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A | A

第七十八章:技术保卫战

顶点小说 更新最快! 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2XW7/ 章节无错乱精修!
 冰城酒家说:欢迎到顶点小说220book.com阅读本书!

日本专家团抵达西九城食品厂的阵仗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三辆黑色丰田轿车缓缓驶入厂区,打头的车里走下大和商社技术总监藤原健次,身后跟着五名穿白大褂的技术人员,最后还有两名西装革履的翻译和一名摄影师。

这架势不像来技术指导,倒像是来视察的。

"韩桑,初次见面,请多关照。"藤原微微鞠躬,金丝眼镜后的目光锐利如鹰。

韩春明注意到,藤原握手时特意用左手托了托右手肘——这是日本商界表示尊重的礼节,但总让人觉得过于刻意。

"欢迎藤原先生。"

韩春明回礼,同时向身后的程建军使了个眼色,"这位是我们的技术保密主任程建军,他将全程陪同各位。"

藤原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又迅速恢复:"当然,技术交流需要相互信任。"

参观从原料仓库开始。

藤原对香菇的筛选流程表现出异常的兴趣,不仅详细询问分级标准,还亲自取样装进密封袋。"带回日本化验",他这样解释。

韩春明注意到,他收集的样品都是特级品中个头最大、形状最规整的。

"这部分香菇是我们密云基地的特供品种。"韩春明故意透露,"菌种是专门从云南高黎贡山采集的野生菌株培育而来。"

藤原的眼镜片闪过一道反光:"野生菌种?那一定很珍贵吧?"

"算不上。"韩春明轻描淡写,"就是普通农户种的。"

程建军在后面差点笑出声——这分明是韩春明设的局。密云基地确实引进了云南菌种,但真正的母种保存在海军研究所的恒温库里,厂里用的都是三代以后的普通菌株。

进入灌装车间后,日本专家团的表现更加反常。

两名技术人员围着德国生产线不停拍照,连螺丝钉都不放过;藤原则不断询问设备参数,甚至试图操作控制面板。

"抱歉,这部分涉及专利技术。"程建军适时挡住他的手,"德方工程师特别强调过。"

藤原讪讪地收回手:"理解,理解。"

午餐安排在厂里的食堂。韩春明特意让厨师准备了日本料理——用正阳门酱料改良的寿司和饭团。藤原尝了一口香菇酱寿司,眼睛突然瞪大:"这个味道...和西十年前一模一样!"

"藤原先生以前吃过我们的产品?"周晓白敏锐地捕捉到这个细节。

"啊,不..."藤原意识到失言,急忙解释,"是我父亲描述的。他战前在北平留学时经常光顾正阳门酱园。"

韩春明和周晓白交换了一个眼神。又一个"父亲与正阳门"的故事,和山本社长如出一辙,未免太巧合了。

下午的"技术交流会"更像是一场审讯。

藤原团队的问题越来越专业,从酱料发酵的PH值控制到灌装时的温度曲线,几乎触及配方核心。

程建军不得不三次打断,以"商业机密"为由拒绝回答。

"韩桑,我们带着诚意而来。"藤原最后摊牌,"大和愿意以三台最新型号的包装机,交换贵厂的菌种培养技术。"

韩春明微笑不语。程建军则首接拿出一份文件:"藤原先生,根据合同第七条,技术交流仅限于生产工艺改进,不包括菌种和配方转让。"

藤原的脸色变得难看:"韩桑,在日本商界,拒绝朋友的好意是很失礼的行为。"

"在中国商界,"韩春明不卑不亢,"遵守合同是最基本的诚信。"

会谈不欢而散。日本团队提前结束行程,连计划的晚宴都取消了。看着远去的车队,程建军长舒一口气:"总算打发走了。"

"不,这才刚开始。"韩春明摇头,"他们不会这么容易放弃。"

果然,第二天就出了状况。密云基地报告说,有人冒充农业局干部检查菌种培养室,幸好被值班民兵识破。同一天,厂里的夜班保安抓住一个试图潜入样品库的黑影,但对方身手矫健,翻墙逃脱了。

"这是商业间谍!"程建军拍案而起,"必须加强防范。"

韩春明却出人意料地笑了:"我倒希望他们再来。"

他召集核心团队开了个秘密会议。

原来,韩春明早料到对方会不择手段,事先准备了一套"诱饵"——将普通菌种标记为"母种A",放在显眼位置;而把几瓶过期变质的酱料配方锁在保险柜里,标签却是"绝密配方"。

"这叫请君入瓮。"周晓白恍然大悟。

三天后的深夜,警报声再次响起。

保卫科的人冲进实验室时,一个黑影正用微型相机拍摄文件。

面对手电筒的强光,那人下意识抬手遮挡——手腕上露出一块精工牌手表。

"藤原先生,或者说,藤原健次博士?"韩春明打开顶灯,露出好整以暇的笑容,"深夜加班很辛苦啊。"

藤原脸色惨白,手中的文件散落一地——全是韩春明精心准备的假资料。

"这是误会..."藤原强作镇定,"我睡不着,来取遗忘的笔记本..."

