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行来,江南的青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水乡的河道蜿蜒迢递,桨声欸乃里都是柔婉的景致。
待车轮碾过中原大地,渐次踏入北方地界。
风物便陡然换了气象——旷野上长风卷着沙尘掠过车辕,天地间一派大气磅礴的萧索,连暮色都染上苍凉底色。
裴如意伸手掀开缀着流苏的车帘时,恰逢晚风迎面扑来。
那风裹着青草与泥土的清鲜气息,不似江南晚风的温润绵软,倒带着北方特有的爽朗力道,首往人衣襟里钻。
她抬眼望去,远处的天际正铺开一片火烧云,赤霞如泼墨般浸染了半卷穹庐。
橘红与金紫的光焰在云层间翻涌,将归雁的影子都染成了流动的金边。
裴照轻叩车辕,枣红马踏着碎金般的夕照缓步而行。
前方清水镇己隐入灵山氤氲的雾霭——这座距京城仅一日脚程的村落,恰似宣纸上揉碎的水墨。
青瓦白墙在黛色山影间错落有致,在黛色山影中,晕染出朦胧的轮廓。
晚风掠过层叠的屋檐,将几缕炊烟卷入云絮。恍惚间竟分不清是云雾漫入村落,还是人家生在云端。
车轮碾过碎石路的咯吱声忽然被一声闷哼截断。
前方田埂上,白发老妪踉跄着扶住歪脖子柳树,布满老茧的手死死按着如馒头的右脚踝。
整个人像断线风筝般下去,竹篮里的野山菇滚了一地,在暮色里泛着潮湿的微光。
何勇口中的茅草根“啪嗒”掉在地上,与裴照同时飞身下车。
粗粝的手掌托住老人佝偻的脊背时,能触到她麻布衣衫下嶙峋的骨节。
借着落日余晖细看,那只肿脚泛着青紫,脚踝皮肤绷得发亮,布鞋被撑开半指宽的缝隙,连鞋带都勒进了肉里。
老人疼得牙齿打颤,皱纹深壑里渗出的冷汗顺着脖颈滑进衣领,在暮色中凝成细碎的银珠。
裴照扶好老人后,立马转头对着马车里的裴如意喊道:“姐,快拿上你的小医药包,来帮忙看看这位阿婆的脚咋样了?”
“阿婆您撑着!”裴照解下腰间水囊,将清水凑到她干裂的唇边。
水珠滚落时,老人忽然抓住他的手腕,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后生……帮我捡捡菌子……这可是这时节,不可多得的一道美味……”
话音未落,又一阵剧痛让她浑身一颤,浑浊的眼睛里浮起泪光。
裴家自家的家人和邻居,偶有手脚身体的磕碰淤血都是裴父和裴如意自己去山上采点草药敷一敷。
裴家世代扎根江洲卫所,自先祖起,便是在戍边守土。
裴家男子大多都是从小习武练功,熬练筋骨,受伤是常有的事,家中一首有独门的跌打损伤的治疗手法。
而裴父自幼在刀光剑影中摸爬滚打,寒暑不辍地修习武艺,青肿淤伤如同家常便饭,倒也将祖传的跌打秘方运用地愈发炉火纯青。
裴如意也经常跟随裴父在山中打猎摘野果补贴家用。
进山打猎时,他们总是背个青竹篓,踏着晨露深入山林。
因为了解一些山中草木特性,看见常用的草药,都会采摘下来,等回家后炮制出来。
每当裴如意不小心磕碰受伤,父亲总会变戏法般掏出捣碎的药草。
敷在她红肿的伤口上,清凉的触感总能很快缓解疼痛。
在父亲采药制药的过程中,裴如意总是好奇地跟在身后。
看父亲辨认叶片脉络,研磨草药汁液,听他讲解每味药材的功效。
久而久之,那些关于接骨续筋、消肿止痛的门道。
那些辨认三七、接骨草的诀窍,都悄然印在了她的脑海里。
如今的她,虽算不上精通医术,但若遇上简单的跌打损伤。
也能凭着这日积月累的经验,熟练地为伤者敷药治疗,缓解病痛。
裴如意听见弟弟的呼唤,赶忙挽着备用药包走过来。
裴如意半跪在泥地上,修长的的手指轻触老人小腿,温声问道:"可是整日酸胀,入夜更痛?"
见老人含泪点头,她从漆盒中取出三棱针,在火上略作炙烤,"得罪了。"
话音未落,针尖己如灵蛇般刺入委中穴,暗红血珠瞬间涌出。
凝结的血块顺着针孔滚落,在黄土上洇出深色痕迹。
随着淤血排出,老人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裴如意用绢帕擦净伤口,又从药箱掏出几粒药丸。
"这是活血散,先服下止痛。明日记得去镇上同仁堂,抓三剂当归拈痛汤,用文火慢煎。平日里把脚垫高些......"
暮春的田垄上,除了簌簌风声,再无半个人影。
如意春事深来自“人人书库”免费看书APP,百度搜索“人人书库”下载安装安卓APP,如意春事深最新章节随便看!(http://www.220book.com/book/2VEI/)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