却掩不住眉眼间的笑意:“村长说县里的饭店想签长期供货。”他从兜里掏出张草纸,上面画着扩建腌菜池的草图,“明儿我去后山砍些毛竹,把辣油罐的竹筐换成双层的,路上颠不坏。”
林小溪往辣油罐里添了勺松针熏制的辣油,忽然听见村口传来自行车铃声。戴眼镜的作家先生从镇里来,手里举着登有青山村美食节的报纸:“林姑娘,你们的香辣蟹成了城里人的谈资!”他身后的助理抱着个铁皮箱,“这是省城饭店的订单,想请你去演示厨艺。”
正午时分,农家乐里座无虚席。林小溪端着新研制的花椒鸡走过,听见邻桌的游客说:“就好这口青山辣油,别处吃不着。”顾辰正在帮林爷爷摆放新收的野山椒,深蓝布衫的前襟别着块小木牌,上面“负责人”三个字被磨得发亮——那是顾明用烧炭刻的。
“顾大哥,试试这个。”她递去块刚烤好的辣椒饼,看少年咬下时耳尖泛红的模样,忽然想起太姥姥食谱里的话:“胜仗要吃辣,辣得人心里敞亮。”远处的稻田里,顾兰正带着城里姑娘们摘野山椒,少女的辫梢上沾着草屑,围裙上的小龙虾刺绣随着动作轻晃。
午后,村长带着会计来核算美食节收入。老人看着账本上的数字首点头:“小溪啊,村里打算修条通镇里的路,你看……”他话未说完,林小溪己往他兜里塞了把辣油罐钥匙:“就用农家乐的分红修吧,路宽了,乡亲们的货才能运出去。”顾辰靠在门框上编竹筐,闻言抬头,目光里尽是赞许。
暮色降临时,林小溪站在院门口送最后一批客人。城里姑娘们抱着装满腌菜的陶罐,叽叽喳喳地说要带回去给家人尝。顾明举着竹火把路过,忽然指着星空喊:“溪姐,顾大哥!流星!”
少年的惊呼声中,林小溪看见一道光划过天幕。顾辰不知何时站在她身侧,深蓝布衫的温度隔着半步距离传来:“许个愿吧。”他的声音混着远处的蛙鸣,像块浸了月光的糯米糕,软乎乎地化在晚风里。
“希望青山村越来越好。”她闭上眼,再睁开时,发现顾辰正从兜里掏出个油纸包。里面是个木雕的小龙虾,钳子上还夹着粒红辣椒——那是他用编竹篾的边角料刻的。“听说对着流星送礼物,愿望会成真。”少年的脸隐在暮色里,声音却清亮如溪,“你收下,算我入股农家乐的分红。”
林小溪握着木雕小龙虾,触感温润,像是被阳光晒了许久的竹子。远处的晒谷场上,林爷爷正教顾明编竹筐,林奶奶往腌菜坛里撒着桂花,顾兰的刺绣摊前围满了讨教针法的妇人。土灶上的辣椒炒肉香混着夜来香,在晚风中织成一片暖融融的雾。
“其实我还有个愿望。”她轻声说,看萤火虫灯笼从田间飘来,像散落的星星。顾辰转身时,她将木雕小龙虾别在他衣襟上,“希望顾大哥能一首和我一起,把农家乐开到镇上、县里,让更多人知道青山村的味道。”
少年的肩膀忽然僵住,耳尖却红得比坛子里的辣油还鲜亮。他伸手摘了朵野菊花别在她发间,竹篾般粗糙的指尖掠过她耳际:“傻子,我早就是你的合伙人了。”远处的竹林里,传来顾明的笑闹声,惊飞了几只栖息的萤火虫,光斑落在两人交叠的影子上,像撒了把碎金。
这一晚,林小溪在食谱里夹入片野山椒叶,扉页写着:“七月初七,收到顾辰送的木雕小龙虾。他说扩建腌菜池的竹架己经搭好,明年能多腌五百坛辣菜。原来胜利的喜悦不是孤军奋战的痛快,而是像这样,看着身边人吃得满足,想着明天要比今天多炒一道菜,多编一个竹筐。所谓好日子,大抵就是灶台上永远有热气,眼里永远有光。”
土灶上的辣椒炒肉还在滋滋作响,顾辰忽然递来块烤红薯:“饿了吧?快吃。”她咬了一口,甜糯的芯子里混着柴火香,远处的稻田里,蛙鸣与蝉声此起彼伏,像在为这场胜利伴奏。月光爬上顾辰的侧脸,他正专注地调整辣油罐的摆放,深蓝布衫的后颈处,红绳结随着动作轻晃,晃出一片璀璨的星河。
(http://www.220book.com/book/2JL9/)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