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的秋老虎炙烤着大地,秦明站在太学的百工堂前,看着弟子们将最后一批"防疫香囊"装入木箱。木箱上用朱漆写着"陇西郡"三字,里面除了艾草、苍术等药材,还有他改良的"消毒粉"——用精盐、石灰和皂角灰按比例混合而成。
"大人,夏蝉姑娘在陇西传回消息。"一名影卫单膝跪地,呈上染着血渍的密信,"震区出现疫病,患者高热呕泻,三日之内便...""够了。"秦明打断他,展开舆图时指尖微颤。陇西地震后的流民聚集区,正以惊人的速度蔓延着瘟疫,这与他记忆中穿越前看过的霍乱疫情如出一辙。
"传我将令:"他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一、太学方术院即刻绘制'隔离区分布图',用生石灰划分安全区与疫区;
二、阿禾夫人统筹熬制'辟瘟汤',每石汤加三钱消毒粉;
三、夏蝉率影卫焚毁所有死者衣物,掘深坑以石灰填埋尸体。"
张良拄着藜杖走入,袍角扫过地上的防疫图谱:"国师,《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当以食疗辅之。"他展开巴蜀送来的新稻食谱,"用新稻芽煎水,可和胃止呕。"秦明点头,命人即刻照办,目光却落在舆图上的"渭水渡口"——那里是陇西流民进入关中的必经之路。
三日后,渭水渡口竖起数座竹制检疫站。秦明亲自坐镇,手持他改良的"测温铜尺"——尺端嵌着西域进贡的琉璃泡,能根据体温变色。一名咳嗽的流民刚要闯关,就被夏蝉用淬毒短刃逼退:"退后!凡发热者,一律送隔离营!"她玄色劲装上的血渍己洗去,取而代之的是刺鼻的药味。
阿禾带着太学女弟子们在隔离营熬药,巨大的铜锅里翻滚着深褐色的药汤。她掀起锅盖时,蒸汽氤氲了脸上的汗渍:"按国师的法子,药汤里加了土豆淀粉,能让流民喝得更饱。"旁边的弟子们正用新制的陶勺分药,勺柄上刻着"防疫"二字。
月璃在太学演武场搭建"天象台",青铜浑天仪的指针正指向"井宿"。"井宿主水,恐有水源污染。"女官拂去仪器上的灰尘,对身边的弟子道,"传令各郡县,用竹管引山泉水,沉铁砂过滤。"这法子是秦明根据现代净水原理改良,铁砂能吸附水中杂质。
这日黄昏,秦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府,却在门口看见李狗剩带着几个百工堂弟子。他们抬着个古怪的木架,上面挂着许多小皮袋:"大人,这是按您说的'淋浴器'做的,皮袋装满消毒水,拉绳就能冲澡。"木架下方接了陶缸,缸底铺着厚厚的生石灰。
"很好。"秦明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忽然咳出几声。阿禾立刻端来热汤:"知道你又没按时吃饭。"她看着丈夫眼下的青黑,眼圈微微发红,"夏蝉在陇西也病倒了,却还瞒着你。"
秦明猛地起身,却被张良拦住:"国师需坐镇中枢。"老臣展开刚收到的捷报,"影卫在陇西疫区发现韩信残部踪迹,他们竟在水源投毒!"捷报上的朱砂批注显示,夏蝉己率人捣毁投毒点,但自己也中了慢性毒素。
"用新稻芽煎水,加蜂蜜服下。"秦明立刻写下药方,交给影卫快马送去,"告诉她,我在咸阳等她凯旋。"他转身望向窗外,太学的灯火在夜色中明明灭灭,宛如他穿越以来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延续。
是夜,秦明在书房绘制"公共卫生图",图上详细标注了厕所、水井、垃圾场的布局。阿禾坐在一旁研磨,看着丈夫笔下的线条,忽然想起初见时他满身血污的模样:"那时你说,要让天下人吃饱饭。"
"现在还要让他们不生病。"秦明头也不抬,笔尖在"咸阳西市"处画了个圈,"在这里建个'公立医院',用隔离病房,分内外妇儿西科。"他想起穿越前的医院制度,心中勾勒出未来的蓝图。
五日后,陇西传来好消息:疫情得到控制,夏蝉己痊愈归来。秦明站在咸阳城头,看着她的队伍穿过渭水桥,玄色劲装上的血痕己被洗净,取而代之的是胸前佩戴的"防疫"徽章——那是太学弟子特意为她打造。
"韩信残部己逃往塞外。"夏蝉递过枚染血的玄鸟令牌,"这是从他们首领身上搜的。"秦明接过令牌,望着远处渐沉的夕阳,忽然觉得,这乱世的硝烟终于快要散尽。
此刻,太学的钟声响彻咸阳,宣告着瘟疫平息。秦明将令牌收入袖中,对夏蝉道:"通知百工堂,烧制一批带盖的陶厕缸,发给各郡县。"他转身走向宫阙深处,斩乱刀的穗子在夜风里轻轻晃动,仿佛在为这用智慧与仁心守护的太平盛世,奏响最后的凯歌。而属于大秦的辉煌,才刚刚开始。
(http://www.220book.com/book/2OG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