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冬,砖塔胡同的老槐树裹着雪粒,柳建国蹲在煤炉台前给星禾的电影分镜稿糊塑封膜,工具钳在晨光中凝着白霜。“桂兰,”他敲了敲冻得发红的手指,工装口袋里露出《七姐妹》剧本大纲,“老七说要在煤炉台搭景?”张桂兰往搪瓷缸里续着热水,银镯子在围巾下若隐若现:“她说这灶台缝里都嵌着咱丫头的故事。”
煤炉台旁的招弟正给星禾的电影道具焊接齿轮台灯,焊花溅在工装袖口,她抬手擦汗时,袖口玻璃珠胸针晃了晃——那是林大为新送的生日礼物。女儿小夏踮脚够工具箱里的铁皮青蛙,却碰倒了张折叠的纸片。“妈,这是什么?”女孩举着张泛黄的电影票问。招弟眼神顿了顿,用扳手拨了拨台灯底座:“老物件,等你七姨拍完戏,妈带你去看真的机器人展。”
车间外传来自行车铃声,赵文轩抱着一摞机械书籍出现,圆框眼镜上蒙着白雾:“听说剧组需要机械顾问......”话音未落,林大为的帆布工具包从他臂弯滑落,掉出张齿轮设计图。招弟扫了眼图纸,正是台灯底座的原型,嘴角微扬:“来得巧,正缺人调试这台灯的齿轮转动效果。”三人围在工作台前,扳手与图纸交错,煤炉台的热气透过窗户,将霜花烘出一圈圈暖痕。
来弟的“七仙女”服装店里,蒸汽熨斗的白雾模糊了玻璃,她咬着顶针给星禾改戏服,高腰阔腿裤口袋露出半张《七仙女影业筹备会议记录》。学徒工小吴举着枚铜扣凑近:“柳总,这扣子真用电子表零件做的?”来弟眯眼笑了,从纽扣账本里抽出张泛黄的发票——那是1984年换毛线的电子表票据,边缘还留着煤渣痕迹。“当年剩的边角料,”她将铜扣按在戏服领口,“现在成了咱的‘时光纽扣’。”
林芳推门进来,巴黎时装周的邀请函从公文包里滑出:“听说剧组服装要融胡同元素?”来弟摸出个铁皮盒,里面装着锈迹斑斑的电子表零件:“用这些做盘扣,再配点碎布头——当年给老七缝虎头鞋剩的。”两人边说边在布料上比划,缝纫机的哒哒声混着远处煤炉铁钳的叮当,像极了二十年前分吃阳春面时的节奏。
迎弟的画室飘着松节油与煤渣混合的气息,她正往《煤炉晨光》复制品上撒煤渣颗粒。副导演张劲松举着摄像机后退半步:“柳老师,这煤渣肌理得特写。”迎弟忽然从抽屉里拿出个铁皮盒,里面是枚齿轮发卡和几段工业废铁,轻轻放在画框角落:“这是老槐树洞里的‘宝贝’,该露个脸。”阳光穿过窗棂,在画布上投出老槐树的影子,与画中搪瓷缸的倒影叠成双重年轮。
“迎弟姐!”陈瑞阳的声音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他晃着普法宣传单冲进画室,“文创园普法墙缺幅画,得画点‘女性权益’主题......”迎弟用沾着钴蓝色的手指点了点他的西装:“普法可以,别想骗我的煤渣。”两人笑闹间,陈瑞阳瞥见画布边缘的齿轮发卡,忽然噤声——那是他1984年偷偷塞给招弟的同款,此刻在颜料中泛着温润的光。
接弟在法院调解室里,场记板“咔嗒”声惊飞了窗台上的麻雀。“这场戏要体现《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点。”星禾举着分镜本解释,剧本里“用《刑法通则》换粮票”的情节被红笔圈住。接弟推了推眼镜,从公文包拿出个铁皮盒,里面是泛黄的法条磁带:“当年我把这磁带藏在煤堆里,现在成了法治宣传片素材。”陈瑞阳晃着手机进来:“柳大法官,片场需要法律顾问!”接弟合上卷宗,露出里面夹着的《汉谟拉比法典》书签——那是陈建平送的成年礼物,书签角上还沾着点煤渣。
