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的咸阳城被朝霞染成鎏金色,朱雀大街两侧的槐树上挂满了红绫,百姓们手持月璃派发的"太平符",挤在街道两旁,目光望向尽头的咸阳宫。宫门前的青铜鼎中燃着檀香,烟雾缭绕中,三十六名墨家弟子操纵着机械凤凰,展开翅膀喷出五彩纸屑,引来孩童们的阵阵惊呼。
"吉时己到——"
公孙敬的唱喏声穿过九重宫门,子婴身着绣着八卦山河图的黑色皇袍,在蒙恬的护卫下缓步登上祭天台。他腰间的断佞剑换成了黄金剑鞘,剑柄上镶嵌的和氏璧折射出七彩光芒,与手中的传国玉玺交相辉映。秦明站在丹陛之下,望着这位年仅三十的帝王,忽然想起昨夜他在祭天文中写下的"愿以身为烛,照破千年夜",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吾皇万岁万万岁!"
山呼声震耳欲聋,阿禾混在人群中,看见子婴登上高台时,百姓们自发跪下,额头触地。她摸了摸袖口藏着的粟米饼——那是今早百姓们塞给她的,说是"给国师大人尝尝自家的新麦"。
月璃身着白色祭服,手持星象盘走上祭坛。她腕间的银镯换成了东君神像金镯,每走一步,镯上的二十八星宿便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当她将三牲祭品献于昊天上帝牌位前时,忽然有群白鸽掠过祭坛,衔来的橄榄枝恰好落在子婴脚下。
"祥瑞!此乃祥瑞!"公孙敬尖着嗓子喊道,手中的竹简抖得哗哗响,"凤凰来仪,白鸽衔枝,此乃天授大秦,国泰民安!"
子婴俯身拾起橄榄枝,面向百姓高声道:"今日起,废'秦'之苛政,立'西秦'之新政!吾以血起誓——"他指尖划过断佞剑,一滴鲜血落在祭坛上,"若负百姓,天必谴之!"
人群中爆发出更热烈的欢呼,有老者感动得老泪纵横,有妇人抱着孩子喃喃自语"太平了"。秦明注意到张良眼中闪过泪光,这位历经沧桑的谋士,此刻终于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封禅大典,开始!"
随着月璃的宣唱,三十六名农家弟子抬着青铜鼎走上祭坛,鼎中盛放着关中百姓敬献的五谷。蒙恬率军士呈上六国地图,项羽的西楚、刘邦的汉、韩信的齐等势力范围用不同颜色标注,却都在"西秦"的版图周围,形成拱卫之势。
"蒙恬听封!"子婴接过玉玺,在诏书上盖章,"着为镇国大将军,赐虎符,领天下兵马,屯田筑城,护佑北疆。"
蒙恬单膝跪地,甲胄与石阶相撞发出清响:"末将必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起身时,秦明看见他眼中有泪光闪烁——这位曾被囚禁的名将,终于在新朝找到了归宿。
"张良听封!"子婴又取过一卷竹简,"着为丞相,总领百官,修订律法,开科取士。"
张良接过诏书,抬头望向子婴:"臣唯有竭尽所能,助陛下实现'天下大同'之志。"他转身时,腰间的韩国玉佩与秦式革带相碰,发出一声轻响,仿佛旧时代与新王朝的温柔对话。
"月璃听封!"子婴示意宫女呈上金册,"着为大祭司,总领阴阳家,掌观星象、祭天地、布德政。"
月璃接过金册,东君神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阴阳家必以天命为凭,佐陛下定鼎中原。"她退下时,与秦明对视一眼,目光中既有默契,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
"秦明听封!"
殿中忽然静得落针可闻。秦明上前半步,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在空旷的宫殿里回响。阿禾攥紧了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她等这一刻,比任何人都要紧张。
"着为国师,赐黄金甲、象牙笏,开府建衙,总领新政推行,兼管学宫、商部、农部。"子婴走下祭坛,亲手将国师印绶挂在秦明颈间,"天下事,尽托先生。"
印绶上的"国师"二字闪着金光,秦明触到绶带里层绣着的"克定祸乱"西字——那是阿禾的针脚。他抬头望向殿外,百姓们正踮脚张望,目光中满是期待。忽然想起穿越时的迷茫,此刻却终于明白,自己兜兜转转,就是为了站在这个位置,替这个时代推开那扇名为"希望"的门。
"臣必不负陛下,不负天下。"他低声道,声音里带着哽咽。
封赏继续,朱猛为"农正",掌管天下农田;景曜为"工正",统领墨家机关术;甚至连投降的英布,也被封为"镇南都尉",驻守武关。当子婴念到"诸国旧部,皆可保留自治,唯需遵西秦律法,永不刀兵相向"时,远处忽然传来马蹄声——是韩信派来的使者,送来"齐王愿与西秦结为盟友"的国书。
"好!"子婴击节赞叹,"传旨,赐韩信九锡,许其开府治事。"他转身望向西方,目光仿佛穿透了函谷关,"告诉刘邦,巴蜀之地,亦可为天府之国。若他愿休兵,西秦愿赠他都江堰治水图。"
大典在暮色中落幕,子婴登上城楼,向百姓抛洒象征福泽的粟米。秦明站在他身后,看见阿禾混在人群中向他挥手,发间的山茶花在晚风里轻轻颤动。月璃手持星象盘,盘上的指针始终指向秦明,仿佛在印证某种宿命。
"先生看,"子婴指着东南方,那里有一颗明亮的星星正在升起,"那是'帝星'。"
秦明摇头:"陛下看错了,那是'民心星'。"他取出怀中的怀表,表盖内侧贴着阿禾画的笑脸,"真正的帝王术,不是驾驭星辰,而是让每个百姓都能成为自己的星星。"
子婴一愣,随即大笑。他解下腰间的断佞剑,递给秦明:"此剑从今往后,便由先生执掌。若有一日,我背离了今日之誓,先生可持此剑,取我项上人头。"
剑鞘上的"忠"字映着月光,秦明却在剑柄内侧摸到新刻的"民"字——原来子婴早己将"忠君"改为"忠民"。他握紧剑柄,感受到这位帝王的决心,忽然明白:改写历史的,从来不是他这个穿越者,而是无数个像子婴这样愿意放下成见、拥抱新生的人。
城楼之下,万家灯火渐次亮起,学宫的烛光透过窗纸,将"仁义礼智信"的字样投在街道上。阿禾跑上城楼,塞给秦明一块粟米饼:"快吃,百姓们说,国师吃了这饼,能让天下人都不饿肚子!"
秦明咬了一口,饼里竟掺着蜂蜜,甜得沁人心脾。他望着怀里的印绶、手中的断佞剑,又看看阿禾发亮的眼睛,忽然觉得,这乱世里所有的奔波与挣扎,都值得了。
月璃站在角落,展开最后的星象卷,在"西秦开国"的记载旁写下:"五星连珠归正位,万方辐辏聚咸阳。天命不再属一家,而属天下民心。"她知道,从今天起,历史的河流彻底改变了方向,而他们,都将成为新传说中的星辰,在岁月的长河里闪耀不灭。
夜风拂过城楼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响声。远处,函谷关的方向传来隐约的驼铃声——那是通商的队伍出发了。秦明望向星空,想起不知多少年后,会有人在史书里写下:"西秦元年,子婴称帝,天下始见太平之兆。"
而他,将与阿禾、与子婴、与所有心怀希望的人一起,在这个被改写的时代里,书写属于他们的、真正的盛世。
(http://www.220book.com/book/2OG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