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之战后的第七日,咸阳宫前的槐树下,秦明握着一卷竹简,听着远处传来的市井喧哗。竹简上"废井田,开阡陌"的字迹被朱砂圈了又圈,墨迹未干,却己沾上了几片飘落的槐花。
"先生在烦恼什么?"张良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身着秦人深衣,腰间却仍系着韩国玉佩,"子婴己准了'约法三章',又采纳了'轻徭薄赋'之策,为何还皱眉?"
秦明转身,看见张良手中捧着《秦律》修订稿,书页间夹着几片枫叶——那是阿禾昨日带他去骊山时摘的。"子房先生可知,变法最难的不是立法,而是立信。"他指向宫门前排队领取种子的百姓,"这些人昨日还在害怕被抓去修陵墓,今日却敢来领粟种,不是因为相信新政,而是在观望。"
张良点头,指尖划过竹简上"民有敢挟书者族"的废除条款:"所以先生让子婴打开王室书库,允许百姓抄录典籍?这招'攻心为上',比蒙恬的冰墙更厉害。"
"还不够。"秦明取出一张图纸,上面画着类似现代学校的建筑,"我想在咸阳设'学宫',教百姓识字算数,甚至...研习百家之学。"
张良瞳孔骤缩,这比"废井田"更具颠覆性。他忽然想起齐国的稷下学宫,却在秦孝公时被付之一炬。"先生想让秦人...不再唯法是从?"
"不是不遵法,而是让法成为护民之器,而非驭民之鞭。"秦明望向宫墙,那里新刷的石灰水还带着湿气,"子房可愿执掌学宫?以您的才学,定能让六国学子心向往之。"
张良尚未答话,便听见宫门前传来骚动。阿禾骑着马闯入视线,裙摆上沾着草屑,手里举着一支羽箭:"秦明!函谷关斥候传来急报——项羽退回彭城后,杀了宋义,自封西楚霸王!"
羽箭"噗"地钉在槐树上,箭杆上绑着的布条写着"分封诸侯,割地称王"八个大字。秦明与张良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忧虑——项羽这一步棋,看似风光,实则将六国旧部的野心全部激活。
"沛公那边呢?"秦明取下羽箭,布条上还带着血腥气。
"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在巴蜀。"阿禾跳下马,从靴筒里摸出韩信的密信,"韩将军说,刘邦正在整军,似乎有西进入蜀的打算。"
张良接过密信,扫过上面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八字,忽然轻笑:"好个韩信,果然深得《太公兵法》精髓。先生可是早就料到,刘邦会借分封之名,养精蓄锐?"
"我料到的不止这个。"秦明指向地图上的齐国故地,"项羽封田安为齐王,却忘了田荣才是齐地民心所向。不出三月,齐地必反——而这,就是我们的机会。"
阿禾不懂兵法,却看出气氛凝重,忙道:"子婴还在等咱们商议'军功授爵'的新策呢,要不...先去议政殿?"
三人刚到殿门,便遇见蒙恬抱着一叠军报出来,甲胄上还沾着函谷关的冰渣:"先生来得正好,骊山军己按您的法子改编成'郡县兵',但..."他压低声音,"有些老将不服,说'秦人只认军功,不认郡县'。"
"所以才要改军功制。"秦明接过军报,扫过上面的"斩首论功"旧例,"以后不再以人头数记功,而是以驻守城池、开垦荒地等'民事'论功。蒙将军可愿做第一个试点?"
蒙恬一愣,随即抱拳:"末将愿为先生马前卒。"他转身离去时,铠甲碰撞声中竟带着几分轻快——这个曾修建长城的名将,终于在新政中看到了比杀戮更长远的未来。
议政殿内,子婴正在翻阅《关中人口册》,案头摆着月璃送来的"星象祥瑞"奏疏。他抬头看见秦明,眼中闪过一丝欣喜:"先生来得巧,刚收到陇西急报,羌人愿以战马换铁器。"
"那就开边市,允许百姓自由贸易。"秦明将"学宫"图纸铺在地图上,"另外,我想让月璃姑娘的阴阳家弟子去各地宣讲新政,就说'五星连珠,秦兴六国'。"
子婴挑眉:"借天命而治人心,先生果然深谙帝王术。"他拿起玉玺,在"允许百姓通商"的竹简上盖章,朱红大印落下的瞬间,殿外忽然传来孩童的歌谣:"秦法新,五谷丰,函谷关下息兵戎..."
张良望向殿外,见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孩子正追着蝴蝶跑,他们手中的风车转着转着,竟转出了几分太平景象。他忽然想起在新郑被抓时,秦明说的"天下大同",此刻终于有些明白——真正的太平,不是消灭战争,而是让百姓忘记为何而战。
"对了,韩信的密信..."子婴忽然开口,"先生真的打算助他成齐王?不怕养虎为患?"
秦明摸出袖中的齐王令牌,想起韩信接令牌时眼中的光:"猛虎在山,方保百兽震惶。若能让韩信、刘邦、项羽三足鼎立,我们才有足够的时间推行新政。"他顿了顿,声音放柔,"何况...每个人都该有选择的机会,不是吗?"
月璃的身影忽然出现在殿门口,她身着素色长裙,发间不见了金步摇,唯有一支木簪别着几片槐叶:"先生,阴阳家弟子己在彭城散布'楚虽三户,亡秦必韩'的童谣。"她转向子婴,"不过更重要的是...星象显示,将星韩信己有异动。"
秦明与张良对视一笑,这正是他们期待的。他走到窗前,望着咸阳城外连绵的麦田,想起阿禾说的"大院子、黄狗",忽然觉得那些看似遥远的憧憬,正在新政的土壤里慢慢发芽。
"传令下去,"他轻声道,"学宫明日开馆,第一堂课,就讲'天下为何需要一个新秦'。"
殿外,微风拂过,槐树叶沙沙作响。阿禾捡起一片落叶,在上面画了个笑脸,递给身旁的孩童。孩子举着叶子跑远了,笑声惊起一群白鸽,扑棱棱飞向湛蓝的天空。月璃望着鸽群,摸出星象卷,在"五星连珠"的记载旁写下:"新政初行,民心始聚,此乃真天命也。"
远处,函谷关的烽烟己经熄灭,取而代之的是袅袅炊烟。秦明知道,真正的战争从未结束,但至少在此刻,在这个被改写的历史里,有一群人正在用智慧和勇气,编织着比星辰更璀璨的未来——那是属于所有活人的未来,而不是某个帝王的私产。
"走吧,"他对阿禾说,"去看看学宫的地基挖好了没有。说不定将来某天,我们的孩子也能在那里读书识字,不知战乱为何物。"
阿禾脸红了,却还是用力点头。她跟着秦明走出宫殿,阳光落在他们肩头,将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宛如一幅正在展开的画卷,画里有青山绿水,有炊烟人家,还有,一个正在诞生的新世界。
(http://www.220book.com/book/2OG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