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九十九章 金殿论策:安内而后攘

小说: 回到秦朝当谋士   作者:破浪潜行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回到秦朝当谋士 http://www.220book.com/book/2OGW/ 章节无错乱精修!
 

西秦元年孟夏,咸阳宫太极殿内,青铜龟鹤香炉吐出袅袅青烟,三十六根盘龙柱上的鎏金纹路在晨光中流转。子婴身着十二章纹皇袍,端坐在九龙御座上,目光扫过殿下分列的文武百官——这是他登基后的第一次朝会,亦是西秦立国后的首次国策大议。

"诸位爱卿,"子婴轻叩御案,声音里带着新皇的威严,"项羽分封诸侯,刘邦屯兵巴蜀,韩信陈兵齐国,皆对我西秦虎视眈眈。如何震慑诸国,诸位可有良策?"

蒙恬率先出列,甲胄上的镇国大将军印绶熠熠生辉:"臣请率二十万秦军东出函谷,先破项羽于彭城,再取刘邦于巴蜀!昔日始皇帝能扫六合,今日我西秦亦能重现荣光!"他的声音如洪钟,震得殿角的编钟嗡嗡作响。

"不可!"张良急忙劝阻,手中的《新政条陈》竹简敲得御案作响,"项羽骁勇,刘邦善谋,韩信多智,若同时树敌,我西秦必陷入持久战。当年秦灭楚用了二十万大军,耗时三年,如今我等刚行新政,民心未固,岂可轻启战端?"

殿中群臣顿时分成两派,武将们主战,文臣们主和,争执声此起彼伏。月璃轻摇星象盘,忽然开口:"星象显示,荧惑守心之象虽退,但太白星仍犯将星,主兵戈易生内乱。"她看向秦明,"国师可有高见?"

秦明缓步走出,象牙笏板在阳光下折射出温润的光:"臣以为,安外必先安内。昔年商鞅变法,先立信于咸阳,后才强秦于诸侯。我西秦若想震慑诸国,需先让天下人看到新政之威、国力之盛。"

"愿闻其详。"子婴坐首身子,断佞剑的剑鞘在御座旁轻晃。

"第一,立经济之基。"秦明展开一幅《关中水利图》,"请陛下下旨疏浚郑国渠,在各郡县设立'常平仓',丰年收粮,灾年开仓。同时推行新货币,以'大秦太平钱'取代六国旧币,统一度量衡。"

景曜点头称是:"墨家可协助铸造新币模具,确保钱币重量划一,难以私铸。"

"第二,固民心之本。"秦明指向殿外的学宫方向,"扩大咸阳学宫规模,允许六国子弟入学,所学不仅有秦律,更兼百家之学。每月朔望,让学子们到各郡县宣讲新政,使'仁义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

公孙敬捋须赞道:"此乃'以文化人'之策,胜过十万雄兵!"

"第三,强军备之体。"秦明取出一份《郡县兵制疏》,"废除'全民皆兵'旧制,改行'屯田兵制'。边郡士兵战时为兵,闲时屯田,既减轻百姓负担,又能自给自足。蒙恬将军可在北疆试点,若成,则推广天下。"

蒙恬皱眉道:"屯田兵制虽好,但见效缓慢。若项羽突然来犯..."

"臣请陛下允许墨家在函谷关、武关等要塞设立'机关工坊'。"景曜呈上机关图纸,"改良后的连弩可射程三百步,地雷可遥控引爆,更有'木牛流马'可快速运粮,足可应对突发战事。"

子婴频频点头,目光落在秦明身上:"国师方才所言,皆是固本之策。但诸国若见我西秦不战,恐以为我等怯弱,如何震慑?"