边疆哨所的视频通话里,盼弟的子弹壳项链撞在场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这个持枪镜头,”她对着屏幕比划,身后是陈锋新寄的家书,“枪托得这么握,当年我用木头步枪练了百遍。”星禾在那头笑出眼泪,镜头扫过道具间,真的木头步枪斜靠在煤炉旁——枪托处还留着1984年煤堆蹭的灰。远处传来军号声,盼弟忽然严肃:“老七,镜头要稳,像持枪的站姿,腰板得挺住。”
摇滚音乐节后台,念弟的吉他弦上挂着七个铁皮青蛙,罗铮正在给《煤炉与星光》做最后的混音。“副歌得加这个。”念弟拨弄琴弦,忽然往效果器里倒了点煤渣,“这是秘密武器,胡同混响。”周珊举着对讲机冲过来:“星禾说主题曲要现场收音,就在煤炉台!”念弟眼睛发亮,把吉他往肩上一扛:“走,去咱的‘天然录音棚’。”雪粒子打在她皮夹克上,吉他包拉链挂着枚过期口红——那是1984年陈瑞阳送的“邓丽君同款”,如今成了乐队的幸运符。
北电片场的监视器前,星禾捏着铁皮青蛙调整机位。“这个角度,”她对摄影师说,“要拍出煤炉火星子溅在搪瓷缸上的反光。”道具组递来招弟的钳工手套,手套夹层掉出张纸条:“小妹,扳手拧不开的,就用镜头撬。”她喉头一紧,想起昨晚视频通话时,六个姐姐各显神通:来弟展示纽扣画,迎弟演示煤渣调色,接弟讲解法律细节,盼弟示范持枪姿势,念弟弹着吉他哼主题曲,招弟则默默焊好了所有道具。
“A!”张劲松的场记板落下,镜头里的煤炉台蒸腾着热气,招弟的扳手、来弟的纽扣、迎弟的画笔依次入镜。星禾忽然看见老槐树的树洞开了道缝,里面隐约闪着金属光泽——那是林大为和陈瑞阳藏过扳手与电影票的地方,如今躺着她的分镜脚本。雪粒子落在镜头上,却被煤炉的热气融化,像极了十七年前老槐树下的星芒。
午夜收工后,七姐妹围坐在真实的煤炉台前。招弟用扳手给每人斟了搪瓷缸汽水,来弟往火里添了块果脯,迎弟把煤渣颜料盒当烟灰缸,接弟用卷宗纸折了纸船,盼弟把子弹壳串成灯罩,念弟用吉他弦给星禾编手链。“当年谁能想到,”招弟望着镜头里的自己,工装口袋还别着刻字扳手,“煤炉台能变成电影片场。”
陈瑞阳忽然推门进来,怀里抱着从上海带回的奶油蛋糕:“柳姐们看!”他展开报纸,头版标题是《胡同七仙女:从煤炉台到电影节》。念弟抢过蛋糕切成七块,第一块放在老槐树根旁,第二块喂给蹭过来的七喜猫,剩下的在搪瓷缸碰杯声中消失。星禾摸着铁皮青蛙,齿轮转动间,她听见了六个姐姐的心跳——招弟的扳手声、来弟的算盘声、迎弟的画笔声、接弟的翻书声、盼弟的军靴声、念弟的琴弦声,合成了永恒的煤炉台交响。
雪粒子扑在窗玻璃上,柳建国往炉子里添了最后一块煤,火光映着七姐妹的剪影。张桂兰把七个胎发锦囊塞进星禾的摄影机包:“丫头,给咱胡同的故事拍个大结局。”星禾点头,镜头里的煤炉台渐渐模糊,却在老槐树的枝桠间看见无数光点——那是六个姐姐用青春熬煮的烟火,至今未熄,正化作她镜头里的星河。
(第26章完)
柳家女儿们的黄金时代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柳家女儿们的黄金时代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2PMM/)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