"是吗?"程建军从暗处走出,手里拿着一个微型录音机,"那这些对话怎么解释?"录音机里传出藤原用日语向同伙布置任务的清晰录音。

铁证面前,藤原终于崩溃。

他交代自己是受大和商社特别委托,专门来窃取正阳门的菌种和配方。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承认自己根本不是食品专家,而是东京大学微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

"你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周晓白不解,"明明可以光明正大合作..."

"因为'正阳门'的味道独一无二。"藤原苦笑,"我们分析过,这种风味物质对老年痴呆症有特殊疗效。山本社长想垄断这个市场..."

韩春明心头一震。他想起父亲笔记里提到过,祖传配方里有一味特殊药材,是当年宫里御医添加的。难道真有科学依据?

第二天,大和商社北京代表处紧急来电,声称藤原的行为纯属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他们提出赔偿十万美元,希望私了此事。

"告诉他们,钱我们不要。"

韩春明对来传话的贸易局干部说,"只要他们公开登报道歉,并保证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这个强硬态度让所有人都捏了把汗。当时正值吸引外资的关键时期,得罪日本大商社可能会影响政策导向。

但韩春明有自己的考量。他通过程建军的关系,将事件始末整理成内参,首送外贸部高层。

三天后,《人民日报》在不起眼的角落刊登了一则简讯:"某日资企业员工因违规行为被限期离境"——既给了警告,又没扩大影响。

风波过后,韩春明召集管理层开了个战略会议。

"通过这次教训,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技术壁垒。"

他指着墙上的规划图,"我决定成立正阳门食品研究所,周晓白任所长,专门研究配方的科学原理。"

"资金从哪来?"财务科长发愁,"光设备就要几十万..."

"海军后勤部愿意资助一半。"程建军透露,"他们对藤原说的'老年痴呆症疗效'很感兴趣。"

"另一半我来解决。"韩春明胸有成竹,"香港的李文彬愿意预付明年的货款,条件是获得新产品的优先采购权。"

研究所的筹备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周晓白从北大借调了两名生物化学专业的教师,程建军则从海军医院请来一位药理学专家。

最令人惊喜的是,那位密云山区的白发老人主动献出了家传的"御用药引"——一本发黄的《本草拾遗》手抄本,记载着清代御医的独特配方。

"这是我爷爷留下的。"老人粗糙的手指轻抚书页,"他说过,这方子能醒脑开窍,当年专给读书过度的举人老爷用。"

韩春明如获至宝,立即组织人手研究。

初步化验显示,配方中的几味药材确实含有特殊活性成分,可能与神经细胞再生有关。

就在研究取得突破时,一个意外的访客打乱了计划。苏萌带着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来到厂里。

"这位是瑞士罗氏制药的代表史密斯先生。"苏萌介绍道,"他对你们的配方很感兴趣。"

史密斯操着流利的中文开门见山:"韩先生,我们愿意出价五百万美元买断配方专利,并聘请您担任亚洲区顾问。"

这个天文数字让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但韩春明却异常冷静:"史密斯先生,您是怎么知道我们的研究方向的?"

"这..."史密斯一时语塞,"商业情报渠道..."

韩春明突然想起什么:"您认识东京大学的藤原博士吗?"

史密斯的表情微妙地变化了一下:"学术圈很小..."

这个反应让韩春明确信,罗氏制药与大和商社有某种联系。他礼貌地拒绝了邀约,但同意保持接触。

当晚的保密会议上,程建军带来了一个更惊人的消息:"罗氏制药去年收购了大和商社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而他们的首席科学家,是前纳粹德国IG法本公司的研究员!"

"IG法本?"周晓白惊呼,"就是那个在二战中..."

"对,就是那个用集中营囚犯做人体实验的化学巨头。"

程建军神色凝重,"现在他们盯上了我们的配方。"

韩春明站在窗前,望着灯火通明的厂区。

一个小小的酱菜配方,竟然引来了国际制药巨头的觊觎。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正站在一场没有硝烟的商业战争的最前线。

"明天开始,研究所安保等级提到最高。"他转身下令,"所有实验数据单独加密,接触人员严格审查。"

"还有,"他若有所思地补充,"得查查那个御医配方的真正来历..."



    (http://www.220book.com/book/2XW7/)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www.220book.com。顶点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http://www.220book.com
顶点小说 有求必应! 重生:我成了正阳门下韩春明 http://www.220book.com/book/2XW7/ 全文阅读!顶点小说,有求必应!
(快捷键:←) 返回目录 (快捷键:→)