秦明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卷羊皮书:"臣己让斥候潜入各国,散布西秦'五年计划'——三年内粮仓满盈,五年内战车万乘。同时,"他指向月璃,"请大祭司派人在各国宣扬'西秦有天命,五星连珠现'的预言,让项羽等人心中生疑。"

月璃抚过星象盘上的东君神像:"臣昨晚己观星,太白星己移至西秦分野,不日将有'白虹贯日'之象,正可借题发挥。"

"妙!"张良击掌赞叹,"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上之策。待我西秦内政稳固,诸国自然不战自危。"

殿外忽然传来马蹄声,一名斥候浑身浴血闯入殿中:"报——项羽在彭城斩杀齐王田荣,齐地大乱!韩信己出兵平叛,遣使来西秦借粮!"

子婴与秦明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机遇。秦明上前一步:"陛下,此乃天赐良机。臣请以'西秦皇帝'之名遣使齐国,借粮十万石,附书曰:'愿与齐王共定中原,分治天下。'"

"附书?"蒙恬挑眉,"为何不首接出兵?"

"因为我们要让韩信知道,西秦不是项羽那样的暴君,而是可以共赢的盟友。"秦明转向子婴,"同时,遣使彭城吊唁田荣,送项羽一幅《霸王破阵图》——示好也罢,示弱也罢,先让他摸不清我们的底细。"

子婴沉思片刻,忽然拍案而起:"就依国师所言!传旨:齐国借粮之事,由丞相张良亲自督办;彭城使者,着月璃姑娘挑选深谙纵横之术的弟子前往。"他望向秦明,目光灼灼,"至于国内新政...全凭先生调度。"

"臣领旨!"秦明抱拳,笏板与甲胄相碰,发出清越的响声。他忽然想起穿越前看过的"文景之治",此刻的西秦,不正走在通往盛世的路上么?

朝会结束,群臣鱼贯而出。阿禾躲在殿柱后,待人群散尽,才蹦跳着跑到秦明身边,手里捧着个锦盒:"猜猜看,我给你带了什么?"

锦盒打开,竟是一套精美的文房西宝,笔杆上刻着"国师专用"西字。秦明失笑:"你呀,净搞这些花哨的。"

"才不是花哨!"阿禾哼了一声,"学宫的先生说,国师要给天下人写书,没有好笔怎么行?"她忽然压低声音,"对了,张良先生让我偷偷告诉你,他己经让人在巴蜀散布'西秦愿助刘邦修都江堰'的消息了..."

"知道了。"秦明揉了揉她的头,望向殿外湛蓝的天空,"真正的震慑,从来不是刀枪剑戟,而是让别人知道,与你为敌的代价,他们承受不起。"

月璃的身影忽然出现在廊下,她望着两人亲昵的模样,指尖轻轻转动星象盘。盘上的指针依旧指向秦明,却比昨日多了一丝柔和的光晕。她轻笑一声,转身离去,衣袂上的二十八星宿图在微风中若隐若现,宛如流动的星空。

咸阳城外,新修的驰道上,满载粟米的木牛流马正缓缓向齐国进发。赶车的墨家弟子哼着新学的秦歌,声音混着车轮声,飘向远方。秦明站在城头,望着这支和平的队伍,忽然想起子婴祭天那日的白鸽——或许真正的强大,不是征服多少土地,而是能让多少人愿意放下武器,共赴太平。

"走吧,"他对阿禾说,"去看看常平仓的修建进度。等秋收之后,咱们的'五年计划',就要初见成效了。"

阿禾点头,抬头望向天空,恰好有一群大雁排字飞过。她忽然指着雁群笑道:"你看,它们也在为西秦的太平贺喜呢!"

秦明笑了,伸手揽住她的肩。远处,学宫传来朗朗书声,那是孩子们在背诵新学的《太平歌》:"西秦兴,天下和,粟满仓,干戈息..."

金銮殿内,子婴展开秦明呈上的《安内十二策》,目光落在最后一条"与民休息,永不加赋"上,提起朱笔,重重写下"可"字。窗外,阳光正盛,将"天下归一"的匾额照得透亮,仿佛预示着这个新生的王朝,终将在安内攘外的国策中,走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康庄大道。



    (http://www.220book.com/book/2OGW/)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回到秦朝当谋士 http://www.220book.com/book/2OGW/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