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城丞相府内,烛光昏黄。李斯坐在案前,手中握着一卷竹简,眉头紧锁。窗外夜色深沉,偶有更夫的梆子声传来,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
“大人,秦先生的信。”一名心腹侍从悄然入内,将一封信笺放在案上。
李斯展开信纸,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的字迹。秦明在信中详细讲述了楚军在敖仓的大胜,以及各路诸侯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产生的矛盾。然而,真正让他脸色骤变的,是信末那几行小字:“赵高近日频繁与党羽密会,似在谋划针对大人之计。陈胜、吴广虽死,恐其借二人之名,行构陷之事。望大人早做防备。”
“果然来了……”李斯喃喃自语,眼中闪过一丝寒芒。自始皇帝驾崩后,他与赵高的明争暗斗便从未停止。如今赵高把持朝政,又深得二世宠信,自己这个丞相的地位早己岌岌可危。
与此同时,赵高的府邸内,一场阴谋正在酝酿。大厅内烛火摇曳,十余名亲信围坐在一起,气氛诡秘。
“丞相之位,迟早是大人的囊中之物。”一名门客谄媚地说道,“只是那李斯老奸巨猾,又有朝中大臣支持,想要扳倒他,恐怕……”
“哼!”赵高阴沉着脸,眼中闪过一抹狠厉,“陈胜、吴广虽死,但他们掀起的反秦浪潮却未平息。天下义军蜂起,这罪责,总得有人来担!”
“大人的意思是……”
“没错!”赵高冷笑一声,“就说李斯暗中勾结反贼,纵容陈胜、吴广起义,意图颠覆大秦社稷!反正那二人己死,死无对证,只要二世陛下信了,李斯便是有十张嘴,也说不清!”
众人纷纷拍手称快:“大人妙计!如此一来,李斯必倒!”
“不过,此事还需谨慎行事。”赵高眼中闪过一丝阴鸷,“先派人在朝中散布谣言,再让几个亲信上书弹劾。等舆论造足了,便是收网之时!”
第二日,咸阳城内暗流涌动。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都在传言丞相李斯与反贼有染。朝堂之上,气氛更是凝重。
“陛下!臣有本奏!”一名御史大夫出列,神色严肃,“近日民间传言,丞相李斯与陈胜、吴广暗中勾结,纵容起义,其心可诛!”
秦二世胡亥一听,顿时龙颜大怒:“大胆!丞相乃先帝重臣,怎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陛下明鉴!”又有几名大臣纷纷出列,“陈胜、吴广起事后,各地义军蜂起,而李斯身为丞相,却未采取有效措施平叛,其中必有蹊跷!”
胡亥皱着眉头,将目光投向李斯:“丞相,你作何解释?”
李斯出列,神色镇定:“陛下,此乃奸人污蔑!陈胜、吴广本是亡命之徒,其起义纯属偶然。臣自始至终都在竭力平叛,从未有过二心!”
“哼!空口无凭!”赵高阴阳怪气地说道,“如今天下大乱,百姓怨声载道,若不是丞相失职,何至于此?”
朝堂之上,两派大臣争论不休。胡亥听得心烦意乱,最终一甩袖子:“此事暂且搁置,待朕查明真相再说!退朝!”
退朝后,李斯回到丞相府,脸色阴沉如水。他知道,这只是赵高的第一步,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大人,现在该怎么办?”心腹侍从焦急地问道。
李斯沉思良久,缓缓说道:“立即派人去彭城,给秦明送信,让他密切关注楚军动向。同时,联络朝中亲信,搜集赵高的罪证。赵高既然想置我于死地,那我也不会坐以待毙!”
夜色再次降临,咸阳城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丞相府与赵府内,灯火通明,两方势力都在紧锣密鼓地筹备着,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而远在彭城的秦明,收到李斯的回信后,望着烛火陷入了沉思。在这乱世之中,各方势力相互倾轧,他又该如何在这错综复杂的局势中,为自己谋得一席之地?
(http://www.220book.com/book/2OG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