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继明在得知李静初谋划的消息后十分紧绷,接连数日不敢让小安平露面,家中西个女使皆是整装待发,浑身上下都是淬了毒的暗器。
早年算命的就说,宋继明是女命男身,所以自从生下来就体弱多病。
再加上他又是宋由的妾室所生,宋由正妻明氏是个善妒的夫人,借机大做文章,给宋继明一早就冠上了“克父克母克亲缘”的名号。
搞得那本就脑袋不灵光的宋由对这个儿子很是厌恶,早早就送到了江南那边的宅子里散养。
也算是天意弄人,在明氏又派人马前去暗杀这个庶子的时候,机缘巧合下被大梁有名的学士代天鸣救下,代天鸣相信缘分,便收了这个孩子当自家关门弟子,和李延与李静初也算师出同门。
也许算命先生的话半真半假,宋继明一生为亲缘所累。
主母明氏用的毒狠辣,让宋继明从娘胎里就成了个病秧子,一首延续下去。生父宋由倒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所谓。
生母荣姨娘是个分不清主次的泼辣女人,并不关心亲儿子的死活,一心逼着宋继明争宠,妹妹长大后想着的也是靠自己的名声爬上李延的龙床。
所有人不是害他,就是有利所图。
自从听闻帝师收留了这命苦儿子,首先想到的不是看看儿子的不容易,反而拼尽全力去跟皇家攀亲戚,给代天鸣气的指着她鼻子大骂:“无知妇人,定会害了我徒继明!”
宋继明不是不想为官,师父所传授的道理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书卷中笔墨两行蔓延到一切见闻,最终铸就他灵魂的底色,成为一生的信仰。
武可上马平天下,文可治国定乾坤,这是宋继明一生所求,入世为官更是实现抱负的必由之路。
可他的才华早就在江南求学的五年里声名鹊起,早就成为京城达官显贵们招揽的对象,更不用说作为京城老门老户的宋家了。
宋由对这个儿子的态度又犹疑起来,可他站队那妖孽国师白无际,一旦宋继明入世,宋家是他洗不去的标记,“走狗”一词更是会像耻辱柱一样耸立在他灵魂的高地。
宋继明傲骨铮铮,他不能接受。
而且荣姨娘疯狂的想要塞自己同样愚蠢的妹妹宋晓璇进宫。
还疯狂的想让自己跟世家大族联姻好让她斗倒明氏,越俎代庖,并让自己夺取宋家少主之位,这是一定会乱了朝堂嫡庶尊卑的!
宋继明并不想让李延为难。
他对李延的感情有些复杂,有对于师兄的尊敬,有对皇帝的尽心,更多的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如丝如缕的事物,终于在岁月的苦修中他明白了,这是一味情愫。
一味不该有的、不为世俗所容的情愫。
所以那时李静初还未被囚禁,他便一首躲着李延,搞的李家这对姐弟二张和尚摸不着头脑。
最终,在目睹了李延囚禁亲姐姐,逼李静初放权的狠辣背后的温情,还有受制于南疆巫医的痛苦之后,他选择站到这位师兄身边, 顶点小说(220book.com)最新更新皇姐有个私生子 也默许了那比自己还要浓烈的感情干柴烈火般将自己吞没。
李延也是如此,他自从被封为太子后,在皇宫那个富丽堂皇、利欲熏天的销金窟,变成了跟当年李静初一样,傲慢而狂妄的人,甚至更严重,没有什么人是他能放进心里的。
哪怕是第一次见宋继明也是这样。
那年苏州的梅雨浸透了白鹭书院飞翘的檐角,李延支着下巴看雨珠从竹帘缝隙滚落。
帝师代天鸣苍老的声音在讲《盐铁论》第十一章,他偏头就能看见宋继明挺得笔首的脊梁——那件浆洗得发硬的青布衫,在满室绫罗间像根不合时宜的竹刺。
"殿下觉得,当如何制衡盐商?"帝师的戒尺突然敲在案几上。
李延懒洋洋转着鎏金匕首:"杀几个刺头,余下的自然乖觉。"
满堂哄笑中,他满意地看到宋继明握笔的手背暴起青筋。这个从河滩捡来的小乞丐,竟敢在晨课时指出他策论里的谬误。
暮色初临时分,李延的锦靴踏碎了胥江码头的月光。二十艘画舫悬着琉璃灯,歌伎的吴侬软语混着酒香漫过水面。"给那呆子送帖,"他将烫金请柬扔给侍卫,"就说本公子请他来品鉴新得的《平复帖》。"
宋继明抱着琴囊出现在画舫时,李延正将葡萄喂进怀中歌妓的檀口。
十二扇青玉屏风突然被人撞开,满船惊呼中少年踉跄栽进脂粉堆,素色发带缠上了鎏金香炉。
"原来宋公子好这口。"李延用剑尖挑起他沾满胭脂的衣襟,"不如本公子做个东道,替你梳拢了这花魁?"
暴雨突至的刹那,画舫猛地倾斜。宋继明突然攥住李延手腕,湿冷指尖激得他心头一跳。
"殿下听,"少年声音压得极低,"这些商船吃水三寸却挂着空仓旗。"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李延看见江面飘着几粒不该出现在官船上的暹罗米。
更漏敲过三响时,李延踹开了宋继明暂居的柴房。月光漏过茅草顶,照见满墙悬挂的漕运账簿摹本,褪色布衣的少年正用炭笔勾画河工名册。
"你竟敢私查苏州府..."话音未落,窗外突然掠过寒光。宋继明扑过来时,李延闻到他身上混着墨香的血腥气,三支弩箭钉入他们方才站立的位置。
暴雨冲刷着阊门粮仓的青砖地,李延的锦袍下摆浸满泥浆。
宋继明用金簪挑开生锈铜锁的瞬间,他看清少年掌心交错的新旧伤痕。"去年黄河决堤,"宋继明的声音混着雨声,"这些本该赈灾的陈米,却在这里喂老鼠。"
追兵火把照亮夜空时,李延发现自己竟跟着宋继明钻进了恶臭的下水道。污水漫过膝盖的刹那,有什么冰凉的东西塞进他手里。
"殿下可知,"宋继明将最后半块霉饼掰成两半,"您腰间那颗东珠,够运河民夫吃三年粟米饭。"闪电劈开黑暗的瞬间,李延看见少年眼中映着仓廪间白骨的磷光。
许是那一刻“清风傲骨”这个词,只在那惊鸿一眼间便有了定论。
那个心怀天下苍生的白衣少年,那双干净的像是晴空的眉眼和周身属于江南烟雨般柔中带刚的气质,早己深深刻进他的心间。
(http://www.220book.com/book/2NS2/)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