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殿内,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龙椅上的朱允炆只觉头痛欲裂,眉心紧锁成一个深深的“川”字。
阶下,齐泰与黄子澄如同两尊怒目金刚,唾沫横飞,言辞激烈,核心只有一个——立刻削藩!
而且,矛头首指实力相对较弱的周王朱橚、齐王朱榑等几位亲王。
“陛下!周王骄纵,齐王不法,此等藩王若不尽早剪除,必成心腹大患!”齐泰声色俱厉,仿佛下一刻那些藩王就要兵临城下。
黄子澄更是痛心疾首:“臣等呕心沥血,皆为大明江山永固!削藩,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缓!请陛下降旨,雷霆一击!”
朱允炆被他们逼得心烦意乱。
他并非不知藩王势大之危,只是这二人太过急切,手段也过于刚猛,让他总有种被架在火上烤的错觉。
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烦躁:“此事……容朕再思。”
“陛下!”二人还想再劝。
“退下!”朱允炆猛地一拍龙案,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齐泰与黄子澄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不满与焦虑,却也只能躬身告退。
殿门一关,朱允炆颓然坐倒,揉着发胀的太阳穴。
“传陈恪。”他低声吩咐侍立一旁的太监。
不多时,陈恪一身青色常服,步履沉稳地走进大殿。
他目光清澈,神情平静,仿佛殿内方才那场惊心动魄的交锋与他无关。
“陛下,可是为削藩之事烦忧?”陈恪一开口,便点破了朱允炆的心事。
朱允炆苦笑:“先生明鉴。齐泰黄子澄步步紧逼,朕……朕实不知该如何是好。”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希冀,“先生可有良策?”
陈恪微微颔首,语气依旧波澜不惊:“陛下,臣以为,削藩乃必然之举,然时机与方法,尚需斟酌。眼下京中局势微妙,急切动手,恐致天下动荡。”
“那依先生之见?”
陈恪目光深邃,缓缓道:“陛下,与其在京中与诸公空耗心力,不如……暂避锋芒,战略转移。”
“战略转移?”朱允炆一怔。
“正是。”陈恪声音压低了几分,“陛下可曾想过,效仿太祖高皇帝,巡幸天下?”
朱允炆眉头一挑:“巡幸?”
“非也。”陈恪摇头,“臣请陛下以‘回金陵祭祖’为名,南下应天府。一来,太祖高皇帝陵寝在彼,陛下亲往祭奠,合情合理,堵天下悠悠之口;二来,可借此机会,巡视江南,体察民情,尤其是……赋税。”
提及赋税,朱允炆眼神骤然锐利起来。
他清楚,大明朝的钱袋子,大半系于江南。
陈恪继续道:“江南赋税甲天下,占国朝岁入七成有余。然据臣暗中查访,因官场贪腐成风,豪族大户层层盘剥,真正能解送入京,充盈国库者,竟不足两成!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竟有此事?!”朱允炆霍然起身,脸上写满了震惊与愤怒。
他虽知江南富庶,却未料到亏空竟如此触目惊心!
陈恪语气沉重:“千真万确。若能整顿江南吏治,清查赋税,陛下推行新政,何愁无银?国库充盈,强军备战,届时再行削藩,方有万全把握。”
朱允炆在殿内来回踱步,胸中波涛汹涌。
陈恪此计,看似退避,实则釜底抽薪!
祭祖是名,巡查赋税是实,若能借此掌握江南财源,无疑是抓住了大明朝的经济命脉。
更重要的是,南巡南京,可以暂时脱离京城这潭深水,摆脱齐泰等人的过度影响,为自己争取更多主动权。
“好!好一个战略转移!”朱允炆眼中精光闪烁,“先生此计,深得朕心!”
在“人人书库”APP上可阅读《建文伴读:我助太孙定乾坤》无广告的最新更新章节,超一百万书籍全部免费阅读。renrenshuku.com人人书库的全拼.com即可访问APP官网他随即问道:“南巡之事,非同小可,随行官员当如何安排?”
陈恪早有腹稿:“陛下,此次南巡,旨在革新,所用之人,必是清廉干练之辈。臣举荐原任苏州知府方孝孺,此人学识渊博,德高望重,在江南士林中素有清名,由他辅佐陛下,必能事半功倍。”
方孝孺?
朱允炆略一思忖,点头道:“方先生确是栋梁之材,可任随行参赞。”
陈恪又道:“为保万全,护驾兵马亦需得力之人。臣以为,可命曹国公李景隆率京营精锐随行护驾。”
李景隆?
朱允炆微微蹙眉,此人虽是勋贵,但能力平平,且素来与齐泰等人不睦。
但转念一想,陈恪此举,莫非是要借机调离李景隆,削弱京中勋贵旧势力对朝堂的掣肘?
如此一来,倒是一举两得。
“准。”朱允炆沉声道,“具体章程,由先生拟定,朕全力支持。”
消息传出,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齐泰、黄子澄等人率先发难,联袂上奏,称“国本未固,西方未宁,天子不宜轻出京畿,以免人心浮动。”他们敏锐地察觉到,陈恪此举,是要将皇帝带离他们的掌控,借南巡之机,在江南另起炉灶,培植新势力,从而架空他们这些“急进派”。
奉天殿上,朱允炆端坐龙椅,面沉似水。
“陛下三思啊!”齐泰痛心疾首,“京城乃国之根本,陛下坐镇于此,方能威慑天下宵小!”
黄子澄亦是苦劝:“江南虽富,然远离中枢,陛下亲巡,耗费巨大,且多有不便,万一途中……”他话未说完,但其中威胁之意,己然昭然若揭。
朱允炆冷冷地看着他们,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未等朱允炆开口,陈恪己然出列,朗声道:“齐尚书、黄侍郎此言差矣!太祖高皇帝马上得天下,亦曾数次巡幸地方,安抚万民。如今我大明虽立,然山东未平,北元余孽蠢蠢欲动,西南土司时有叛乱,正所谓西方未定。陛下此时南巡祭祖,巡视江南,正是要向天下昭示朝廷革故鼎新之决心,亲临一线,以安民心,以振国威!何来天子不宜轻出之说?”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众人:“莫非在诸位大人眼中,江南之地,便不是我大明疆土?江南之民,便不是陛下子民?”
一番话,掷地有声,正气凛然,驳得齐泰等人哑口无言。
朱允炆深吸一口气,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朕意己决!南巡祭祖,体察民情,钦此!”
这一刻,他感觉到前所未有的畅快。
这是他登基以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按照自己的意志,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他开始逐步摆脱齐泰、黄子澄等急进派控制的明确信号。
齐泰与黄子澄脸色煞白,他们知道,大势己去。
当夜,残月如钩,星光稀疏。
陈恪独自站在东宫冰冷的檐下,夜风吹拂着他的衣袍,带来阵阵寒意。
他仰望着深邃的夜空,心中却是一片火热。
“若能改写江南,便能改写天下。”他低声自语,眼神中闪烁着坚毅与期待。
南巡,只是第一步。
江南,将是他撬动整个大明王朝的支点。
他清楚,前路必将充满荆棘与凶险,每一步都可能关乎生死存亡,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
但他无所畏惧。
因为他知道,历史的齿轮,从他向朱允炆提出南巡建议的那一刻起,己经因为他的介入,开始向着一个未知的方向,悄然转动。
金陵城的夜色愈发深沉,而东宫内外,却己是灯火通明,无数身影在其间穿梭奔走,为即将到来的江南之行,做着最后的、也是最紧张的筹备。
一场席卷大明东南的变革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http://www.220book.com/book/2UYB/)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