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府镇的秋阳穿过兵器坊的窗棂时,匠师瑶正用镊子将火柴梗嵌入油纸包。郑辰随手递过的防潮纸在阳光下泛着细麻纹理,突然听见"啪"的轻响——她指尖的火柴不慎滑落,却被油纸包弹回掌心,麻纤维交织的纹路在蜡光下显露出惊人的韧性。
"这纸......"匠师瑶捏起纸角轻扯,改良后的桑皮纸竟能承受三斤重的铁砧坠压而不裂。王二狗抱着新劈的麻纤维蹲在一旁,纤维束上的"田"字标记被秋露浸得发亮:"瑶姐,田东家说这麻得用井水漂三日才够韧!"
郑辰正在镗削火铳药池,铜屑落在案上的油纸包上,惊得包内的火柴梗簌簌颤动。他头也不抬道:"火铳装填七道工序,战时哪有功夫慢慢倒药。"匠师瑶突然将火柴包拍在火铳旁,油纸与铜器碰撞出清脆的声响:"先生!若把火药和弹丸包成个'纸疙瘩',是不是能一口塞进枪膛?"
工坊角落的蒸汽钟突然敲响,铜锤声里,柳如眉扛着石墨模具撞开门,铁甲上的矿砂掉在匠师瑶的纸样上:"瑶妹子!俺从矿洞挖了块千年石墨,够压一千个纸壳!"模具上天然形成的网格纹路在阳光下泛着幽光,恰能将桑皮纸压出规整的方槽。
"好模具!"匠师瑶取过桑皮纸铺在石墨槽内,田婉改良的纸浆里混着亚麻碎末,指腹划过能感到细微的纤维凸起。苏璃的算盘突然在账房响得急促,她踩着碎纸进来,赤金算珠上沾着新印的工坊契纸:"己支银三百两,特种纸工坊后日就能开工。"
暮色漫进工坊时,首枚纸壳弹雏形躺在陶盘里。匠师瑶用竹刀将黑火药按比例舀入纸槽,弹丸滚入时带起细烟,却被纸壁稳稳裹住。王二狗举着刻有导流槽的冲压模具:"瑶姐,我给模子加了排气孔,纸壳不会鼓泡!"
"试试。"郑辰递过燧发枪,匠师瑶将纸壳塞进枪管,用通条轻压的瞬间,纸壳竟自动贴合膛壁。李猛扳动击锤时,匠师瑶突然闭眼——"砰"的枪响惊飞梁上麻雀,靶墙上的草席出现碗口大的破洞。
"七步并作三步!"柳如眉的鞭梢卷起靶纸,"俺的矿监队要是都用这纸疙瘩,能少挨多少箭!"苏璃的算盘骤停,算珠停在"射速提升50%"的刻度上:"若量产,商队护卫的火器损耗能降三成。"田婉递过油纸包的纸壳样品,包内的生石灰干燥剂让纸张保持干燥:"加了麻纤维的纸,泡过水也能捏成型。"
深夜的工坊里,匠师瑶用刻刀在石墨模具上凿出"辰"字暗纹。郑辰调试着底火装置,突然听见纸壳摩擦枪管的轻响——那是王二狗在测试不同厚度的纸壳韧性。窗外的秋虫唧唧,与蒸汽钟的滴答声混在一起,竟成了宣府镇新的夜曲。
"还得防着雨水。"匠师瑶望着陶盘里吸了潮气的纸壳,指尖划过膨胀的纤维,"明儿试试田东家的蜂蜡......"郑辰将新制的底火盖在纸壳上,铜与纸的咬合声里,他想起现代弹药的整装结构。他知道,这枚带着桑皮纸清香的纸壳弹,不仅是装填方式的革新,更在明末火器的发展史上,落下了关乎「弹药体系革命」的第一子。
当苏璃计算着特种纸工坊的产能,田婉改良着纸张的防水配方,柳如眉规划着石墨矿的首供路线时,这枚躺在陶盘里的纸壳弹,正像一粒投入湖面的石子,即将在历史的长河中,激起改变战争规则的层层涟漪。而兵器坊窗棂上的秋阳,也仿佛预见了未来,将纸壳弹的雏形照得透亮,宛如一枚即将点燃的火种。
(http://www.220book.com/book/2K3Q/)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